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本文从形态地理和细胞学角度对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和甘菊D.lavandulifolium (Fisch.ex Trautv.)Ling et Shih的形态变异的规律和趋势,形态特征与核型特征的 联系以及野菊和甘菊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形态特征或从核型特征看,野菊和甘菊都是多型种,且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演化关系;根据对各类群形态特征和核型特征的比较,作者认为,杂交在野菊和甘菊多倍体起源及其核型进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芸苔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芸苔属Brassica Linn.36种(含变种、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首次作了系统报道。用光 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该属花粉有四种沟孔类型。即二、三、四沟;三沟;三、四沟,三、四孔沟。多数种类与以往的报道不完全相同。在扫描电镜下,纹饰为三种类型。拟脑纹-网状;网纹状;穴-网纹状。依据 植物花粉形态和其它特征,对本属植物演变趋势和一些种,变种的分类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了菰属Zizania L. 及其有关属,共7属,13种,3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 态。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的形状、外壁的层次及纹饰等进行了观察。经过研 究,笔者认为:  菰属应置于禾本科稻族内;菰属在稻族内的演化及菰属内的种间演化均存在 平行演化的现象;菰属在全世界有4种2亚种。这些结论大都吻合笔者对其它形态特征的研 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Elymus sibiricus L.、E.nutans Griseb.和E.burchan-buddae(Neuski)Tzelev [=Roegneria nutans(Keng)Keng]的外部形态差异及其系统学关系,本文对这三种植物的6个穗部形 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对这三个Elymus种进行了种间杂交及杂种F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 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Elymus种的穗长及颖长等性状均变异很大,而内稃的长、宽则变异 不大并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E. nutans×E.barchan-buddae及E.nutans×E.sibiricus的杂种F1均完 全不育,减数分裂不规则。E.nutans×E.burchan-buddae杂种F1的减数分裂构型为:7.70I+13.40 Ⅱ+0.06Ⅲ+O.08 Ⅳ,而E.sibiricus×E.nutans杂种F1的构型为11.98 Ⅰ+9.61Ⅱ+O.64Ⅲ+0.39 Ⅳ+0.01V。由本实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内稃形态性状结合穗部 其它性状的差异能对这三个物种进行较准确的鉴定;2.E.nutans与E.burchan-buddae的亲缘关系较 近,而E.nutans与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则较远;3. E,burchan-buddae×E.nutans的杂种Fl中存在着染色体配对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苹果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苹果属Malus 26种及5个杂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形态特征的 变化类型,并对其进化趋势作了推论,指出外壁纹饰类型具属内分组意义。苹果属花粉在形状。大小、沟孔位置及数量、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外壁纹饰的主要演化趋势可能是:由密的细条纹型到具有穿孔的、较少条纹型。杂种的外壁纹饰对于判断亲本种的关系有一定意义,属内种间的杂合导致了多倍体种、新变种、栽培种的大量出现,甚至是新种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花粉形态特征试论壳斗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中国壳斗科,包括三个亚科、6属、10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壳斗科植物花粉分为四个类型,分别归于三个亚科。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笔者支持将Cyclobalanopsis作为 Quercus的亚属处理,并对三棱栎的分类位置及壳斗科各属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火红杜鹃亚组是杜鹃花属中常绿杜鹃亚属的一个较大的亚组,含27种、8亚种和24变种。本 文根据形态特征、种的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将所有的种分为4个植物群,并讨论了它们的演化。其中最后的一群即植物群D在形态演化上有较为进化的特征。本亚组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  相似文献   

10.
