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夏道平(1907-1995),大冶保安镇人.1929年考入武汉大学预科,1935年毕业留校任教.抗战中期曾在军中任职,1949年孤身一人赴台.1960年后在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多个大学任教.是著名政论家、经济学家、翻译家,在台湾知识界享有很高声望. 《自由中国》一支笔 抗日战争后期,夏道平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下属的经济建设策进会工作,任研究室主任,与参政会副秘书长雷震接触较多.雷震很赏识这位下级,二人趣味相投,渐成好友.随后经他介绍,夏道平又与胡适成为好友.1949年11月,以雷震为首的一帮文化人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夏道平参予其事,担任编辑和主笔,与胡适、雷震、殷海光并称为该杂志的四大撰稿人.  相似文献   

3.
一“独家消息”落手记“独家消息”(SCOOP)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所梦寐以求的罕物。正因为这种消息不那么容易得到,所以它往往是通过不正常——甚至不正当的手段弄到手的。为了角逐这一罕物,当记者的确实什么卑鄙的手段都使得出:从重金贿赂机要打字员到偷盗行窃。一个记者弄到一条重要的“独家消息”,他本人可能立即获得提升,然而同时也可能有一些同行由于“失职”而失业。所以“独家消息”总多少带  相似文献   

4.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牢固树立的,县市报人当然不能例外。除此之外,作为“权威性不如大报,娱乐性不如晚报,知识性不如专业报”的县市报还应树立和强化以下三种意识。认真分析县市报面临的严峻形势,强化忧患意识。照实说,前些年办起来的县市报,都是在荫凉底下生存和发展的:财政全额拨款、行政干预发行,可谓悠哉游哉。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原先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不见了,而且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  相似文献   

5.
陈则周简介:陈则周,男,1960年12月生于福建闽侯,现任福建日报记者、编辑,同时身为作家、书画家。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百余种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多种书画作品1000多件,其新闻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等会员,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其诗歌、散文、画集8本。  相似文献   

6.
报人拾趣     
人样尚未石完,‘可笔却早已放错了地方。 “您是来送稿子的吗?真对不起,请放在这儿吧。” “它竟敢咬坏了社论稿,今天我非逮住它不可I” 他认为画版样儿就得象故缝师一样精细。丽砂鱼壑亘巫囚裂月目口尹习一~一尹一叮!可翩腾教巾“听说你爸爸的文章又得奖啦?” “对,不过你可别传出去,那是我妈替他写的。”介下雨时,他们用旧报纸当帽子。 经常石石人京的报纸是怎么办的,是为了把白己白勺报纸办女子。45报人拾趣@李昆武~~  相似文献   

7.
报人轶事     
本刊新年辟出漫画专栏《漫人漫语hu(汉语拼音:画、话)新闻》,欢迎专业、业余新、老漫画家紧扣当前新闻、传播、宣传领域百态千姿万象,挖掘题材,创作漫画。也欢迎大家撰写关于新闻漫画的文章。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编者  相似文献   

8.
报人金庸     
他作为报业经营者将报纸的文化性和商业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可谓是现代编辑出版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一代报人     
这四句诗,是抗日战争时期,俞颂华先生在重庆张家花园的生活写照。颂华先生颠沛多年,病瘦羸弱,雾城冬日,常伛偻持杖,在茅舍土屋前曝日取暖,淡泊宁静,怡然自得。他的两肩傲骨,当年,与马寅初先生同为文化界人士所称颂。其时,颂华先生任《国讯》杂志主编,我则滥竽《国讯》编辑,与先生朝夕与共者,达四年之久。先生的纠谬正讹,谆谆教诲,终生难忘。回忆往事,他那纯真而带点稚气的笑貌,率直的言谈举止,还都历历在目。怀念及此,不能自已。 1943年冬,颂华先生来到重庆,担压《国讯》周刊主编。任之(黄炎培,《国讯》杂志社社长、发行人)先生尽心为他安排一个过得去的生活环境,终于得到薛明剑先生资助,帮助  相似文献   

10.
报人读报     
《今传媒》1995,(5)
报人读报文/@@文广报人读报,是说报人也要当读者。不读报的报人,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办的报刊很难说有什么光明前景。报人只读自个儿所办的报刊,总觉得只有自己生养的孩子心疼,沾沾自喜,他办的报刊恐怕也很难有什么特色。报人读报,有不同于一般读者的...  相似文献   

