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历史,都离不开研究历史人物。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谱写历史篇章的人物数以千万计。要较快地查找有关历史人物的年里碑传,姜亮夫编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碑传是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平刻在石碑上,放在墓中(墓志),或立在墓前(墓表、神道碑)。可作为人物传记资料补史书之不足。同时也是墓葬断代的确证。《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原名,是一九三五年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总表》印行后,发现里面有许多错误,而且缺略甚多。经过作者二十年的订正错误,补充脱略,删汰芜杂,新增材料,于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重新出版,改名为《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综表》集钱大听《疑年录》,吴修《续疑年录》,钱椒《补疑年录》,陆心源《三绩疑年录》,张呜珂《疑年  相似文献   

2.
碑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史学研究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明清时期的济宁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碑刻资源亦极为丰富。济宁凤台寺庙墙东侧立有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碑六块,其中字迹较为清晰的有四块,详细记载了明清两代河道官员、地方士绅创建和重修凤凰台及凤台寺的经过,对于考证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探讨凤台寺及马场湖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遗山碑志文借品题人物记述历史.在碑志文创作中,他抱着"以史自任"的创作意识,秉着"以碑存史"的创作宗旨,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史家"秉笔直书"、客观公正的记史传统,保存了金朝历史上大量重要的史料以及人物行事功绩,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考古资料表明,云南汉代文化的研究发端于清末昭通发现的汉孟孝琚碑。由于史乘不足,昭通乃至云南古代的历史,鲜为国人所知。随着考订孟孝琚碑成为国内学界的热点,探究中央王朝开发云南的历史成为近代昭通以及云南学者的责任。此后梁堆、朱提堂狼铜器以及唐袁滋题名摩崖石刻陆续在昭通发现,开启了云南地域历史文化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先河。近代以来境内外学者对孟孝琚碑(含与之相关联的梁堆)、朱提堂狼铜器和袁滋题名摩崖石刻的保护研究成果,揭示了古代云南在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地位,并为之后发现更早的云南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乃乾先生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是一本重要的清代碑传史料目录工具书,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资料缺失和错讹。论文对该书中的部分徽州人物资料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的王世贞,惯用文学虚构手法为历史人物作传,加之他与高拱之间存有诸多是非恩怨,不能秉持客观公正的治史原则,使其史学名著《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高拱传》中存在着以偏概全、曲笔武断、虚言浮夸、丑诋厚诬等诸多偏谬。故此,明清史学家认定该传"不确","不真","非实录也"。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本刊从今年起,开设这个专栏。刊载研究云南历史人物的专著、专论和历史性评传等。云南历史人物,是指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对云南历史的发展有过相当影响的人物。所刊论文,记事求存历史之真,论述求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影响和意义。总之,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记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澶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澶州城遗址、西水坡遗址、金堤遗址、德胜渡遗址、回銮碑和御井、明清十字街、八都坊、王重庆墓、清真寺、天主教堂等文物遗迹分布集中,类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保护利用中,需将澶州古城的文物遗迹按照位置、属性、年代等因素分成不同的片区,每一片区采取相应的模式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试论《史记》人物传记的价值取向陈友冰《史记》记载的历史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但在茫茫的三千多年历史中,作者仅仅选录了一百多个历史人物,组成七十列传、三十世家。有的历史人物并非同一时代,其间甚至相距几百年,作者却把他们“合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家传是古代重要的著述样式和文章体式。在唐代以前,家传主要是一种著述样式,记载某一家族的多个人物,属于史部书籍中杂传的一类;唐宋是家传的变化时期,开始向仅记一人的单传演变;宋代则进一步出现了以家传为名的文传;明清以后,家传成为集部文章之一体,是一种文传。而六朝那种记录某姓氏多个人物的家传样式则几乎消失。  相似文献   

12.
明正德九年状元唐皋,是徽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因他的著作都已散佚,行状、墓志铭等重要文献也不传,学界对他的家世生平、学术思想和诗文创作情况都缺乏了解。文章在辑佚唐皋诗文的基础上,爬梳大量历史文献,详细考证了他的家世和生平。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人物研究在视角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传记的编纂、评价标准的转变、心理史学等方法的运用以及最近出现的社会史取向等方面。这些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人物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15.
杂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史学题材,在《隋书.经籍志》所列史部著作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我们研究魏晋时期文学、史学的重要资料。而杂传中以人物的别传这类题材数量最多、内容最具代表性。文章从别传的内容题材出发,探讨别传这一题材能在魏晋时期兴盛的原因,并提出别传对于研究魏晋文学历史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与文学价值璀璨古今.司马迁开创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修史笔法,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描绘时代更迭中帝王将相的事迹的同时,大胆突破以往史书的惯例,为处于历史边缘、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物立传,对他们进行褒贬奖掖.《史记》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类型丰富、个性鲜明,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司马迁不惜笔墨,以赞扬为主,为这些“小人物”立传,这也是成就其“一家之言”修史宗旨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出奇变样”之求新精神,成就了韩愈墓志文古今第一之地位.变叙事结构,破墓志程式化之模式;史笔行文以显志主个性,变墓志写人之僵化;不为志主讳,变墓志“称美而不称恶”之铭法;多发议论、抒情,变墓志以叙事为主之写法;于文中有所寄托,变墓志只颂扬志主之主旨;求“奇”,变墓志庄重肃穆之文风,这些是韩愈墓志新变之核心内容,其中所蕴含的书写形式之改变与创作主体精神之贯注,对墓志文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从经济层面上,分析了云南发展城市经济、开放经济、资源经济、绿色经济、民族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对于加快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了聚集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发展开放经济、创新发展资源经济、突破发展绿色经济、跨越发展民族经济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志主朱厚■系明宪宗之孙,衡恭王之子,爵封汉阳王。圹志为探讨朱厚■生平事迹、家族史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圹志中还涉及到多位名见《明史》和有关文献典籍的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着重探讨明人自传的体类型、写作动机与叙事特征,体类型包括序、状、述、传、记、墓志铭、祭、吊;写作动机可以分为写实与写趣两种倾向;叙事方式,可以分为记叙与问答两种体式;人称有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和第二人称叙事。明人自传大都长于描绘生活状况、刻画人物个性和剖析自我灵魂,堪称一幅幅士人自我形象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