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分簇网络是蜂窝通信和移动数据传输的混合产物,多分簇网络流量具有时变耦合特性,传统方法采用功率谱局部特征分析方法进行流量的特征检测,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尺度耦合和粒子群优化分析的多分簇网络变步长检测算法,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多分簇网络流量的特征提取和编码分析,采用小波尺度耦合方法变步长检测,引入小波变换,进行流量序列的尺度耦合分析,采用自适应变步长方法去除流量特征的虚假分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算法进行网络流量的检测,能有效识别不同尺度下的网络流量特征,在流量预测中,通过变步长自适应控制,使得收敛速度很快,流量准确预测精概率为1,检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网络并发式流量特征具有信号时间可预测性,通过对网络流量的解卷积测度特征提取,提高对网络流量的预测性能。传统法方法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特征测度盲解卷积分析,对原始信号的统计信息提取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退化重采样的网络流量解卷积测度提取算法,构建并发式网络流量序列采集模型,设计粒子退化重采样技术,将每个粒子的当前适应度值与其自身的个体最优值进行比较,如果优于个体最优值,得到粒子当前最优位置。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收敛速度很快,在粒子群进化50代以内就可以实现成功收敛,对流量序列的测度特征提取结果准确,预测精度较高,展示了算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网络入侵特征的优化提取,提高网络入侵的检测能力。传统方法采用粒子群进化方法提取网络入侵信号的能量信息特征,在对粒子的位置进行调整过程中对干扰信息的滤波性能不好,降低了检测性能。提出基于优化粒子滤波模糊网络入侵相频特征提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模糊网络入侵特征提取,通过粒子滤波,能有效抑制合法数据的干扰,提高网络入侵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内容中心网络的域间流量监测是未来互联网架构和网络安全监护的重要内容,通过域间流量监测,防止网络拥堵和不稳,提供网络性能,同时缩减网络冗余流量。传统方法中,对域间流量的预测采用双谱分析的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实现对局域网流量的预测,算法受到短时缓冲流量的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鱼群信息链特征优选的域间流量预测算法,进行网络流量信号模型分析,构建流量监护数据样本驱动空间,进行鱼群信息链特征优选系统模型与数据预处理,得到域间流量为一阶空间权矩阵,域间网络流量信息数据表示为一个方阵,实现基于鱼群信息链特征优选的域间流量预测算法的改进。实验得出,采用该算法,在较低的信噪比下,仍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域间流量估计误差较低,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非密集分布下传感网络节点选择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智 《科技通报》2014,(5):141-144
提出一种混沌差分进化和动态逃逸粒子群的节点选择优化算法,通过混沌序列的均匀遍历特性和差分进化算法的高效全局搜索能力,对传感网络中的节点能量进行分类搜索,采用Logistics混沌映射对节点进行优化分区处理,将混沌扰动量融入节点能量分区过程中,获取最佳能量节点,利用动态逃逸粒子群方法,运算无线传感网络最佳能量节点的最优位置,实现网络节点覆盖优化。仿真结果说明,所提算法可增强无线传感网络最优节点的聚类性能,具有更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节点选择性能,并且收敛速度快,运算耗时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密集网络中用户接入路由协议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准确收发能力。传统方法采用路由扩频分层融合方法进行密集网络中用户接入分布式干扰协调控制,随着汇聚节点的增多受到的干扰增强,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网络用户进行数据通信的抗干扰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差分粒子群调度的密集网络中用户接入分布式干扰协调控制方法。首先进行了密集网络用户接入路由链路模型构建和设计,采用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互联网协议进行数据融合和信道均衡,采用混合差分进化方法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密集网络中的路由算法的抗干扰性能,实现分布式干扰的抑制和路由链路的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密集网络中用户接入的分布式干扰协调控制,有效提高了用户接入节点的连通性能和数据收发能力,提高了数据收发的准确性和网络的生存周期,抗干扰性能强,展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等概念的出现导致网络规模需求不断增大,网络流量不断增多,如何能够更好地预测网络流量成为了网络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网络流量预测中分析了小波-BP神经网络的不足,采用改进的下降梯度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另外通过采用实体编码,适应度函数选择,权重系数提高粒子群算法优化小波-BP神经网络。仿真实验说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了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该算法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资源访问和调度能力,需要增强网络资源的活跃度,传统方法采用源信息系统最小方差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资源活跃度增强调度,直接交互式多源信息的缺陷,导致信息访问的滞后和时延。