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丁 《上海集邮》2014,(7):46-46
1955年,新中国邮票改用人民币新币值后,曾发行了普8、普9两套邮票,但在邮政业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还缺少当时寄发本埠印刷品的1.5分票、寄发国内印刷品的3分票、寄发国内航空印刷品使用的5分票。故于1958年9月25日,由邮电部发行普10《花卉图》邮票。全套三枚,1.牡丹图案,颜色玫瑰红,面值1.5分;2.荷花图案,颜色为蓝绿色,面值3分;3.菊花图案,颜色桔红色,面值5分。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序为普通邮票第18组的邮票(简称普18),名称为"工农业建设图案普通邮票",全套14枚(图1)。邮票图案分别选用"煤炭"(面值1分)、"牧业"(面值1.5分)、"港口"(面值2分)、"林业"(面值3分)、"水电"(面值4分)、"渔业"(面值5分)、"农业丰收"(面值8分)、"邮电"(面值10分)、"钢铁"(面值20分)、"公路"(面值30分)、"纺织"(面值40分)、  相似文献   

3.
“普八”工农兵图案普通邮票, 自其问世以来,就受到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普八”8分冶金工人图,除由北京人民银行印刷厂印制外,上海市印刷一厂也承印了一批。上海市印刷一厂承印的“普八”8分冶金工人图邮票,俗称“普八甲”,也称为“上海版”。“普八甲”与北京人民银行印刷厂印制的“普八”8  相似文献   

4.
1931年5月1日(民国二十年五月一日)。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为将历次发行之纪念邮票及加印‘附收赈捐’字样之邮票并旧式航空邮票布告作废,限期掉换普通邮票”,特发布第649号通令(通谕第348号):“为通令事案查民国十年发行之邮政开办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十二年宪法纪念邮票、十七年张作霖就职纪念邮票、十八年统一纪念邮票、总理国葬纪念邮票、民国九年发行之加印‘附收赈捐’字样之邮票、以及民国十年发行之旧式航空邮票,  相似文献   

5.
1958年,为了迎接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邮电部于1958年8月21日发出通知,决定于1958年9月1日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志号为“纪54”,票名“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全套2枚,面值分别为8分和22分,由刘硕仁设计,采用雕刻版,齿孔14度,邮局全张120(12&;#215;10),由北京人民印刷厂承印。邮票设计者刘硕仁根据邮电部通知精神,将“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文字设计在邮票图稿中。  相似文献   

6.
1956年6月15日,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志号为“特15”,全套5枚,由邵柏林设计。该邮票采用雕刻版,邮票图案分别为:第1枚“颐和园”,面值4分;第2枚“北海”.面值4分;第3枚“天安门”,面值8分;第4枚“天坛”.面值8分;第5枚“太和殿”,面值8分。设计邵柏林在设计这套邮票时,考虑到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发表的署名文章“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订印的历史记录”,披露了一份1950年1月913,邮电部邮政总局向上海供应分处发出的,关于调整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即天安门图第一版,1955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开业后首次编印售品目录时编定为普1——笔者)面值种类及数量等的供字第2/65号指示影印件,并予以了详细解读,之后又根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以下简称“7卷”)的相关记述,指出“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从1949年12月19日计划订和到1950年2月10日通令发行,其间对邮票面值和各枚印量进行了3次调整……”  相似文献   

8.
正1955年3月1日,我国进行了人民币币制改革,开始发行新币值人民币,邮票的面值自然也要与新币值接轨。第一套新币值邮票是1955年6月25日发行的纪31"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随后又在当年7月16日开始陆续发行普8"工农兵图"普通邮票。按照邮电部的规定,旧币值邮票发售至1955年12月31日,至1956年3  相似文献   

9.
附图所示的保价实寄封,正面填写保价金额为“伍圆整”、背面实贴普7面值2000元邮票2枚,销1955年7月8日“安徽/淮南大道”三格式邮政日戳。曾引起青年朋友发问:“为什么保价  相似文献   

10.
赵岳 《上海集邮》2011,(12):34-34
为配合1955年3月1日开始的人民币币制改革,邮电部陆续发行各种新币面值的邮资票品。5月5日,第一枚新币面值邮资明信片发行,邮资图为面值4分的陆军战士图。同年7月16日开始发行普8的4分面值票图案同样为陆军战士图。  相似文献   

