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21年全国高考命制的几套语文试题看来,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语言文字运用I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两部分考查。有的语言文字运用I采用2(客观题)+1(主观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采用1(客观题)+1(主观题)形式,如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有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采用3+2形式,即语言文字运用I采用三个客观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采用两个主观题形式,如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Ⅱ卷。  相似文献   

2.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第四题的阅读材料中的成语“曾几何时”用错了,这是很不应该的。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不仅是语言运用考点中考查面最广的一种试题,而且也是常规题型中最富创新特质的一种试题。综观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7道成语试题,呈现出如下四大看点:  相似文献   

4.
何传跃 《广东教育》2005,(10):13-14
纵观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成语运用能力的试题仍是重头戏。因此,识别高考成语试题故意误用的类型,掌握成语试题的命题规律,将使成语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5.
设置陷阱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迁移、综合运用等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特征。2003年全国高考江苏生物卷的第41题就是这样的一道典型试题,此题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如何看待陷阱的设置、使学生学会避陷阱以及提高他们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呢?本文以此题为例谈一谈认识,望能对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成语以其形式精练、内容丰富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设题是成语考查的常见题型。本文以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误用褒贬”的题干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学会判断成语褒贬混淆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类题被形象称为“高考试验田”。是的.这就是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这类题可以用三个“最”字来概括:取材最热、创意最奇、变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是建国以来最丰富多彩的一次.共有15套试卷。就科技文阅读试题而言,这15套高考试卷与2003年全国题基本上保持一致,共4小题.12分,占分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分析2004年高考失误原因,对于备战2005年高考,降低解题失误比例,提高语文成绩是大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杨帆 《学语文》2003,(4):18-19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一道成语考查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其中C项是这样表述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本题给的标准答案是D项,也就是说C项的用法是对的。其实,细一推敲,C项的用法也是错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词语考查的要求仍然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07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有13套考查到成语的使用。由此可见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不仅是语言运用考点中考查面最广的一种试题。而且也是常规题型中最富创新特质的一种试题。剖析2008年的看点,旨在引领2009年的备考。只要广大考生把准高考脉搏、析透高考试题、落实科学对策。就一定能在“正确使用成语”这块高考语文必争之地上“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考点解读:正确使用成语,已成为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固定考点。成语题的设题方式一般是辨析正误,题型为选择题。做好这类试题,一要注重平时积累,二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准确把握成语意义的方法,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了解试题设误类型,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考查题中所选成语,有两个基本的来源:一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和语文课本及读本中常见的成语,二是日常生活中和报刊杂志等媒体容易出错的成语。研究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成语考查题中所选成语的第三个重要来源——义项较多、运用灵活、使用范围广、适用语境杂的多义成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语文试题的成语考题,大部分属常见常用的成语,但也出现“恒河沙数”、“替古人担忧”等平时少见易误的成语,因此,高考备考也要注意少见易误的成语。  相似文献   

15.
情境化试题的设计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命题的大趋势,在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尤为凸显。基于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情境化试题的分析,情境化试题的测查重点包括: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测查“语言建构与运用”;关注阅读理解和信息整理能力,测查“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测查“审美鉴赏与创造”;基于思维品质和学科认知能力,测查“文化理解与传承”。情境化试题的教学启示包括:知常明变,改变机械刷题应考模式;重视基础,回扣教材以激活知识;乐于阅读,注重阅读广度和深度;融会知识,实现从单一储备到多元化运用;关注时代,完善小我塑造大我。  相似文献   

16.
一、07高考语音题回眸 1.考题覆盖: 近几年随着高考语文客观题数目的压缩,语音题和字形题常常是“二考一”。07年高考语文18套试题除全国Ⅰ卷,  相似文献   

17.
从历年来语文高考的实际情况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的(如"美轮美奂"、"不孚众望"等)较为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  相似文献   

18.
高考命题可粗略分为沿袭与创新两大类,从功能上看,这两类试题各有其作用.沿袭是一种对知识的继承,是强化基础的必由之路;创新是知识撞击的火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年的高考都会推出一批新颖而又别致的创新试题,令高考精彩纷呈.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创新题主要是指试题情境的创新,而且情境的创新也是“依纲据本”  相似文献   

19.
马志国 《语文知识》2003,(12):28-29
近年高考试题的成语字形正误判断题中,有一些成语中的别字很容易为我们所忽视:出题者用一些字形正确的双音词,替代了成语中与其同音(或近音)异形的字词。答题者往往只看到双音词的字形无误,却忽视了它与成语中其他字的搭配组合,从而造成误选。如1998年语文高考题第2题:  相似文献   

20.
因为种种原因,语文高考试题的某些“参考答案”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语文高考复习在运用这些试题进行训练时就要依据每一个考点的解题思路和规律方法对“参考答案”实行“拿来主义”,而不能生搬硬套,机械照搬。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