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读了一篇名为《年羹尧拜师》的文章后,心中不由得为之一震。年羹尧少年时骄横傲慢,不爱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家里先后为他请了三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一天,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来应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不怎么得志更不得势的读书人,我对《孔乙己》《范进中举》这类写读书人的悲剧小说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总想以他们为镜,更好地看到自己并反省自身。那么,我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对《孔乙己》、《范进中举》这类写读书人悲剧的小说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总想以他们为镜,更好地看到自己并反省自身。那么,我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呢?我首先想到的是,何以范进要从20岁起屡试不第直至垂老仍要再试呢?读书人对名的追求是一个原因,但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起更大支配作用的还是利的诱惑,虽然这一点也许许多人不愿意坦然承认。不是么?你看范进中举之前,家里穷得“已是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及至中举后,又是“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的银子,又是“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的房子,就都送…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抄写员》,是它让我明白了应给父母减轻负担,因为父母上班回来都辛苦极了。《小抄写员》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叙利奥为父亲分担工作、而父亲因不知情责骂他的事情,读后我深受感动。拥有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读书学习的阅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才演讲能力、文娱活动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等,是现代青少年应具备的素质。《影响青少年的十万个怎么办》丛书,为你拥有这些能力提供了学习依据。这套书分为《实际卷》、《口才卷》、《文娱卷》等。书中的每一篇都是一则好的方法,或者是实用技巧,可以帮助你打开未来…  相似文献   

5.
记得30多年前,我教中学语文,当时收录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同志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论述了矢与的的关系。他说‘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在这里,毛泽东引用了传统的语言有的放矢与无的放矢来比喻这两个关涉到中国革命成败的根本对立的思想原则,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意义。的矢之喻,出自王充《论衡·超奇篇》。王充是汉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曾对汉代一些儒生专  相似文献   

6.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这封信总共不到四百字,它不仅明确有力地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提出的责难,而且相当完整地表述了变法的性质、原委以及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可谓言简意赅的一篇好文章.解放后,一再被选作中学教材.读这篇文章,自然会想到王安石的变法.看一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考察一下当时的历史,王安石的变法,既切合时弊,又符合封建统治者目前和长远的利益,据说对老百姓也有好处.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臣不问你  相似文献   

7.
在假期中,当我捧起《刘少奇的故事》读起来时,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吸引着我,我仿佛走进了刘少奇爷爷的世界里。当读到刘少奇爷爷少年时代勤奋学习的内容时,更使我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欣赏活动实现的。卓越的文学大师们,为了让读者也“参加”艺术形象的创造活动,总要给读者留下审美想象和审美联想的空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能在不足一千二百字的篇幅里,竖起一个活生生的“父亲”形象,传达出真挚的父子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读者在欣赏活动中的创造力的。而在如何调动读者的想象活动,如何规定读者的想象方向的问题上,这篇散文又恰恰表现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一般说来,最能表现人的性格、神态,心情的是人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人的眼睛。因此许多作家比较注重描绘“面影”。朱自清却偏偏选择了“背影”,作为散文的支撑点。在《背影》第五自然段,作者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都德的《最后一课》,虽只有3400字左右的篇幅,却是一篇享誉世界、久传不衰的短篇名作。作品通过普法战争这样一个大背景,展示了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屈辱以及给民族心灵留下的创伤。仔细读来你会发现,作品并没有去写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这样的大题材,写的只是一个调皮的小学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然而正是这样的一堂法语课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梁衡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喜爱的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之一。他的许多散文佳品一经发表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里介绍的,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大无大有周恩来》。  相似文献   

11.
“减负”的内涵和外延是极为丰富的,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增效”应是“减负”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标,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呢?笔者以为,教师如能做到深钻教材,运用方法灵活新颖,力求深入浅出,学生必然在兴趣中轻松自然地进入融会境地。那么,“减负增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相似文献   

12.
13.
《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在2006年第2期刊登了程翠萍老师的由一道试题看到的……》一文(以下简称“程文”)。笔者读了之后,很认同程老师文中所“看到的”一些情况,这道题确实具有一定的思考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也赋予了传统的考试以新的内涵。细读此文后,我想到了另外三个问题:一、能不能使这道题的计算更简便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球”这一单元时,我给学生讲了这道测试题。随后的单元素质测试中,又让学生去完成这道题,结果有70%的学生正确解答了这道题;有25%的学生列式正确,但计算出错;还有3位学生没有完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的…  相似文献   

14.
顾燕 《教育文汇》2010,(9):47-48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值得揣摩的书。《爱弥儿》构思奇巧,通过叙述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提出应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系统地阐述了卢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桃花心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也是一样,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稳定的生活会使人养成依赖的心,相反,在艰苦中生活的人,就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养成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习惯,能更好地生存。  相似文献   

16.
教完《两小儿辩日》 ,我对“学生”与“教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与两小儿之间的故事 ,故事虽只有百来字 ,但我却以为它言短而意长。窃以为故事中的“两小儿”具有如下特点 :一、对知识的求知欲强烈 ,对知识的追求执著。他们对日与地球上的人什么时候距离远、什么时候距离近的问题 ,展开思考 ,进行探索 ,且发展到“辩斗” ,其执著与强烈之情 ,历历可见矣。二、对事物的观察与体验仔细而真切 ,且能运用感性认识说理。从观察的时间来看 ,有“日始出时”和“日中时” ;从观察的真切程度看 ,能发现日 ,“如…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读硕士的时候,教育学的教授第一节课就在讲台上吐槽:教育学是一门很尴尬的学科,因为科学的定义是要能够如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重复验证,可是教育却经常是无法重复验证的.因此学界甚至不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教育学的老师们也觉得很委屈.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人们对时下歌星、影星的出场价高得令人咋舌而发出义愤填膺的指责。然而,指责归指责,他(她)那些“星”却依然我行我素,毫无自省之念,还振振有词地说道:一不去偷,二不去抢,有人心甘情愿去掏腰包,一股劲地来“追星”来“发烧”,我等又何错之有?是的,现如今有些事既“不合理”却又“不违法”,  相似文献   

19.
对苏联五六十年代的微分几何课程的教材我们是熟悉的,例如:拉舍夫斯基的《微分几何教程》、芬尼可夫的《微分几何》,诺尔金的《微分几何学》和《曲面论》、波戈列洛夫的《微分几何讲义》等,除了[6]书提到曲线和曲面的整体定义外,包括[6]在内的各书都是以平面和空间的局部曲线论和空间的局部曲面论为主要内容。这与我国当时的微分几何教材(如  相似文献   

20.
"胡"本义为"颔下垂肉",由此产生的事物名称有"胡袋、胡皴、鹈鹕"等;"胡"引申为"喉"义,"胡咙、胡夷鱼"等词语中即用此义;又引申为"胡须"义,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孙、蝴蝶"等;又引申为"西北部民族"义,与此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琴、胡笳、胡饼、胡蒜、胡萝卜、胡瓜、胡豆、胡椒、胡服"等;又引申为"大"义,使用此义的名称词语有"胡鳙、胡沙、胡考、胡耉"等。分析"胡"的意义引申情况,能够解开"胡"类事物名称的命名之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