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二年,又是自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的第五次高考.怎样的高考试题才能更好地诠释“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精神,人们对2010年安徽高考试题寄予了太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彭光品 《学语文》2010,(1):23-24
安徽中考自2007年结束了试验区和非试验区之分,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郜统一使用新课程试题。安徽省中考试题在“平稳进入.顺利起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熟,并且日益完善.充分体现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纵观安徽2007~2009年的中考语文试卷,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数学试题(浙江卷)以“三个有利”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规定,充分体现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命题原则,稳中有降,小有创新,突出基础,强调能力,与去年的试题相比,高难度试题比例有所减少,基础试题增加;计算量减少,试题解决途径与方法普遍增多,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体现了高考数学考素质、考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5年(福建)高考数学试题总体平稳,题型与分值比例与往年比保持了稳定,没有偏题和怪题。文、理科试题难度与往年比有较大的降低,其命题的宗旨、思想、格局、形式都体现了“总体保持稳定”的命题指导思想。特别突出了试题与大纲、试题与课本、试题与考纲之间的交汇点。试题不很难,大部分试题源于课本,强调基础,注重通性通法,不强调特殊技巧。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6.
纵观200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操作实验型试题几乎卷卷有体现,特别在试题命制的创新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类试题其取材之广,题型构思之多,命题立意之新,实践操作性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凸现了2002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又一大新亮点。现将这类试题的命题背景及其主要题型简要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山东省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自行命题的第二年,试题秉承了2007年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已有经验,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使试题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可谓“今年花胜去年红”。 一、考查全面  相似文献   

8.
王迪 《中学教研》2004,(9):34-36
2004年是浙江省首次进行自行命题,且是以新课程试题参加高考的第一年.本次试题保持与全国卷相同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但稳中有变,突出表现在更加重视对“三基”、对数学的理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7日和8日,安徽省“江南十校”2007至2008学年度高三素质测试的数学试题中第18题考查了概率问题,文理科同题,原试题和参考答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制高考试题.随着命题探索的深入和新课改的推进,安徽省近四年的新课程高考作文试题无论从风格特色、指导理念,还是从命题意图、命题形式看,都有越来越浓厚的“安徽味”.对此,本文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推动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中考命题中应注重对课程思政的渗透.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并渗透到中考数学的各类题型中.本文以2018-2022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为例,从试题数量、题型设置、试题背景、思政元素、思政维度、考查知识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应用价值四个维度对中考试题进行赏析,为今后中考数学命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 安徽,是“文化大革命”后最早举行高中数学竞赛的省份之一.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迁至合肥,有不少数学名家,如龚异、曾肯成、陆洪文、常庚哲、史济怀、严镇军、杜锡禄等先生参与命题,所以安徽省数学竞赛的试题有很多好题,不少已经成为经典.2007年,安徽省数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陈发来主任代表安徽省数学会委托吴康先生命题.这一届试题很有特色,有不少自编的新题,题目不过难,着重基本技巧与基本运算.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一次把“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列入教学目的,近两年中,各地中考数学命题在依“纲”据“本”的原则下,对考查内容及试题形式都有了创新.2001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涌现出不少别具创意,独特新颖的探索规律的题目,这是中考的新观点之一,值得”我们关注.下面我们来研究一组探索归纳、总结规律型的中考试题: 例1(2001年黑龙江省)观察下列算式: 21=2,22=4,23=8,24=16, 25=32, 26=64,27=128,28=256…… 通过观察,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89的未位数字___.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4地首次实施了新课程普通高中高考改革.高考数学试题在坚持“相对稳定、适度创新”的原则下,充分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关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关注了必修和选修的比例以及文科和理科试题的差异.试题在着重考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的同时,对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考查.笔者认真分析、总结了这4个地区新课程实验区数学高考新增内容的命题特点,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对新课程数学高考新增内容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6.
周房安 《广东教育》2006,(10):52-54
从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不难发现:一是试题向新增内容倾斜,与新增内容相关的试题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二是高考热点试题聚焦在向量、导数、概率为纽带的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函数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是常考常新:尤其是导数加盟后,拓宽了高考对函数问题的命题空间.因此,在导数与函数知识的交汇处命题进行能力考查,将是2007年高考命题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向.以函数为载体,以导数为工具,以考查函数的性质和导数极值理论、单调性质、几何意义及其应用为目标,是高考导数与函数交汇试题的显著特点和命题趋向.为此,笔者对2006年全国相关省(区)高考数学卷中关于导数交汇性的经典考题进行解析,并归类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邹梁 《初中生》2007,(7):65-68
2007年是我省全面进入新课程、实施新中考的第二年.按照我国推行各类新课程改革中“稳步推进、小步快跑”的思路,今年中考命题将遵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指导思想,试题设置会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对2007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作一预测,个人之见解,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观2007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笔者发现统计与概率试题在取材上和社会热点交融.这些试题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中考命题改革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它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能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把握时代脉搏,又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应用能力.下  相似文献   

19.
纵观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函数试题在难度上较去年有所降低,但命题形式新颖别致.下面举例谈谈2004年高考数学函数试题的命题特点以及方法解析.  相似文献   

20.
芮滋 《中学数学月刊》2002,(1):16-20,F004
2001年各地的中考数学命题改革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在试题的创新设计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已成为试题创新设计的新特点,出现了一批立意新,设计巧,发人思考的好题.分析和认识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考改革的方向,调整我们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