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  相似文献   

2.
建构生态课堂的前提是要对课堂生态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剖析,对课堂生态的困境进行分析与反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职校生态课堂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师预设问题多,课堂生成少""学生被动思考多,交流对话少""学生解答问题多,质疑分享少"等"三多三少"问题。可以通过"是什么,追问整体性""为什么,追问互动性""做什么,追问开放性""得什么,追问生成性"的"四省四问"来构建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活》教材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坚持文化共性(文化一般理论)与文化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展开,具体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单元。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生活》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一体化"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其核心是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目标确立须有结构化视野、目标实施须贯通设计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的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为什么要追求课堂的平实、什么叫平实课堂、如何建构平实课堂、建构平实课堂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分析了当下课堂"失真""失实""失效"的现状及内因,阐述了课堂教学要体现朴素、有效的基本观点,从"溯源""固本""守正""求真"四个角度,剖析了平实课堂所追求的价值——让学习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纵向展开议论,就是采用层层深入、剖析事理的手法,由现象析本质,由结果析原因,表现为一种层递式的结构。如,就"承担责任"为题展开议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思考:一是什么是"承担责任",二是为什么要"承担责任",三是怎样"承担责任"。这样逐层跟进,将议论引向深入。纵向展开议论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  相似文献   

8.
生物常识性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中学生在学习生物常识性知识时需要清楚地知道其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为此,以"食品保存"常识性知识的教学实录为例,通过"WSZ"思维方式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合理分析该常识性知识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当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意识时,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感的培养,分别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两个方面来探究,具体从"广泛阅读,展开联想""技巧朗读,感情充沛""联系生活经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斟酌词句,比较推敲"四个角度来做详细分析,有助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写景散文该怎样教、该教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关于写景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这个话题的讨论与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笔者以为从写景散文的"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哲思美"四个角度切入文本,并根据这该类散文的"四美"特质来确定教学内容是比较合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取"算用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具体过程的实施上,教师可以从"为什么要算""用什么方法算""掌握了什么算法"等方面来落实教学的每个环节,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何为听课?即一种仔细观察课堂教学的活动,它对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实践经验,就听课而言,在"为什么听课""听什么形式的课""听课都关注什么""怎么听课"等四个方面问题给出了粗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西方思潮引导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西方思潮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引导、分析和研究西方思潮,从宏观上要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引导标准,立足于中国与世界两个大局,抓住西方思潮所蕴涵的现实变化、理论思考、情感体验三个层面,着力进行描述性、反思性、评价性、对策性四种类型的研究,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问题.在微观上,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具体区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坚持两大基本原则,反对三种错误,灵活运用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是被动的思维.只有当学生的个体思维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还有什么""怎么办"时,其思维才算真正被启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进程中要摆脱陈旧的一问一答的操作程序,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问题.这种问题设计,就是创设思维情境.  相似文献   

16.
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听了多位名师的公开课之后,深有感触,同时也发现普通教师与他们的差距太多、太大。差距主要在六个方面,第一是名师关注"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而普通教师始终关注"怎样教";第二是研究教材,名师读懂、读透了教材,而普通教师还在照教材教或者想当然地用教材教;第三是关注学生,名师随时关注学生,从中捕捉资源,而普通教师只关注学生与他配合得怎样;第四是资源的使用,名师是从学生角度去思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国家选拔人才和高考命题及评价的实践指南,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其中,"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新高考赋予"怎么考"在试题命制上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国家选拔具有创新潜质人才的新标准和新理念。下面,笔者以2021年全国甲卷历史第42题(以下简称为卫所题)为例,对新高考历史试题的"创新性"进行命题层面的解读,以期更好地引导历史教学。为方便文中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变革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角度入手,对比传统工业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沿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主线,探究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三维图景:首先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质,从源头回答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区别;其次明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形态,从内容和形式上回答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最后探求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实践路径,从实践层面回答怎样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56):5-6
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近年来新推出的高考作文题型,审题立意是成功写作的关键。在多维度把握材料后,通过"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追问和"引议深联做辩结"的结构思路来解读材料极其必要。这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拓展了写作的深度与广度;以列出分论、简写提纲的形式则将立意外化为作文预案,为展开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