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为通俗文学,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蕴含着侠义思想、爱情观念、处世准则等人文精神之光。学生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可以感受到忧国忧民的侠者之风,体会到纯洁坚贞的爱情之美,领悟到诚信善良的为人标准,同时也学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地理和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3.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的人物为“侠”,主旨则为“义”。“义”在现代化设计中是“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诚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侠义”。读金庸小说.心里藏着“侠”之梦,从自己开始.将它用于利国利民之中,而不是好勇斗狠。  相似文献   

5.
在对选入金庸武侠小说的新编语文读本的叫好声中,有一种叫好声特别值得注意:叫好不已的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说: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韩教授的这种认识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从金庸热看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自从 8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红以来 ,其知名度几乎超过任何一个当代作家。金庸热的持续升温原因何在 ?其根本原因在于金庸的小说迎合了广大读者的民族审美心理。他的作品 ,在内容上满足了读者的英雄企盼 ;在形式上是民族心理的文学外化 ,大俗大雅 ;在审美情感上继承并超越了民族的文化传统 ,因而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武侠世界于热闹中见孤独,于侠义中见感情。金庸的小说无论在情节的安排上,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金庸先生的小说如此受欢迎,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情感理想,并且其情感把握,具有深刻的儒家思想内涵。《神雕侠侣》塑造了一个的侠情世界,对侠的张扬,对情的赞美,让人心驰神往。本文重点说说其中情感之美,对爱情理想的构想,对爱情追求的节制。  相似文献   

8.
侠之大者为家为国,这是金庸先生对侠的解释。侠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最具有文学意味的形象之一。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该怎样解读侠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描述、赞美任侠形象,发掘、传扬任侠精神是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传统主体,本文基于对汉魏晋南北朝任侠形象发展历程的研究,试对其做出赏析。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中的"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是兼容各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不仅是金庸小说中侠的灵魂,也沉淀在作品普通人及一些反面人物的心灵深处。金庸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大力揄扬的定义“义”,与人民利益,社会公正连在一起,也与“正义”,“情义”紧密相连,故与“江湖义气”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与中国侠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侧面的侠文化,对国人的人格、心理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沫若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侠文化对他的人格、心理,乃至文学创作都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1.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大众意识层面的通俗文学,实际上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科书"。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为依托,实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全面升华及其与儒家的完美融合。金庸武侠小说呈现的"道家意境",是其理想的人生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人生和为人处事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史记》中的侠义精神及金庸武侠小说对侠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以说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部分的侠义精神不仅不会因朝代的更迭或社会形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还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金庸对自己作品的再一次修改,显示出有三对逻辑关系需要认真处理,即创作逻辑与修改逻辑、科学逻辑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与审美逻辑。从金庸先生再修改的整体情况来看,是外在的科学律、道德律大于内在的艺术律,美学修改的成分少,“道德”修改的成分多,这种大规模的全面再修改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5.
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以台湾与香港为主要重镇,并透过媒体传播,迅速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尤其作家金庸更代表着华人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指标。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热潮,以及媒体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为电影与戏剧的风潮,因而衍生“金庸现象”。故以台湾1950-19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的流通情况作为论述主轴,亦藉由金庸武侠小说对台湾武侠文学的各种影响,进而析论“金庸现象”,并剖析开启“金庸现象”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与“金庸现象”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另外,研究台湾1950-19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金庸武侠小说从“创作”、“禁止出版”至“开放出版”历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作品展现了师徒伦理关系的多个层面。从简单措置到对师徒伦理关系的有意错置,从单纯的扶助关系到功利因素的无情掺杂进而衍生师徒之间伦理关系的恶性呈现,金庸小说在师徒之间零伦理的极致呈现中,达到其师徒伦理叙事的顶点。师徒伦理措置、师徒伦理错置与师徒之间的零伦理,成为串联这些师徒伦理层面的伦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17.
金庸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的创作,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通过营造一个虚幻奇丽的江湖世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也正是基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其小说在侠义江湖、男女情爱、武功境界、权势角逐等几个方面,都带有明显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8.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对大理这一地域进行了独特的展现,在他相关的作品中,大理是一个人杰地灵、风光秀美、人文风气宽和的魅力之地。立足于大理这一地域,从金庸笔下的大理人物、大理风景以及大理文化三个方面对大理形象作简要分析,可反映出大理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鲜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沧州是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是多个拳种的发源地,沧州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沧州在弘扬武术文化、向国内外推广中华武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教育是武术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近些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沧州传统武术在校园中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沧州传统武术在中小学校开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武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意见、努力拓宽利用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古典的传奇小说、民国武侠小说与金庸武侠小说中,“道士下山”作为关键的情节,对这些文本的展开产生了核心的作用。道士们将“道学”的武库摆在这些江湖游侠、绿林少年们的面前,戍为他们与文本一起生长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