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德两国职教硕士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德国职教硕士培养具有管好两端、规范中间、本硕一体、重视实践、突出能力的特点,而在我国职教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全日制生源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相应实践经历,难以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设置仍然偏重学科体系,本硕两阶段学习内容不衔接;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实践教学时间短、过程不规范、质量无法保证等诸多问题;培养年限过短,以在校学习为主,对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德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职教硕士培养可从优化生源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法教师培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本硕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三元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缺乏创新以及科研实践参与度低等问题。近年,结合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研究生培养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建设创新型开放式实验基地、加强国内研究院/所和学校之间、国内外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针对性地加强了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的模式,提高了医学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完善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科为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重在突出复合型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培养机制中没有得到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难以体现复合性要求,导致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所以,我们应创新培养机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社会主义法治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范敏 《现代教育论丛》2013,(3):93-96,47
"学校变革模式"与"学校变革机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变革机制要素的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变革模式,根据学校变革过程中变革主导机制与辅助机制的差异可以把变革分为外生型、内生型、联合型三类变革模式。对于变革者而言,要注意适时调整各种变革机制之间的关系,以适应不同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寻求合作建立职业教育研究生师资培养基地;通过建立双向价值驱动机制,激发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研究生师资培养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课程硕士角度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建军 《职教通讯》2012,(20):67-68
当今国际教育界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养,将其视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构建尤为重要。构建和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需要清醒认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构成的要素,才能不断地探索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慷慨 《成人教育》2011,31(7):33-34
职教师资培养既有先天性硬伤,同时也受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合理的职教师资培养需要夯实基础、找准载体、优化课程、革新方法、完善评价、突出特色等措施多管齐下,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满足职教发展对师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我国职教领域的硕士培养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型硕士和17个专业的教育硕士共同存在的局面。职教领域研究生教育结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之期,其专业设置在多类别的发生主体、多种类的前置专业、多模块的实施方案以及多标准的设置依据的作用下呈现多元性。针对职教教师硕士培养专业设置展开科学合理的研究,可解决专业布点不合理,专业招生规模过小、专业发生主体性质不一、专业目录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历史回顾和中外比较分析,认为使用和完善我国原有培养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和研究生培养规律。  相似文献   

12.
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生背景,指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探索高职起点的"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素质优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将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师范本科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招考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推进项目化管理等方面提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宁红 《文教资料》2013,(28):41-42
语文在职教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中职教育中仍然存在灌输多、启发少,课堂强调鸦雀无声,考试答案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等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科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应届本科生,缺少社会实践的经历和锻炼,加之目前社会实践在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使得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重研讨轻体验"的倾向。构建"体验服务、调查研究和兼职锻炼三环一体"课程化社会实践模式及其实现机制,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体验与思考衔接、科研与教学互动、培养与需求对接,对培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听障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残疾人教育和就业的一个里程碑。听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应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听障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生和就业等方面,构建符合听障学生特点、具有学术性基础和职业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制度实施现状,针对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分属不同部门、缺乏协调机制等原因造成的二者互通障碍,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设计了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培养内容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互通机制,提出了保证该机制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德国非常重视职教师资的教育 ,他们的师资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再培训。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任职条件是大学毕业 ,接受过职业培训 ;如果是男性 ,还要参加过社会福利活动或服过兵役 ;经过教师资格培训。他们有一套成熟的培养培训模式 ,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主要渠道。构建科学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合理定位,从培养目标、招生、教学组织与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创新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