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形成的素质。它包括对语文的感知与理解、应用语文的态度与能力、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方法以及语文学习中的审美情趣的养成等。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改主导思想,因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产生语文,语文反映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因此,有人呼吁语文课堂要回归生活.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背离语文教育规律、脱离社会与生活实践的现象:一是关起门来教语文、学语文;二是为了考试教语文、学语文;三是脱离时代与主流文化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与实践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既需要关注宏大叙事角度的社会实践,也需要关注微小叙事角度的社会生活。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把历史与时代结合起来,结合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系统深入开展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在简约语文与深度语文的丛林间游弋,苦苦追寻一种最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但始终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模糊感,究竟是简约语文更合理呢,还是深度语文更有效?很多教师在迷惘与彷徨中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语文教学,我们也是其中之一。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我们渐渐地发现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简约与深度的和谐。一、简述简约语文与深度语文简约语文认为,语文中的简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6.
任良东 《语文天地》2014,(32):79-80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原本如此,语文来自于生活,又最终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既然语文学习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何不打破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重生?生活就是舞台,生活就是大语文。语文大家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中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建构了他的语文生活观,其重要思想就是语文教学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深化学生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语文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三方面入手,就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胜男 《成才之路》2012,(29):16-16
正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语文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努力让学生摆脱束缚,冲破牢笼,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让语文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与自然接轨,与生命会晤,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具有更活  相似文献   

9.
影视资源是现代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其引入语文教学中更加符合语文的学科特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实现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带动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张凯  程超平 《文教资料》2006,(20):136-137
从语文本体论来说,语文与思想、语文与情感、语文与生命、语文与文化是分离不开的综合体,即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符号、生命的形式、文化的构成。所以,有的学者从这个角度提出了诸如“生活语文”“文化语文”“生命语文”等概念,认为情感与思想、生活与生命是语文的根基;也有学者从这个角度对语文作了这样的描述:语文是什么?语文是闪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这是一种很文学化的描述,它形象地说明语文并非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是具有诗性特质的,即“诗性语文”。如果舍弃了这种“诗性”,也就失去了“语文味”而不成为语文。  相似文献   

11.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08,(28):309-311
学校语文的社会性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此,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要求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条件,并在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社会语文生活,而且,学校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得到社会语文生活的检验,所以,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语文生活相结合,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的关系的论述,寻找一条学校语文教学为社会语文生活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云 《陕西教育》2009,(9):49-49
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语文的天地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基本形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与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素质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技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与语文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有一个更为细致与精准地掌握,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在语文本质与边界的坚守中寻觅,从教学见解走向教学主张“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语文教学见解与主张。一个问题自然产生“: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成尚荣,人民教育《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相悖、相异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而问题的讨论对“语文就是语文”命题的认识会更为深刻。“语文就是语文”,同义的反复与强调,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其一,针对语文异化的可能。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结构综合的意识,开始打破学科壁垒,大门向兄弟学科敞开。我以为,语文学科的世界不妨模糊一些,也许这是一种变…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语文写作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与教学是否适应,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的教学方法、方式具有指导意义,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让语文成为语文,让学习充盈语文,让儿童拥有语文,体现综合,注重实践,经历探究。具体策略有: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多向、多维、多层的联系中,寻找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结合点,把"触须"伸进各个学科中,建立起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从各个学科中吸取语文营养,同时,又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沟通与配合。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指的是能够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产生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范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与指导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必须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才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产生更大助益。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小学生教育的关注力度。在小学教育中,语文科目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建立一定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社会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与理解语文知识。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连,如此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进而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进行了探讨,主要阐明了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和内容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20.
刘国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生活观是其思想的核心,是他在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明确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并且反映了当今教育回归生活的时代要求。在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走进语文新课程的今天,探究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