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直以来,传媒竞争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规模化的扩张来追求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在市场占有率的价值逻辑之下,规模数量几乎成了衡量媒介价值的唯一指标.但是,这种媒介竞争的价值逻辑实际上是把受众当成"单向度"的人,其市场开发和对于受众资源的利用是一次性的和单向度的.显然,这种市场价值模式的明显缺陷在于,媒介是仅就某一个特定方面在开发和利用受众的价值,成为单一产品(或功能)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2.
一目了然     
传媒竞争战略: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规模经济的特征),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如果说,当传媒市场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时,由于规模开发的成本较为低廉,传媒通过规模化的扩张来追求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不失为高明策略的话,那么到了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竞争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时,  相似文献   

3.
传媒经济一向以规模经济为其主体形态,近年来,范围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也有所充实。但随着互联网逻辑逐渐成为传媒领域的主导逻辑,其基础架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性改变。在这种"互联互通"的基础性逻辑的作用下,集成经济势必成为未来传媒产业的主流经济形态。文章对集成经济及其对于传媒产业的价值构建及行动路线进行了全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报纸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之和必须大于成本,才能取得利润。因此, 报业集团作为企业集团,低成本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低于竞争者的持久的成本优势。低成本的战略对策,主要有最佳规模经济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最佳规模经济 根据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经验,报业集团规模定位应是:适度规模,适用规模。每个产业和每一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都须有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不同类型的规模经济对有关经营活动的成本具有不同的决定作用,一家地区性的企业集团应该主要发挥地区规模经济的优势,而一家全国性的企业集团应主要发挥全国规模经济的优势。在…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档案学逻辑起点探究》一文论证了社会记忆作为档案学逻辑起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启发价值,但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科学性和专业性是档案学逻辑起点的价值旨归,社会记忆的定位和内涵并不符合这两个价值旨归。档案信息不仅符合逻辑起点之质的规定性,也符合科学性与专业性的价值旨归,宜将其作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出炉的《2009年中国报业发行市场走势分析》显示,2009年中国报业市场在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强势报媒愈发凸显价值,弱势平媒则纷纷需求合作或不得已休刊。在当前报纸媒体中,全国都市报以超过六成的市场占有率占  相似文献   

7.
邓崴 《新闻战线》2015,(7):63-64
新常态不仅仅是引领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也是指导党报经济报道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党报经济报道面临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要从单纯关注发展速度、规模转移到关注质量效率的提高、关注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报道要鲜明体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观——“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也是衡量新常态下经济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8.
刘盈盈 《视听界》2010,(1):106-107
云南都市频道民生新闻栏目《都市条形码》自2004年开播以来,市场占有率持续走高,建立了稳定的观众群,成为昆明本土民生新闻栏目中的收视冠军。《都市条形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但价值取向有时会出现偏差,如为争取受众,以各种形式满足一些受众低层次的精神需求,或自恃为公众“仗义执言”,过多报道社会阴暗面。  相似文献   

9.
文化目的与深度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0月18日,《文汇读书周报》曾发表了拙文《出版:数字化生存抑或诗意地栖居》。在文中我认为出版不能仅追求非人性的数字,只享受数字增长的乐趣而不顾生存的价值。当我们越来越把视点更多地投注于对规模和利润的追求,为经济利益驱动而热衷于短线做大,有意无意地忽视文化、价  相似文献   

10.
《感动中国》以年度人物形象符号渐次建构起多元化的价值共同体,其中却存在两种面相和双重逻辑的冲突与博弈,并直接制约着社会认同效应。在实践层面,价值认同的实现有赖于在价值同构和重叠共识两个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观点平台     
《青年记者》2004,(2):17-17
樊荣强:传媒业“不经济”,暴利是假像《新经济》杂志《中国八大“不经济”扫描》文章提出,传媒与区域、会展、园区、教育、文化、汽车、假日等八项被作者并称为“中国八大不经济现象”。规模不经济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效益在下降,甚至会跌破零变成负值的现  相似文献   