10万年前的某一天.当一串磨得晶亮的贝壳珠子挂到某个非洲酋长的脖子上时,部落里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这些“简单”的贝壳珠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人类的化形态,使人类的艺术之花开始绽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细辛属Asarum27种及4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分别做了光学显微镜和扫 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发现该属花粉的萌发孔变异较大,可作为分亚属及分种的重要依据之 一。花粉粒外壁纹饰主要分两类:瘤状纹饰下为网状纹饰,或瘤状纹饰下为脑纹状纹饰。细辛 亚属与杜衡亚属间的界限较明显,与植物形态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国产及日 本产双叶细辛A.caulescens Maxim和华细辛A.sieboldii Miq.在花粉形态上的差异,并对植物外部形态上彼此相似的几个种的花粉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1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 外,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1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少数为单 裂缝,其表面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①瘤状纹饰,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②表面平滑,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yunnanense、L. volubile 等属此类型;③疣状纹饰,L. 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④网穴状纹饰,L. scandens,L.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此文还对海金沙属的孢子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现     
<正>中国新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完成了对河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该研究以详实的化石形态特征和精细的地层年代数据提供了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早期人类形态变异及演化模式的化石证据。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介蕨属Dryoathyrium 14种植物及宁陕蛾眉蕨Lunathyri- um ningshenense 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介蕨属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 圆形或肾形。根据其周壁褶皱隆起形成的表面纹饰,介蕨属孢子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周壁 具有网状或拟网状脊状纹饰,具此类型的种有翅轴介蕨D.pterorachis,中华介蕨D.chinense,朝鲜介蕨 D.coreanum;第二种类型的周壁具有裂片状、弯裂片状或瘤状突起,具此类型的种有介蕨D.boryanum, 陕甘介蕨D.confusum,无齿介蕨D.edentulum,鄂西介蕨D.henryi,华中介蕨D.okuboanum,川东介 蕨D.stenopteron,刺毛介蕨D.setigerum,绿叶介蕨D.viridifrons;第三类型的周壁具有刺状、不规则 棒状或乳头状突起,具此类型的种有直立介蕨D.erectum,镰小羽介蕨D.falcatipinnulum,蛾眉介蕨D. unifurcatum。宁陕蛾眉蕨的孢子形态与朝鲜介蕨D.coreanum 十分相似,支持将前者作为后者的异名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分布区玉禅花(lris ensata Thunb.)种子的同一部位及同一分布区内的白花马蔺(lris lactea pall.)种子不同部位的微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内玉禅花纹饰特征较一致,初级雕纹都为纵条状网纹纹饰,网胞大小不均,次级雕纹由次生壁加厚的不规则波状乳突构成,种子微形态结构与分布区无关;白花马蔺种子凹、背、侧面的不同部位初级纹饰、网胞形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首次观察了峨眉山凤仙花属Impatiens 13个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发现3沟和4沟类型 花粉均出现在这一地区。其中3沟花粉与同科另一属水角属Hydrocera的花粉十分相似。同时注意到 花粉形态与其花的形态在某些方面具相关性,结合地理分布和生长习性等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凤仙 花属3沟型花粉所指示的植物类群为一自然类群,并与水角属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凤仙花属4沟型花粉常具种水平上的差异,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31(5):425-431
本文描述了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三尖杉科花粉特征,并 对三尖杉属种间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对比。据此,笔者支持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Sect. Pectinatae L.K.Fu和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的意见。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本文讨论了三尖杉 科的范围和分类位置,同时对比了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花粉的异同。花粉形态特征说明两科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尖杉科似乎比红豆杉科稍原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基金》2005,19(1):30-30
人类何时从非洲扩散到亚洲?这一直是研究人类演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及其合作者,对华北泥河湾盆地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将该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到距今166万年前,这是东亚高纬度地区迄今被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  相似文献   

19.
脑内神经核团解剖学研究中的三维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支付 《科技通报》2004,20(2):142-146
目的探索小数据量条件下三维重建方法,并用之研究脑内神经核团的空问形态和位置.方法以20只整脑2mm厚的连续切片为数据源,运用曲面造型法,重建豆状核、红核等脑内神经核团的三维形状.结果在微机上重建出脑内神经核团的形状,并获得核团中心位置、体积等数据。结论 三维重建方法对脑内神经团的三维重建切实有效,有助于对脑内神经核团形态位置的精确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真藓属Bryum Hedw.13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 据外壁纹饰可分为:类型I,棒状突起顶端圆钝;类型Ⅱ,棒状突起顶端尖或具微突起;类型Ⅲ,棒状突 起顶端膨大成半球形。根据孢子直径的大小,可分3个类群。以上显示了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及其相似 性,证明真藓属确为一个自然分类群,真藓属孢子的形态比丝瓜藓属Pohlia Hedw.进化。这给苔藓的孢子形态研究及分类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