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孤独感心理的产生过程,及孤独感与幼儿个性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旨在促进对幼儿孤独感心理的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姜玲 《教育导刊》2004,(5):51-51
从幼儿在园的表现来看,有孤独感幼儿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幼儿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差。幼儿入园以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二是胆小,心理比较脆弱。如因怕出错误或怕老师批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失败等。三是智力不如其他小朋友。四是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经过对孤独感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家访,父母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爱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家里来的客人不理睬,甚至对爷爷奶奶也不好好说话等等。  相似文献   

3.
孤独是一种消极、弥漫的心理状态,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导致他们最终对社会适应不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里具有孤独感的幼儿却日趋增多。因此对幼儿孤独感的产生和矫正的研究已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师及家长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5.
从幼儿在园的表现来看,有孤独感幼儿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幼儿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差。幼儿入园以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适应缓慢,对生活、学习常常表现出心神不定,不知所措。二是胆小,心理比较脆弱。如因怕出错误或怕老师批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经不起失败等。三是智力不如其他小朋友。四是不合群,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经过对孤独感较严重的幼儿进行家访,父母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不爱说话,经常独自一人发呆,对家里来的客人不理睬,甚至对爷爷奶奶也不好好说话等等。幼儿孤独感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父母和教师…  相似文献   

6.
史桂琴 《天中学刊》2002,17(1):124-12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前进,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受到了挑战,离异家庭日益增多,就是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幼儿是在父母离异后进入幼儿园的。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逐渐增多的客观现实,给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新课题。 为使对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必须从分析单亲家庭幼儿的特点入手。调查表明,这些幼儿在思想、心理、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上,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五感”。一是孤独感。单亲家庭的幼儿或是母亲或是父亲送到…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来到与家庭迥异的幼儿园环境,情绪很易波动。而此时的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都已较强。而且,他们心中都有强烈的“当大人”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新生入园“大带小”活动,一方面满足大班幼儿的心理愿望,一方面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孤独感、焦虑感。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需要作为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即其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中的一方,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绝不可忽视其巨大的教育价值。幼儿的需要在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在我们的幼儿心理学教科书中早有提及,应该说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从事幼儿教育活动之前就应解决的教育观念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幼儿的需要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中原因在于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对如何尊重幼儿、怎样充分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特别是对“需要”这种心理现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其教育价值的认识还…  相似文献   

9.
聋儿康复机构是一所特殊的幼儿园,面对是的一群特殊的儿童,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聋幼儿的康复影响最大,因此我们在重视物质环境创设的同时,更应从聋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出发为聋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聋幼儿早日开口说话,确保聋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为聋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