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PSO)递阶进化的多出口网络资源活跃度增强算法,构建多出口网络资源调度和网络系统结构,粒子群进化按照属性的数据波动进行递阶分层,得到一个资源数据聚类的高密度区域,使得每一个初始种群中的个体都应有一个解,在多波束搜索PSO空间中实现粒子群PSO递阶进化,提高网络资源访问的活跃度。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能避免粒子群在进行网络资源搜索调度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有效提高控制搜索精度,运行时间较短,能有效增强多出口网络资源的活跃度,进而提高了资源搜索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网络异常流量监测模型的置信度和准确性,降低虚警概率,防止漏报。需要对异常网络流量预测概率置信度区间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流量数据主特征建模与广域子空间重构的异常网络流量预测算法,提高预测概率置信度。把主特征建模投影到广域子空间中,获取网络异常流量数量的对偶子梯度预测结果,其表现为一组尺度,分析网络预测流量的概率置信度的伸缩变化,选用极大似然法对网络流量的预测概率置信度进行特征建模,得到概率置信度区间。提高预测置信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异常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通过在广域子空间中特征建模,保证了预测的概率置信度,减少预测误差,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0.
对缓冲区的溢出类漏洞的线性预测是提高漏洞挖掘效率的重要一环,传统方法采用粒子群扰动聚类方法进行溢出类漏洞的预测和挖掘,存在预测精度不准的问题。提出一中基于模因组融合信息度传递的缓冲区溢出漏洞线性预测方法,实现对安全漏洞的准确检测。采用四叉树算法对混合粒子群多维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模因组融合信息度传递,结合高斯变异对其进行扰动以代替随机产生新粒子个体的操作,实现对海量多模态数据的优化聚类和线性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准确跟踪溢出类漏洞的演化轨迹,实现对溢出类漏洞的线性预测,预测精度提高24.3%,漏洞挖掘性能提高,保证了应用信息应用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s,DE)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全局优化的通用的启发式算法,已经用来求解很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E和PSO的双进化方式的种群进化策略。对于种群中的每个粒子可以随机选择按照差分进化或者按照粒子群进化。为了提高进化的收敛速度,对于每一代粒子选择一个最优的粒子提供给按照PSO算法进化的粒子使用。通过4个标准函数测试该算法并与PSO和DE算法进行比较,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求解精度高,速度快,鲁棒性好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力系统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确性的需求,以长短期记忆算法为基础,采用差分自适应进化算法对其进一步改进,从而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合算法(SaDE-LSTM)对电力负荷进行短期预测。基于我国2004—2018年间月度社会用电负荷数据,对改进后的混合算法进行性能测试,首先利用差分进化算法的自适应变异和交叉因子来优化长短期记忆算法的初始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寻优得到的参数训练长短期记忆算法从而得到优化后的预测结果。为证明其优越性,对同组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等算法分别预测。各方法预测结果和真实结果对比分析证明,SaDE-LSTM算法对时间序列数据量要求较低,同时相比其他传统算法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改进算法能够为参与电力系统调度的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对小样本和高精度预测有需求的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数据流量的准确预测是评判和选择最佳Web服务的一种重要标准。传统的网络数据流广域子空间流量预测方法没有进行分解降维处理,预测误差较大,无法对大跨度的网络流量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一种基于广域子空间分解降维的网络数据流量准确预测方法,把网络流量数据流构建广域子空间进行预处理,在广域子空间中对数据进行分解分析,把提取的高维特征涵摄在广域子空间中,进行广域子空间分解降维,然后将广域分析的结果与子空间降维分析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数据融合,实现对整个网络流量分析数据的准确预测。仿真测试表明,采用基于广域子空间分解降维的方法进行网络数据流量预测,可以精确预测网络流量渐变过程,结果准确,且计算开销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标准KNN算法在交通运输路况预测的应用中还存在误差较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并行优化KNN算法的交通运输路况预测模型,首先在采用粒子群算法对KNN算法进行优化前,引入变异操作并结合神经网络中的Sigmoid型函数对粒子群算法的特征子集进行优化,然后采用最优化学习策略对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运算性能进行优化,最后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把改进的KNN算法的待优化参数随机初始化为一组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并根据适应值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基于改进粒子群并行优化的KNN算法在交通运输路况的预测中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5.
