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目标。国内外研究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大面积的玉米高产记录,均是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取得的。但是,密度过大、玉米群体结构不合理容易引起早衰和倒伏现象的发生。为此,本试验采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哲单3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品种的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粮食的产量便是国民工作基础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村的粮食种植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提高。例如,水稻的种植方式,就从过去整齐划一的插秧式,转变成了错落无致的抛秧式,更有甚者,采用了机械化的播种方式。而后两者是在改变作物个体的不同生长环境的情况下,达到增产增质的效果。不管是哪种种植方式,都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而对于大豆种植行距的不同,同样对它的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坡地大豆产量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三种种植方式,三个处理,即在研究的过程中保证行距的不变,将株距分别设定为10cm、20cm、30cm,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株距为20cm的大豆产量明显要高于株距为10cm的大豆产量,而株距为20cm的大豆产量与株距为30cm的大豆产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坡地大豆的产量,我们可以采用行距为40cm、株距为20cm的双株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种植方式对坡地大豆产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优良菜用大豆小寒王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其鲜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寒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6万株/667m2,适宜施肥水平为复合肥15kg/hm2。  相似文献   

5.
王坤 《中国科技纵横》2014,(18):229-230
文章首先简述了“郑单988”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试验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具体分析了种植密度对“郑单988”产量的影响、叶面积系数的影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籽粒品质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引种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苦荞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对主要农艺性状因素有显著影响作用。1品种—晋苦荞2号,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3kg/mu,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2品种—曲美苦荞,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4kg/mu,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处理6的小区产量最高,同时处理6的配方也是比较合理的,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没有出现缺素症状,并且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个品种吉单209(JD209)、郑单958(ZD958)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LA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春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Leaf area index,LAI)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ZD958群体LAI大于ID209,表现较强的耐密性。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6万~9万株/hm^2,群体最大LAI在5~7;各生育期的群体LAI与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抽雄吐丝期LAI对密度的增长率最大,分别为0.583和0.679;灌浆期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和穗数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9.
ALMANAC模型对大豆产量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对黑龙江省嫩江县鹤山农场的大豆产量进行了模拟,并探讨了影响大豆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991年~2003年鹤山农场大豆的平均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分别为2.75t/hm2和3.00t/hm2左右,误差为8.9%左右;大豆的实际产量与模拟产量趋势一致,均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模型能够用于模拟大豆的生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某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模拟得到的温度和水分的胁迫日数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有较一致的关系,即温度胁迫有减少的趋势,水分胁迫有增加的趋势.模拟结果还发现,提高大豆的出苗密度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但增加值与生长季的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就种植密度对菊芋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菊芋各植物学性状指标呈增加趋势,以株距40cm、行距80cm时最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比较,种植株距40cm、行距70cm产量最高.显示出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卢发富 《大众科技》2006,(4):199-200
花生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植株分株数、单株结果数及单、双果之间的比重和秕果数的多少,从而决定着花生产量的高低.文章通过试验分析花生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依安县2000-2010年间大豆产量与各年气象因子(包括大豆生育期间5~9月份降水量、各月平均气温、光照、无霜期、有效积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初步得出了大豆产量与温度、雨量、光照、无霜期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大豆高产、稳产、低产年的气象条件和提高大豆增产潜力的有效措施,为我县大豆稳产提高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公顷来表示。密度适当,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保证人工幼林及时郁闭,使林分具有最大平均高度,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验采用4种不同株行距定植密度,进行色素万寿菊种子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种子生产的最佳栽植密度应为50cm×33cm。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5个在东北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进行3种不同种植方法,不同种植密度的栽培试验,对每个种植方法进行小区测产,研究各品种的种植密度对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出该品种最好的种植密度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绍华 《科技风》2013,(5):28+30
本文通过研究施肥量与栽培密度不同的条件下,水稻产量是否受到影响。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品种中优9801在B3(氮肥为94.0kg/hm)2×C3(30cm×10.0cm)的条件下,产量可达到最高,为9530.8kg/hm2。因此,应参照此施肥量与栽培密度来管理水稻种植,争取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对比实验,探讨了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植株的高度和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增大了水稻地下部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利于水稻地下部根系的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鸭稻共作能提高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可防止水稻在后期的过早枯黄与衰败,从而增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性能及其持续时间;鸭稻共作还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减少空(秕)粒数,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鸭稻共作生态技术的生产实践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慈抗杂3号生理与产量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慈抗杂3号在2.8 ̄3.3万株.hm-2密度下,能较好地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使总桃数和皮棉产量达最高,且整个生育期N、P含量较高,棉株生长正常,高产潜力较大。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前期花(8月30日)的纤维长度、比强度、纺纱均匀度指数及前期花和后期花的马克隆值,但对中期花(9月30日)、后期花(10月30日)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减少氮肥损失、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为着眼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玉米氮素营养及不同种植密度对氮素的利用率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密度比较试验,探索研究德美亚1号在本地区适宜的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拔节期不化控的条件下,90000株·hm-2产量最高;在拔节期化控的条件下,100000株·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