11.
报人拾趣     
尸J‘七‘月J一r‘J“八孰言鑫复 大样向不石尤,错了地方。鑫 “您是来送稿子的吗?真对不起,请放在这儿吧。” “它竟敢咬坏了社论稿,今天我非逮住它不可l” 他认为画版样儿就得象裁缝师一样精细。礼刁|l广却噢掣暮梦夕‘之习仁多护〔盛三刃过二乡坟泛口击瞥户中“听说你爸爸的文章又得奖啦?” “对,不过你可别传出去,那是我妈替他写的。”会下雨时,他们用旧报纸当帽子。 经常看看人家的报纸是怎么办的,是为了把自己的报纸办好。、、J;‘毛45报人拾趣@李昆武~~  相似文献   

12.
报人刘永国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记协的同志参观后惊叹:“随州日报有如此规模,没想到。”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大主题、大视野、大气派的办报思路和实践得到新闻界的认同和推广。 随着随州日报的快速发展和她的影响的日益扩大,社长、总编辑刘永国在新闻同行中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而实际中的刘永国是怎样的,透过下面几点,似可看到他的一个侧面。 泥土香与“身”入实际 1999年10月16日,随州市直选村委会试点在新街镇干寨村举行。干寨的村民一大早就异…  相似文献   

13.
李天时 《新闻战线》2021,(11):100-102
新传播格局下,地市报要发力移动端,着力解答好受众方位视角、天地连线觅材、前延后伸赋能三道试题。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09,(9)
"铁打的昆滇,流水的报人",十年报战每一位昆明报人都有自己或精彩或曲折的故事,也正是他们的经历让这座曾经的恶战之城逐渐恢复理性。十年  相似文献   

15.
16.
报人胡绩伟     
每称胡绩伟为"胡老",他总是纠正说是"老胡",并加上一句:"报人老胡",他为做报人而自豪9月16日上午7点零5分,著名老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社长胡绩伟在北京逝世。从1936年参加革命、从事办报工作算起,到1983年退休,胡绩伟办报近50年,退休之后,仍然参与推动《新闻法》的出台,尽管从1990年之后,"胡绩伟"这个名字在媒体上逐渐淡出,但他在新闻界和思想界的地位却依然被人们看重。  相似文献   

17.
报人要看报     
"报人要看报"这句话很像废话,就像说打工者要挣钱,股民要了解股情,经商的要谈钱一样.报人置身报社,写稿、鳊稿、看报,是份内之事.更何况,不是报人的,还要自己掏钱买报看,报人能不看报吗? 但据笔者观察,只顾写稿、编稿,不爱看报,甚至几乎不看报的报人并不鲜见.人家的报纸不看也就罢了,有的连"自己"的报纸也不看,下面的怪现象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8.
一代报人胡政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政之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会也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他名霖,笔名冷观,字政之,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安徽省立高等学堂毕业。1905年赴日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1911年回国。1912年应聘加入章太炎主办的上海大共和日报,担任翻译和编辑,工作不久,就深受章的赏识,被擢为总编辑,这时他才24岁。1916年王郅隆接办大公报后,他被聘为经理兼总编辑,仍亲自参加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9.
肖隆福 《青年记者》2004,(11):38-39
在我国近代著名新闻人物图谱上,父女、夫妻、叔侄在新闻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笔者将他们称作家族报人。也许是因为他们亲近的家庭关系,容易深受对方感染与熏陶,抑或又是相似的时代环境和对新闻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探讨这种现象和梳理他们的历程与思想,对我们当前新闻业依然不乏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略作回望。叔侄报人:裘适梁裘毓芳——“将文字交给大众”裘适梁在新闻史上虽提及的不多,但他却非可有可无之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20.
10月16日,《大众日报》22版刊发一幅“省海洋与渔业厅和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黄河放鱼节”的新闻照片。照片画面上,参与放鱼的市民群众蹲在宽阔平静的河岸边,双手端着面盆,将盆中的鱼苗小心翼翼地倾倒进河水中,整个画面气氛平和静谧,温馨动人,这种人性化、亲情化的放鱼场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