11.
赵宁 《上海集邮》2000,(1):40-40
1994年美国《鹤》邮票的一个邮局全张上,全部20枚中有15枚发生复印。 这套《鹤》邮票为中美联合发行,由中国詹庚西和美国克兰斯·李联手设计,美国的2种邮票面值均为29美分,异图相连,并在全张上交叉排列,每一全张包括10套。 复印的全张如图所示,上面两行是红色面值和黑色图名的复印,第3行邮票仅是红色复印。 1998年4月间,美国一邮商曾向邮票承印厂美国印钞公司查询产生这种复印的原因,被告之有可能是影雕套印时保证印版位置的电子眼发生了失误。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08,(6):47-47
19上海供应分处函送基数邮票加印改作普通邮票样本的函发文单位: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分处发文号:采字第365号文件类别:公函发文时间:1950年8月21日收文单位:邮政总局供应处相关文件:本处本年6月27日邮字第245号公函,你处本年8月7日第1053号代电附件:基数邮票加印改作普通邮票样票四册(每册8枚)加印年月字样之邮票票边二条一、大东书局承印之基数邮票加印改作普通邮票8种,已全部开印,不日即可印齐。除加印总数及每种数量口于全部印交后,列表函请查照外,兹将是项加印邮票票样4册(每册8枚)随函送上,请查收示复。二、加印是项邮票,曾依照你处本年7月5日票字267/699号函示于每张邮票左边加印"1950.7"、"1950.8"等加印年月,随附加印年月之邮票边2条,并请查收参考为荷。  相似文献   

13.
第三阶段 欠资邮票停用之后 3.1 旧币面值邮票停用首日欠资实寄封(图34) 旧币面值邮票于1956年4月1日停用,欠资邮票也于同日停用,之后的欠资邮件部以盖用欠资戳或贴用欠资签条、新币邮票代替。此件为1956年4月1日江西九江寄北京(4月5日到达)实寄封,贴用普7  相似文献   

14.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7,(4):140-142
6、《庚午年》邮票漏印志号变体的真伪鉴定 1990年是我国“庚午年”马年。邮电部于1990年1月5日发行《庚午年》邮票一套。全套1枚。面值8分。邮票规格26×31毫米。发行量13117.65万枚。笔者研究时发现邮票号有漏印变体;  相似文献   

15.
1962年12月1日,邮电部发行第二组《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志号为纪92,全套8枚,孙传哲设计。邮票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4位科学家:即东汉的造纸技术革新家蔡伦(面值4分);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面值8分);宋代的地质专家沈括(面值10分);元代的天学家郭守敬(面值20分)。邮票的主图均为这4位古代科学家头像,头像左侧都标有他们各自的姓名及生卒年份。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邮政将于今年6月9日发行全套5种无面值永久邮票(实际面值59分),邮票主题为“装饰艺术”建筑。同时发行的有5枚邮票的小全张以及明信片。  相似文献   

17.
从1955年6月到1956年3月,我国的旧币与新币面值邮票可以同时使用,因此留下了一些混贴实寄封。这里介绍一种混贴非常用面值普票的实寄封。此封自河南郑州寄本省淅川,贴“普7”250元3枚(横双连加一单枚)外,又贴“普8”0.5  相似文献   

18.
整理旧箧,无意中发现普30邮票之面值1.50元票,继60分票、80分票2种后,也有不同的全张版式,特作图、列表供参考。此票子模特征在白色面值"1.50元"之"元"字第三笔末端,踢脚特长,  相似文献   

19.
"普16型天安门图普通邮资信封"(图1)是新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五套普资封,因其邮资图采用了普16邮票中8分面值的天安门图案而得名。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邮资封片简目录(1950-1999)》中将其编为PF5普通邮资信封。普16中8分邮票图案为天安门与华灯,天安门朝左边,刷色为褐紫色;而邮资图刷色为桃红色,信封正反面文字及线段均为墨绿色。可能是多次再版印刷的原因,发现有浅绿色实寄封。此套普资封发行于1974年4月至1982年6月,发行时间跨距长达8年,同时又是普资封大全套中枚数最多、且又是最后一套面值8分的普资封。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片封简目录》、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9日.新加坡开始发行生肖邮票,成为生肖系列邮票发行国之一,至今已发行了鼠、牛、虎、兔和龙年等5种生肖邮票。每年发行的生肖邮票都是2种1套,且几年来邮票的面值一直未改变。一枚是无面值限本地使用的低值票.按20克重以内平信邮资的规定,售价是22分新币。另一枚邮票的面值是国内或国际信函、印刷品等各种邮件之统一挂号费2元新币,属高面值邮票。这两种邮票虽然都是常用面值的邮票,但从该国邮政部门已公布的发行量数字来看,平信用的无面值邮票之发行量是高面值邮票的5-8.7倍。近5年来生肖邮票的发行情况可见附表,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