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7):67-68
涩北一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背斜层状边水气藏,岩性疏松,气层多而薄,气水关系复杂。疏松砂岩边水气藏在多层合采时,边水水侵、隔层层窜、工作制度改变、固井质量变化等因素都会综合影响气井产水特征。本文以涩北一号Ⅲ-3层组气田为例,统计各生产井产水数据,从出水量大小、出水量变化幅度两个角度对气井的日产水量、水气比这两个生产指标进行分类,分析导致这些生产指标呈现不同趋势的原因,并建立数模模型,与分析结论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2.
排水采气技术是气田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技术,也是解决"气井积液"的有效方法。对有水气井采取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可以稳定气井生产,提高有水气田的采气速度和采收率。涩北气田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出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涩北气田出水特征,就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多种排水采气技术在涩北气田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海科技》2003,10(6):58-59
本刊讯最近,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2003年青海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召开本年度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对全省申报的33个项目逐一进行了评审。根据《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经认真评审,推荐出200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15项。其中:“青海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提高单井产量现场试验(攻关)研究”、“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2个项目被推荐为一等奖;“天然盐湖卤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模型研究”、“名贵藏成药七十味珍珠丸矿物质元素研究”、“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心病的临…  相似文献   

4.
肖毓 《内江科技》2011,32(2):125-125
本文通过对油藏工程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建立了单井经济极限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单井效益等级评价。该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克服了其他指标的缺陷,较客观的揭示了价格与成本在单井效益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斌  冯丽  李海霞 《内江科技》2010,31(2):132-132
随着油田开发管理的深入,投入与产出的矛盾越来越大,是否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人们考虑的重点。通过建立单井效益预测评价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措施方案,取得较好油藏开发效果,从而提高油田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单井措施效益预测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采取前期评估、后期评价,在应用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螺杆泵井单井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理与目的、作业投入的计算方法、作业增油量的计算方法、作业效益分类方法。并应用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为螺杆泵检泵条件界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气田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气田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支撑着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信息化技术在气田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数字气田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气田勘探和开发的一体化,使企业最终获得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谷道会  赵宏波  杜岳松 《内江科技》2010,31(8):117-117,59
榆林气田山2段致密砂岩气藏单井产能变化大,研究该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对气田的高效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研究区单井产能统计的基础上,按所提的气井分类标准,对气井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气井与沉积微相、储层厚度、地层系数、容积系数的关系:指出高产能气井主要分布于心滩和河道沉积中,储层厚度一般大于7m,地层系数主要在3×10^3-10×10-3μm2.m之间,简单分析了各影响图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量管理和效益评价方法研究--以吉林油田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油气早期勘探评价阶段,对油气储量勘探管理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是中国石油工业企业一项比较困难的实际工作。该文在充分利用我国石油工业企业勘探、开发以及财务部门提供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油气投入产出平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效益储量”的概念,同时把单井在一定时期和原油价格条件下的最低经济极限产量、油气生产能力和最低油气储量规模作为油气“效益储量”的经济判别指标,并以实例方式对中国石油的吉林油田(部分)探区在18美元/标准桶原油价格条件下的石油“效益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散点图”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吉林油田部分油田区块的储层深度与油藏产量下限、油藏面积与储量规模下限的数量关系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吉林油田不同储层、不同面积条件下的效益储量判别和分析标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03,10(6):57-58
本刊讯随着“科教兴青”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省取得科技成果100项,成果数量比上年增长了104%。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2项,国际先进的7项,国内领先的28项,国内先进的33项。科技成果的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成果占总数的70%。这些科技成果涉及农牧、化工、地质、石油、交通、环保、信息等领域。其中82项科技成果已得到应用和转化,成果转化率为82%。据对产生经济效益的44项科技成果统计,当年实现产值26.49亿元,出口创汇1460万元,节约资金3356万元。其中,《青海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提高单…  相似文献   

11.
在油气早期勘探评价阶段,对油气储量勘探管理和开发可行性评价是中国石油工业企业一项比较困难的实际研究工作。该文在充分利用我国石油工业企业勘探、开发以及财务部门提供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油气投入产出平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效益储量”的概念,同时把单井在一定时期和原油价格条件下的最低经济极限产量、油气生产能力和最低油气储量规模作为油气“效益储量”的经济判别指标,并以实例方式对中国石油的吉林油田(部分)探区在18美元/标准桶原油价格条件下的石油“效益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散点图”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吉林油田部分油田区块的储层深度与油藏产量下限、油藏面积与储量规模下限的数量关系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吉林油田不同储层、不同面积条件下的效益储量判别和分析标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低油价下,石油开发中单井设计运用评价,通过节点分解、跟踪评价、治理措施落实,针对不同类型油井,重治理、轻关停。单井设计运行评价的高效执行,需要低成本开发技术运用,发挥技术集成优势,开展设计经济配产,优化生产策略运行,实现单井结构平衡,最大限度效益最优化。单井设计运行评价的常态化,要求严格单井设计人员奖惩考核和开展分析竞赛展评活动,实现个人绩效与油井效益紧密挂钩,加强业务交流,拓展油井运行人员管理视野。  相似文献   

13.
根据堵水调剖效果评价工作原理,从单井、井区、单元三个方面进行数学建模描述和算法分析,对堵水调剖效果评价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快速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益综合评价逐渐成为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了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属性层次模型对节能改造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建筑节能改造效益综合评价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雷改玲等 《内江科技》2014,(2):64+63-64,63
<正>伴随着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气井出水问题日趋严重,排水采气工艺已成为提高有水气田开发效益的有效技术。本文基于文23气田存在的低产井积液问题,通过介绍三种成熟的排水采气工艺,以期为解决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气田生产过程的增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承平  曾勇 《内江科技》2010,31(6):115-116
建南气田南飞三气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和"水锁"伤害特征,储量动用程度较低。本文针对储层特征利用水平井实施开发,同时配套适应措施增产试气工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萍  路学宽 《内江科技》2012,(8):113+140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辅助吞吐复合采油技术是针对现今稠油蒸气吞吐开采采取的一种单井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二氧化碳的特点、施工工艺和效益分析,确定了二氧化碳在现场应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综合录井技术是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勘探技术。本文从综合录井对地层评价的开展谈起,阐述了油气资源评价的开展情况,解读了油气层的发现、油气层解释、储集层评价、生油层评价和单井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几个细节,本人工作有年,一心营职,黾勉惕厉,精心研磨,日久得体会些许。私人管见,率尔操觚,敬请匡误扶正。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X地区为低渗透气藏区块,需要通过压裂方法提高单井产能。不同的井网部署,产生的开发效果截然不同。设计井网时,既要考虑单井控制储量以及整个气田开发的经济合理性,井网不能太密;又要充分考虑井与井之间的压力传递关系,井距不能过大。通过对柴达木X地区全水平井五点井网优化,分别研究了排距、井距、水平段长度对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对井网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合理的井网开发方案,指导油气田生产。  相似文献   

20.
贾建恒 《内江科技》2012,(3):63+111
文23气田已进行开发的后期,弄清剩余气分布规律是气田挖潜的前提。本文从微构造、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开发因素几方面入手来评价研究了气田的剩余气分布规律,为措施选井,新井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