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凯  刘颖璐 《新闻前哨》2012,(12):75-75
谈及“副刊”,受众普遍认为它是都市报或者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报纸办副刊有着很多天生不具备的客观因素。例如:报纸专业性较强,受众阅读相关副刊时必须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专业性报纸也有其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深度性,且比一般日报或都市报对其相关专业报道更加权威和精彩。  相似文献   

2.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是一种“大副刊”,除了传统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以外,它还包括大特写、讲述、各种专刊、周刊等,其内容无所不包,通俗易懂,其受众层面也逐渐扩大。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几个辩证关系是副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编辑《科学长廊》科学副刊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条方针:突出新闻性。三年来,《科学长廊》已编发了近百篇带有新闻性的科普知识稿件,受到读者欢迎。新闻性是报纸科学副刊的特点和优势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任何版面都不应脱离新闻性。期刊化是办报的大忌,即使是科学副刊也不能例外。现在国内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科普期刊已有百多种,报纸科学副刊要想办出有别于期刊的特色来,就必须扬长避短。报纸科学副刊的长  相似文献   

5.
尹义坤  商棠 《新闻三昧》2007,(12):42-43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副刊一直是以刊登文学作品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报纸副刊不断更新发展,既有反映社会面较广、内容多样的综合性副刊,又有以某一专题为范围、满足特定读者的特殊需要的专题性副刊,还有以某种专业为范围、传播某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7.
重视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我国的报纸副刊历经了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的生命。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速以及网络等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纸副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土资源报》是面向全国国土资源战线的一张行业报,是伴随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而诞生的,由原《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土地报》合并而成。其副刊在原来两报各有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注重研究副刊动势、静势规律,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副刊应当保持强烈的动势,但不能完全摒弃、排除相对静态性的内容。副刊广义上分为综合性文艺副刊、专题性副刊、专业性副刊。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报纸的规律制约它要讲求新闻性(当然以副刊的形式),使内容具有动态性;同时,副刊又是有别于新闻纸的独特版…  相似文献   

10.
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报道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因此行业报的副刊办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如何在“报纸大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专业味”特色,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是行业报副刊编辑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行业报副刊应面向职工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好副刊,使其起有效地发挥配合“正刊”新闻的特殊宣传功能,需要我们既要把握行业报副刊的特性,又要重视处理好副刊角色面临的问题。 报纸副刊与其他版面既有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这种特色,除了表现在思想性和新闻性之外,更多的则表现在文学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副刊的功能上。 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内容一般比较单一,形式单调,但与职工群众的生活较为贴近。近年来,面对新闻改革的大潮,行业报的副刊也在悄然变化,即更加面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内容丰富,版面美观。  相似文献   

11.
张金良 《新闻窗》2005,(4):55-55
报纸作为新闻纸,其新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报业的发展,一种新闻性较强的大副刊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强势地位。这种大副刊,就是报纸上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新闻版的特殊版面,即综合性副刊和专刊。  相似文献   

12.
邹陶嘉 《新闻界》2005,(3):127-128
19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报业竞争的加剧、报纸改版扩版热的不断升温和受众观念的加强,传统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空前丰富多彩,形式应有尽有,同时各种专刊也发展势头强劲,专副刊的属性和界限一度变得模糊不清,学界曾以“大副刊”统称之。本文试对新时期报纸专副刊发展中的几大关系进行梳理,以期加深对报纸专副刊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报纸的一个特色,副刊的历史已逾百年。在媒介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和中国报纸市场化运作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报纸副刊显现出五大发展态势:多元化、专版化、新闻化、本土化、互动化。只有把握住报纸副刊的发展走向,因势利导,才能使报纸副刊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内容上的升华与经营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偏爱副刊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14):124-124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诸如此类。单从现象入眼,有些报纸的确对副刊压缩版面,减少期数,甚或干脆取消。我认为这样做是一种失误。文学发展的轨迹,不是直线型的,有起伏乃正常现象。不是说文学就是人学?那么,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人类消亡之前,而且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文学便不会式微,副刊不应该也没有衰落。  相似文献   

15.
范超  王凌云 《今传媒》2006,(4):53-54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在许多方面补充了新闻版的不足,使报纸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副刊的这种优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延续了报纸的生命力。可是,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纸文艺副刊逐渐受到冷落,究其原因一是办报人片面追求广告效益的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了文艺副刊的正常出版和编辑质量。二是网络及出版业的繁荣,使人们不再把报纸副刊作为感情交流的唯一载体。三是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也降低了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综合性副刊?在讨论综合性副刊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副刊这一概念。我国报纸上的副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才达到现在这种样式。最初的副刊是在报纸的最后部分刊登一些诗词、小品之类的文字,它没有名称。第二个阶段以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随报附送的《消闲报》为开端,人称“附刊”。其后,有的报纸便在正张上划出一个版面来刊登些副刊文字,并沿用“附刊”这一名称,副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新闻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报纸除了新闻容量的增加外,副刊在版面的设置与安排上也发生了一些根本变化。可以说,如今的报纸副刊已经是一个广义  相似文献   

18.
侯力明 《传媒观察》2004,(12):44-45
报纸文学副刊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和九十年代前半期平稳发展后,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显现出萎缩的迹象,一方面,报纸文学副刊整体版面数量大幅减少,有些地方缩减了版面,更有甚者,取消了文学副刊;另一方面,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和投稿量也明显下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报纸文学副刊的“营养”不足。  相似文献   

19.
名副实不副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副刊称之为“报屁股”。有些副刊的编辑同志,听到这个不太雅的名字,就会有些不舒服,有一种低人一等之感,仿佛无端被人奚落了一通似的。我看问题出在两方面。言者是相沿成习,用旧的观点看新的报纸副刊;听者也是心中有鬼。副刊之被称为“报屁股”,也是由来久矣了。唐宋时代的“邸报”,大约还没有副刊,也决不会发表李白、杜甫和三苏的诗、或者柳宗元、欧阳修的散文小品。我国报纸最早的副刊,据说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上海的英帝国主义者办的字林西报上辟了一版叫“消闲报”的副刊;三年以后,上海同文报也开辟了“同文消闲录”。名曰“消闲”,  相似文献   

20.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