设计网络流量预测数学模型,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准确预测和评估。传统的流量预测算法采用包络特征子空间聚类的流量序列分析方法,对随机大数据网络流的聚类和预测效果不好。提出一种随机阵列向量模型的流量预测算法。首先进行了网络流量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构建,采用平均互信息算法和伪最近邻点法求解最优化网络流量序列重组空间异构参数,得到一个高密度流量数据分形区域,创建流量序列的概率分布曲线,在随机阵列相空间中形成新的映射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流量序列的随机分布特征进行分布式计算,随机阵列向量模型构建方法进行流量预测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流量预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具有较好的流量特征分析能力,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包络特征的网络流量预测阈值调控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流量序列的准确预测的基础是进行流量判决门限阈值的合理调控,为了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的精度,进行阈值调控优化设计。传统方法采用流量序列调频估计的方法进行阈值调控,算法不能准确估计流量序列的包络特征,预测精度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包络特征的网络流量预测阈值调控算法。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进行流量采集终端联网构建,采用自相关特征奇异分解对流量序列进行线性特征叠加运算,构建网络流量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流量序列的延迟时间互信息进行阈值调控自适应建模,提取流量序列的包络特征。实现对网络流量预测的阈值调控,提高预测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对流量预测阈值的自适应调控,预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提高37%,性能优越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网逐步智能化,电力通信网承载的业务系统不断扩大升级,传统的网络流量模型己无法很好的拟合现有的网络流量,建立基于海量数据的电力通信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力通信网网络业务流量所呈现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新型混合预测模型以提高短期网络流量预测的准确性。该模型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提取流量序列的固有模态,降低噪声的随机性影响,然后采用LSTM分别对各本征模态进行拟合,充分挖掘流量序列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最后考虑流量影响因素,采用SVR拟合残差余量,并将所有子预测模型进行叠加整合。该模型使用实际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由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多极值复杂问题求解时容易陷入局部极值,提出一种新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该改进算法是将粒子群进化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应用不同的进化模型,通过结合这两种进化模型的各自优点有效地降低群体陷入局部最优。由仿真实验结果可知,对于复杂多极值函数优化问题,本文算法比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流量进行均衡处理,防止网络数据通信过程中产生数据波动,提高网络通信的稳定性,传统的网络流量均衡技术采用自适应信道均衡方法,算法对网络流量的初始频率具有较大的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校验的网络流量均衡技术。构建网络流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采用决策树模型方法对网络流量均衡信道进行模型构建,对网络流量中的波动振荡数据进行反馈校验,以流量自适应特征的度评价流量的波动振幅,消除波动特征,实现流量均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网络流量数据波动抑制性能,收敛性较好,保证了网络流量数据的稳定性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20.
赵菁 《科技通报》2015,(4):184-186
在能量受限的侦听网络中,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由于瓶颈节点的能量消耗无法满足侦听网络的流量需求,需要进行流量扩张模型构建。传统方法采用对偶子梯度法实现对侦听网络的流量扩张,方法只能考虑一种流量和节点的组合,适应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尺度耦合特性分析的侦听网络流量扩张模型,对侦听网络流量时间序列进行采集与分析,通过小波尺度耦合分析,对路由接收的调度任务指令数量做出有效预测,从而为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分析流量序列的瞬时频率线性变化规律,得到带宽频间谐振模型,通过小波尺度耦合特性约束,提高了流量的流通量,实现流量扩张。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提高侦听网络的数据流吞吐量,网络流量通道得到有效扩张,提高了侦听网络的安全性和通信效率,展示了较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