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提高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要素.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包含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携手大众传媒、对接网络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契合民俗活动等策略将地城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唤醒社区居民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症结在于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劳动文化的浸润。新时代劳动文化蕴含着回归劳动的本体价值、高扬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塑造劳动者的劳动精神等深刻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对劳动的认同、重塑劳动观念、实现以美育劳、培育健康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通过拓展教育维度、注重文化浸润、依托实践锤炼,提升劳动文化培育力度,增强劳动文化教育引领,促进劳动文化知行合一,使新时代劳动文化与高校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提高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要素。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包含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携手大众传媒、对接网络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契合民俗活动等策略将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唤醒社区居民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农耕文化含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同时兼具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事劳动中凝聚起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挖中华农耕文化的德育价值,对于开展好大学生劳动教育有非常大的启示和助力。推动中华农耕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构建融入农耕文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系统性;优化融入农耕文化的劳动教育路径,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科学性;挖掘融入农耕文化的劳动价值新意蕴,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研究需要深入其实践的文化机制:文化的意识形态与价值理性认同的生态性整合。这一文化心理机制的现实化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一定社会组织化的体制或制度化手段框架;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共享空间。由此出现以下悖论形态:文化价值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出现某种疏离;文化价值本身的结构张力。正因如此,蕴涵着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机制的实现路径的基本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6.
张愉 《教书育人》2021,(4):68-69
如何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较好地实现传承和发展,是摆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而通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研究视野.高校通识教育与地域文化教育有深刻的关联性,把通识教育的内涵与地域文化资源实现对接,是通识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必须加强艺术课程的整合开发,通过相...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全民普及环境教育的要求,环境教育必须融入面向全民的社区教育之中。针对环境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提出明确社区教育各参与主体的环境教育职责,提升社区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师资力量,构建社区教育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教育的积极性等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时应重视地域文化以文化人、以劳育人的时代价值。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优秀元素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契合,两者融合能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劳动教育、地域文化和高校文化共生共长。为此,要着重设计课程体系,搭建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优厚,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三峡移民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红色文化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感,涵养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应从构建协同育人、拓展课堂育人、丰富文化育人、创新实践育人、加强网络育人等方面,探寻重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促进高校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提升铸魂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物理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对物理教育价值加强认识,通过有效途径实现物理教育价值,从而使教学实现更理想的发展,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实现学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掘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是应对当下青少年价值观混乱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之一。乡贤文化具有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彰显道德榜样和增强家乡认同感等德育价值,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书刊、校园环境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能丰富学校的德育资源,有利于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区域特色价值、人文资源开发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对教师文化性格的形成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对教育内涵的褊狭理解,以及对地域文化教育价值的历史偏见和认识不足,使其教育价值被遮蔽。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地域文化教育价值进行解蔽,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与多民族社区治理的理念相通、目标一致,是前者融入后者的内在依据。社区教育融入多民族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治理困境及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社区教育拓展社区成员关系网络、形成健康的社区文化、塑造共同的价值感,能够打破各民族原有交往格局,进一步推动各民族的社会融入、文化融入以及心理融入。基于社区教育融入多民族社区治理的现实要求,需要不断强化资源整合机制、优化协同合作机制、健全资金和人才保障机制,进而实现社区教育全方位融入多民族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不仅承载着基本知识的讲授,而且更加突出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功能。为了发挥高中物理教育的创新价值功能,必须转变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对于新时代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审美视角看,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还存在着课程审美价值不突出、审美内涵不丰富、审美形式不契合等问题。为此,要注重对地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审美建构,凸显审美价值,提升审美内涵,完善审美评价等,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7.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得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是民族自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探讨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总结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理想树立、思想导向、人格塑造、情感激励、道德规范等独特价值。针对当前大学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现代大学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