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构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推动了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教材建设带入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而将学校德育带入新的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回应,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和谐视域下寻找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践行"八荣八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其德育功能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融入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振成 《职业技术》2006,(20):36-36
践行“八荣八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其德育功能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融入荣辱观教育。一、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课的教学中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改变观念,把学生真正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充分认识到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只有转化为受教育者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德育过程才能顺利展开。为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一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道德情操的滑坡 ,对政治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 ,上好政治课关键要在“巧”字上作文章。巧妙地诱导不仅新颖自然、引人入胜 ,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德育功能。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情景中应当采用不同的诱导方式。在“资本主义选举制”的教学中 ,我给学…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的德育教育,把思想政治课摆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现实中,一方面是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下降,各种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在中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重成绩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没有根本的改观。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应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胡金鑫 《教师》2013,(11):7-7
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它还肩负着培养具有先进文化和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当前我国正处在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通过高效的政治课加强学生的德育。本文拟从政治课在德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出发,探讨提升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其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秋凤 《成才之路》2011,(15):15-15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德育的主要阵地,鉴于它的特殊地位,在政治课教学中就必须要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道德培养。新课标中《文化生活》部分专门涉及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那么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呢?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职院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和教师影响四方面进行思考,旨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课不但属于德育性质的课程,而且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性格、心理素质等教育的一条主要渠道。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