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我们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现在,我们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既当"慈母"又当"严父".  相似文献   

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话语”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高校通过“两课”教学、党校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以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各种渠道,坚持在各类学生中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讲理想信念少了,理想信念教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出现了教师不太敢讲、学生不太爱听的现象;有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代性,“老话”、“套话”较多,“新语…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为中医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德理想提供了教育内容,为中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供了价值引领。中医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出鲜明的"90后"代际特征和独特的专业特征。当前要将"中国梦"融入中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中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教育、中医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但是往往存在把"以人为本"狭义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造成以学生的一切要求和行为为尊,进而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中的"以人为本"应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政府、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两个根本:一是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二是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其中,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为人民服务则是这种理想信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选取问题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可以发现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无用论"、"实惠论"和"渺茫论"等错误认识.结合学生存在的错误认识,要通过讲清有关理想信念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7.
谈"惩罚"     
一随着时代的演进,"以人为本"的观念正逐步为社会所接纳,这本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如今,人们的认识似乎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宝贝",教师在教育中骂不得,碰不得,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当即会遭到诸如体罚、变相体罚等言论责难,弄得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显得畏畏缩缩,有时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高校团的工作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必须坚持"三个代表",从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建设、骨干培养和工作研究等方面入手做好新时期高校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信念要坚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要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相似文献   

10.
谋划上海教育长远发展的<上海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实施,其中育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核心理念.要贯彻落实这一核心理念,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完善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教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哲学课引导大学生尽早确立科学的信仰,把个人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信仰有机结合,把“献身科学与造福人类”作为最高的理想信仰;并引导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认识和科学信仰的统一,进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培养乏力、模式陈旧、学生深造难等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基于地域特点,以北京精神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彰显“爱国”情感,重塑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承载“厚德”品质,树立德才兼备教育理念;凝聚“创新”精神,改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秉承“包容”态度,吸纳发达国家办学模式,探究具有北京精神特色的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按照不同专业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实施“模块式”考核,从中树立科学考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那么,实践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开掘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培养大学生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促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历代青少年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故选择以其为切入点研究"9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最大的历史特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其实质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和革命战士应当牢固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和执著的信念.新形势下学习好、继承好、发扬好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将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新时期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除了完成对毛泽东思想知识传授外,还应将毛泽东思想中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坚定的信念讲清、讲透,这些精神的灌输对今天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中国梦”为精神指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德育方面的积极主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和实践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开放重点实验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以组织本科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改革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面向本科学生开放,开展科研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情况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