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  相似文献   

2.
王宇虹 《阅读与鉴赏》2006,(10):21-22,28
翻开古典诗词,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春江花月夜》一诗围绕月亮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构成了月亮不尽的审美世界。明月升起,皓月当空,万物澄碧,引起青春初醒的诗人对天发问之豪情,比照古今,视接千载;月夜光华,弥漫着难以言传的相思离愁,也激起有情人之间浪漫的想象,乘着月亮到达彼此,聊慰相思之苦;月落西斜,江树摇曳,无尽的孤独落寞尽在今夜不语的月光中。种种月亮意象,分别联…  相似文献   

3.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  相似文献   

4.
“月亮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自《诗经》始历史上不少诗人便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思贤衷肠;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情怀;苏轼“明月儿时有,把酒问清天”的放旷胸襟;李清照“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闲愁……无处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月亮意象负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淌在墨客骚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大体蕴涵如下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因为与月亮有关,所以历来成为极富诗情画意的佳节。千百年来,月亮以其明美皎洁,激荡着诗人们的情怀,留下不少优秀的咏月诗句。早在《诗经》中就有“月出皎兮”的句子写月之美。咏月诗中有的托月言志,有的望月思乡,有的赏月写景,有的对月抒情。诗仙李白寄情于明月,他曾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月明”的诗句,表达自己欲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相似文献   

6.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7.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在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中采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编者在注释中对“何时可掇”进行了解释,译为:“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如此解释,笔者不能苟同。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来表现作者渴望招慕贤才之心。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之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表达了诗人礼遇贤才之心;“明明如…  相似文献   

10.
上古先民在创造汉字“月”的时候,已经象形地仿真了月亮,随之文学艺术生动地仿美了月亮。《诗经·陈风·月出》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以月起兴,表现美貌女子的行为情思,月美人美,相互映衬。屈原被谗害而流放江南,作《涉江》,描述自己“年既老而不衰”,“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相似文献   

11.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主客望着朦胧、淡雅的江月,举杯吟咏《诗经·陈风·月出》时,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款款而深情,主客因之而欢愉;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扣船而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月亮却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主客因之而生悲情。可见,牵动主客情愫的便是这多情的“美人”,“美人”承载了作者苏轼复杂的情感。“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首诗记载了一个男子…  相似文献   

12.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中的月     
《唐诗三百首》(长城出版社出版)中有77位作者80余首诗写到了“月”。许多诗人喜欢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是因为月亮是美好纯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一、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二、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相似文献   

15.
月亮的别名     
月亮是美的,月夜是美的。一个“月”字,曾使多少诗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唱。古往今来,描写月亮的诗文,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月亮,旧称太阴,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别名,谈谈也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月亮的第一类别名皆配一个“兔”字。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捣药。西晋傅长虞《拟天问》有云:“月中何有?玉兔捣药”。 (1)玉兔。唐代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南宋辛稼轩《满江红·中秋》词:“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关于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少诗人墨客都对它咏之叹之。老舍的作品《月牙儿》却不是如此.他写的是“月牙儿”陪着“下贱女人”的生活往事,“月牙儿”在其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凄凉的美。  相似文献   

17.
月亮,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它情有独钟。有人把月亮比作美人,而思念万端。《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儿皎洁呀,美人多俊俏啊。慢慢地走动,姿态多窈窕啊,想念她我心焦啊!)有人把月亮当作知己,而结游永远。李白《月下蚀酌(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记结无  相似文献   

18.
雁是中国古诗中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三国时魏国诗人应场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首较早的以较大篇幅咏雁的诗。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唐代诗人韩愈的《鸣雁》诗也有“嗷嗷鸣雁呜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诗人以月亮入涛,姿致各殊。晋代的陆机惊羡月亮的皎洁,他在诗中吟道:“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赴洛道中》)诗人隐隐约约地把月亮看成是有灵性的,好像要向月亮发出柔声细询的样子。晋代的陶渊明把月亮看作是自己的伴侣,他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西周建立的乐府体制助歌诗挣脱鬼神怀抱,造就最早的诗人群体,促成诗之文学蜕变。《诗经》乃乐府体制产物、乐府诗的本初形态,其文本定型于颁诗制度解体之时。“风雅颂”的体例折射西周宗法社会政治架构。《诗经》形式上诸多特征,皆可从乐府体制中究因。《诗经》开乐府诗体,树“诗人”风范。复杂奇特的乐府效应,形成中国古代诗歌之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