12.
《知音》和《家庭》是两本风格类似、市场占有率也相当的刊物。两者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也很相似。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次期刊改革潮中,作为地方妇联的指导性刊物《湖北妇女》和《广东妇女》分别改名为《知音》和《家庭》,在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脉搏和走向体现出两类价值取向:学科逻辑与社会逻辑。比较两者得知,前者旨在保证所构建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但不能作为最大价值取向。在当今学术命运共同体时代,后者旨在探寻实践归宿,具有实践意义,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界着力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有许多公信力强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在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为代表的学术主流媒体上"出场",成为基于社会逻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标识性学术产物。考察这些"榜样"的"出场史",深入探索其与时俱进的逻辑,我们得到基于社会逻辑价值取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应发扬光大的实现路径:注重固有"基因"的新时代表述;注重关键词的提炼和标示性符号的构建。分析不足后得到启示,基于社会逻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可行与强化路径为,加强主体意识,倾听社会有关图书馆事业的声音,努力把学术话语转化成政策话语。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报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报业的转型需要在充分理解"互联网+"的基础上,遵循互联网的逻辑,在生产理念上,从"受众中心"转向"用户中心";在经营理念上,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在管理理念上,从"垂直管理"转向"扁平化管理"。本文以《华西都市报》为例,通过对其在生产、经营、管理三方面的转型实践的分析来探析报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5.
从《南方体育》看体育类报纸的差异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类报纸而言,它的消费者就是读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读者群。尽管每家报纸都力求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但即便是体育报纸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体坛周报》,也不可能满足全部读者的所有需求,而只能满足某一部分读者的某种需求。所以。这要求报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规模经济理论的尝试──评《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经济研究》江风三载寒窗,一年笔耕,赵桂琴博士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经济研究》,近期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作者以其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资料驾驭能力,使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  相似文献   

17.
近五年来.民生新闻栏目一直深受全国观众喜欢.其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突出。在安徽省,《第一时间》和《夜线60分》两个电视栏目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李泽华 《青年记者》2017,(27):94-95
韩国报业发展势头迅猛,其影响力与发展规模不容忽视.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统计显示:2013年韩国发行报刊(合网络媒体)共14563种,159家主流报纸的总发行量为1170万份,其中742万份为收费发行,约占总量的63%,主流报纸和通讯社的年销售额约为121亿元人民币.①韩国的大型报业依靠自己雄厚的财力和广泛的市场,一直与地方报业进行市场争夺,使得好多地方报业一直处于经营困难、负债较多的困境,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其中以《朝鲜日报》《东亚日报》《中央日报》为主要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同时,企业新闻成了报业媒体的热点话题,主要原因就在于韩国许多报社对财阀和大企业的广告投资过于依赖.而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变化,这些报社的广告收益也在持续减少,从而出现了报社为实现广告收益最大化而减少对企业进行批评性报道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丛书集中关注对科学逻辑研究进路的多元探讨,除了在科学辩护逻辑上的继续探究外,既有对科学逻辑思想史的整理挖掘,也有对决策思维与法律思维的逻辑学考察。主编为张大松、涂宏斌。《科学辩护的归纳情结》从归纳逻辑与归纳方法论的视野出发,深刻探讨科学辩护中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人工智能中的回溯思维及其合理性、新归纳之谜的谜结及其解构、科恩否定原理及其修正、主体价值语境下科学接受的动力机制等。《科学逻辑思想撷粹》主要从科学逻辑视野出发,较系统地研究科学逻辑理论发展史上几位具有重要地位的逻辑思想家如培根、牛顿、恩格斯、彭加勒、爱因斯坦和波利亚等人的科学逻辑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出版问世的二十年间,在学术界引起的反响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学者纷纷依此著书立说,而《选编》的价值也在持续高居文献引用率前列的数字中得到了最有力的诠释。本刊特邀党史、国史和经济史学界的3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选编》的学术价值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