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2016年2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对宁夏科协报送的《关于宁夏各市、县(区)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通报各市、县以引起各级领导同志重视,加大科学普及经费落实,进一步推动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李建华指出,提高宁夏回族自治区公民科学素质是全党全社会责任,更是宁夏科协职责所在。要进一步推动全区范围内科学普及工作,创新载体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中亚腾达科研所所长李建华等人,从1994年开始,历经七年518次试验,采用名贵蒙药,发明了专治顽固性、聚合性粉刺的天然美容佳品——“粉刺神”。七年来,临床应用1200余例,有效率达98.5%。“粉刺神”真神:当天止痒祛痛,三天粉刺出现白头,二十天左右见好。最大特点是:见效快,安全可靠,不留疤不留坑。是当今治疗粉刺理想的保健美容品。1994年初,李建华所长的儿子脸上长满粉刺,痛痒难忍,到处求医求药都无效。这段时间他非常难过,下决心一定要攻克治疗顽固性、聚合性粉刺这个难题。首先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患者的止痒祛…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后,欧美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学家就提出了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思想。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弗罗斯特提出了企业中的学习型组织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为全社会的普遍创新建立了平台。学习型组织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组织,是为社会创新建立的战略基础。学习型组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建构,是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一种组织管理,这种管理含有五种基本建设:(1)造就自我超越精神的组织成员。自我超越是学习型(创新型)组织每个成员的精神风貌。没有超越自我精神的成员也就没有创新。具有自我超越精神的成员是真正懂得自我的人,是努力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简介     
《科学学研究》2000,18(3):107
  相似文献   

6.
简介     
  相似文献   

7.
简介     
于本水(1934.5.1-)。空天防御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曾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常委、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高级顾问。40多年来一直从事防空导弹研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9种导弹的研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60年代参加了我国防空导弹创业和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在解决拦截高空高速和机动目标等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第一个第二代…  相似文献   

8.
9.
简介     
  相似文献   

10.
11.
简介     
《科教文汇》2009,(1):F0004-F0004
季仲平为江苏省通州市金沙中学校长。该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南通市人防教育先进单位”、“南通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南通市五四红旗团委”、“南通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南通市最安全学校”、“通州市模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13.
简介     
郭桂蓉(1937.10.25——)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中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识别系统.首次提出了目标特征三态划分和多种变换域特征提取的新概念、新方法,提出了空中目标全极化域结构特征描述和极化状态识别的独创性方法,提出了可实现对地面目标全姿态角高准确度自动识别的多散射中心分布式扩展目标的距离像识别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ATR柔性技术,建立了动态目标模式识别理论框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简介     
陈 章  (1936.2.14-)。航空发动机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叶轮机研究,指导并参加了某压气机改型设计,提高了流量、压比和效率;提出一种新型装置,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获1999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台及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核心压气机的主要设备,技术含量高,对提高我国设计研制水平有重要作用,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叶轮机三维理论与实践以及粘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的论文中有40篇次被美国索引刊物索引,1部专著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博士13名,博士后4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济  (1946.8.26-)。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专家。上海市人。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提出并组织实施了符合国情的推广应用CAD、数控的技术路线;提出并实践了数控加工直接插补、单调性分析优化等算法理论;主持开发了自主版权的机械CAD、优化设计等系列软件产品,推广应用于1000多家企业;主持研制的华中I型数控系统,成为国产系统主要型号,广泛应用于机械、能源、航空等行业,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1本。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  (1933.2.11-)。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上海市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较早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行业,在开拓铸造过程宏观及微观模拟仿真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的铸件充型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的并行工程环境下铸造CAD/CAE研究,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商品化铸造工艺CAD及凝固过程模拟分析系统,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40多个工厂推广应用。长期研究铸铁结晶凝固过程及石墨形态控制机理,为提高球墨铸铁性能及开发新型铸铁奠定了科学基础,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56篇,被EI收录34篇、SCI收录5篇。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土。 钟群鹏  (1934.10.28-)。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专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和失效预防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在材料韧脆转移数学模型和冷脆断裂机理控制、压力容器失效分析和弹塑性安全评估技术、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和定量反推分析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主持或参加500多例机械装备失效分析的预防项目,获得重大社会、军事和经济效益。主编2项压力容器评定国标,建立了新的评定指标体系。80年代创立我国第一个失效分析学术组织,90年代又创立中国科协工程联失效分析和预防中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24部专著和教材。培养了40多名硕士和博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友梅  (1938.2.16-)。电力机车专家。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主任。我国电力机车发展的奠基者之一。作为总体设计师,主持并实现了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的三次重大技术改进。主持了第二代、第三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了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创造了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进入国际高速领域。主持第四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实现了我国铁路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获1997年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先后获“詹天佑科技成就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  (1938.8.20-)。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解决了战略武器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发展了战略武器和航天器用典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评定等方面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将细观力学理论推广到复合材料领域,发展了随机夹杂理论;解决了某战术武器超高强钢薄壁壳体的低应力脆断问题;在国内率先研制了智能复合材料用于振动和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的监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10部。培养博士生25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钊  (1940.2.3-)。地雷爆破专家。河北省无极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任总装备部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少将,我军地爆专业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承担了多项重点型号装备的研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型号防坦克地雷和快速机动布雷系统装备,成为我军工程兵的主要装备,为我军地爆工程装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地爆专业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l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土。 陈一坚  (1930.6.21-)。飞机设计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03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10多个型号飞机的设计和研制,为我军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某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打破旧的设计规范体系,采用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使飞机达到国家要求的战术技术指标,并组织81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此机型的空白,现已批量生产装备部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l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的设计手册2套,译著3册。荣立一等功2次。部级劳动模范。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16.
17.
Internet简介     
  相似文献   

18.
<正>雷纳托·杜尔贝科(美国,1914-2012),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杜尔贝科,1914年出生于意大利卡坦扎罗。1930年,16岁的杜尔贝科被都灵大学招入预科班;193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医。1938年,再次服役,直至二战结束。战后,杜尔贝科在政坛作短暂停留后,受聘于都灵大学,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1947年移居美国,任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学讲师。1953年加入美国国籍。杜尔贝科进入印第安纳大学之初,很幸运地投身于噬菌体权威——卢里亚(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门下求学。1951年,杜尔贝科从印第安纳大学转至加州理工学院,他  相似文献   

19.
<正>利波德·鲁齐卡(瑞士,1887-1976年),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鲁齐卡,1887年生于南斯拉夫武科瓦尔。中学毕业后,先后到苏黎世工业学院和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潜心攻读化学。1906年,鲁齐卡获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化学博士学位。1907年,鲁齐卡来到第二故乡——瑞士,筹办香水制造厂。1923年,鲁齐卡任苏黎世大学有机化学教授,1926年任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化学系主任。1929年,鲁齐卡返回瑞士,仍任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