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0):64-66
近日,收到湖北武汉邮友付家煌发来的一篇稿子——《30年前的东西南北“四最地名戳”》。文章标题强调的是“四最地名戳”,但通篇读下来真正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在寻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素未谋面的热心人。这篇稿子稍长,完全可以独立成文,但编辑斟酌了一番,还是放在了这里。因为戳趣园是集戳者的园地,而每一个喜欢收集邮戳的人,  相似文献   

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4):62-65
戳趣园本是介绍各种邮戳的,但因漏销邮戳形成的“趣观”,我们也不妨一赏,说不定从陕西西安邮友张立提供的这些封上,我们还能想起似曾相识的“遭遇”,同时也感同身受:漏销事小,责任事大。  相似文献   

3.
戳趣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戳趣园也重新"包装"了一下:增加一些戳的简要介绍、点评,更加突出戳趣园的"趣"字。不过,调整的仅仅是形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戳共同的爱好,还望各位同好继续支持,让戳来得更猛一些吧。  相似文献   

4.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7):78-80
“因为山在那儿。”这是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及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的著名回答。 编了这么多期戳趣园,我斗胆借这句著名回答调侃一下邮友,集戳的各位,是否也有这种“因为戳在那儿”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0):68-71
上期戳趣园开篇,湖北邮友山川讲述了自己在台湾故宫邮局的“索戳”行动,本期有四川绵阳邮友刘建明站出来和他“PK”——比比谁的收集过程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09,(12):59-59
《戳趣园》诚征近期各种风景戳、宣传戳,欢迎投稿,"戳"聚一堂,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3):70-71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年春节在二月中旬,所以第3期的编辑工作在年前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在整理这一期戳趣园的稿子时,发现不少有时效性的戳还是岁末年初的,不过,邮戳记录事件,什么时候都不晚。先给大家奉上一套“大戳”,这是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推出的“山东邮政戊戌年春节拜年纪念邮戳”(图1),一套20枚,“大戳”之称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8.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2):62-65
1集戳乐 戳趣园“改换门庭”已经有几期了,从尝试摸索到形式基本固定,离不开各位邮友的热心“支招”,比如近期给“1、2、3”分别加上了小标题,就是参考了北京邮友林丰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戳趣园     
《戳趣园》诚征近期各种风景戳、宣传戳,欢迎投稿,"戳"聚一堂,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0.
周轶超 《集邮博览》2011,(5):M0002-M0002
《集邮博览》编发的文章大多是独家专稿,质量很高,成为国内一流邮刊,深得读者称赞,但最近出现内容相同的文章,有损邮刊质量。如3月1日出版的第3期“戳趣园”栏中,“咸阳一唐顺陵”、“咸阳一钟楼”,“彬县一大佛寺”三枚风景戳介绍,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3):61-63
最近,戳趣园收到江苏太仓邮友蔡虎平的来稿,详述了一枚邮政副戳“寄件人自行封补”背后的故事。故事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结果更值得反复深思。尤其是邮政相关部门,如何在政策出台和服务大众之间求得一个平衡,恐怕将是需要今后长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4):62-64
在给戳趣园选稿写“串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提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以至于产生了如此众多的戳源,衍生出如此众多的研究和收藏主题,给广大的邮友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机。这些稿件中,有执着于收集某类邮戳的,有深挖邮戳背后的邮史的,有浅尝辄止仅看重趣味戳名的,有谈收集邮戳之经历的……  相似文献   

1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9):64-66
集戳乐 第8期戳趣园中,开篇即讲到了集邮者的求“错”心理,没想到,接下来介绍的安徽淮南邮友李忠收集的“霍邱大戳”就出了错。刊物出版后,第一时间编辑就接到了读者来电,指出文章将霍邱误为霍丘,乃以讹传讹。这可不是集邮者所求的趣“错”。而是地理知识方面的硬伤,编辑连忙致电李忠,  相似文献   

14.
玩戳乐     
《集邮博览》2012,(5):63-64
上期戳趣园介绍了一位北京邮友杨自学的寻戳之路:从熟悉的地方找起。不约而同,全国各地很多邮友其实也是这样做的。最近,戳趣园收到了安徽铜陵邮友陈爱民发来的两枚带数字局名的当地邮戳,对我们来说挺新鲜,对他自己来说经常见,因为这就来自他再熟悉不过的地名:20世纪60年代末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战备形势紧张。1970年,上海铁路  相似文献   

1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2):65-67
上期戳趣园介绍了几枚2012年12月12日的数字趣味戳,截至发稿,仍然陆续收到各地邮友发来的类似趣戳,可见这个难得的日期组合给大家带来的收集新乐趣。集邮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刊物则有固定的出版周期,按说这枚趣戳已经失去了刊登的时效性,但一位老作者最近寄来的一篇手写稿却打动了我们。稿子不长,读起来却趣味十足;虽非电子版,却工工整整,字面整洁。这位老作者,也是我们的老读者,就是今年已96岁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打动我们的不仅  相似文献   

1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2):64-66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月5日《戊戌年》邮票首发,1月10日《拜年》邮票首发,集邮圈的开年总是这么热闹,每年的这个时候,戳趣园自然也会迎来一大波"生肖戳"、"拜年戳"。今年是狗年,说实话,全国各地带"狗"字的地名着实不多,于是,各地纷纷启用"临戳",这也好理解,生肖可以说是邮迷们最关注的一套邮票题材了,为此讨个好彩头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1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1):62-64
集戳乐继上期戳趣园"表扬"了新疆喀什邮局对邮友的热情接待后,本期继续将"表扬"进行到底—浙江宁波邮友张建伟在张家界的盖戳经历,令他由衷地发出了"张家界景美,张家界风景日戳更美"的感叹。但是,在这些"表扬"的背后,我们也不禁产生了一丝隐忧:何时"表扬"能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再也不用为得到一枚邮戳而费尽周折了?  相似文献   

18.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60-61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值此良辰,戳趣园也更新一把,改版上阵。此次改版,并非加长了,而是改短了:从原来的四版压缩为两版。殊不知,加长易,改短难,难在内容要更精,趣味要更足,邮味要更浓,真正为广大邮友所喜闻乐见。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把要求拔得再高,  相似文献   

19.
张洪国 《武当》2010,(3):38-40
戳脚的核心要义为,“手为先锋,脚为主帅”。其手法和腿法在戳脚拳中的地位是,“脚踢七分,手打三分: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这一要义使得戳脚有了“手脚并重,突出用腿”的风格特点,也使得戳脚广为流传,被武林中人誉为“北腿之杰”。  相似文献   

20.
所谓“同图异机”,是指同一个邮资机宣传戳在不同邮资机上的使用。以往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戳一机”的配置,但随着国版邮资机宣传戳的出现,“一戳一机”的配置被打破,还有一些意外情况也会导致“同图异机”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