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炭吸附作用实验的改进按图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在锥形瓶内收集满氯气,然后放入几块木炭,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轻轻摇动锥形瓶。由于木炭吸附了氯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同时瓶内气压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具支试管中食盐水液面上升。崇信县中学张...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实验5-2]和[实验5-3]演示了木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关于[实验5-2] 1.往集气瓶中添加几小块木炭时,要打开集气瓶盖,这样会使一部分有毒的NO2气体从瓶中逸出,造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实验5-2]和[实验5-3]演示了木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仍存在如下问题。关于[实验5-2]a.往集气瓶中添加几小块木炭时,要打开集气瓶盖,这样会使一部分有毒的NO2气体从瓶中逸出,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b.在摇动集气瓶时,木炭因碰撞瓶壁而使瓶壁沾上黑色的木炭小颗粒,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c.不能直观地说明木炭c.不能直观地说明木炭吸附红棕色的NO2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少。d.所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首先,使锥形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塞上欢孔橡皮塞。然后,取几小块木炭放入坩埚中烘烤一下,(烘烤的目的是赶走木炭多孔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改进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木炭吸附实验装置的操作不便、浪费时间和药品等方面的问题,采用玻璃管替代原来的试管,改进并制作了新的“木炭吸附作用”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制作容易,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快速,节约药品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改进一、炭粉。我们改用上堂课“木材干馏”制得的木炭,研细后作本实验的还原剂。  相似文献   

8.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化学方程式计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且:亚3,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参考书介绍此比例限制在1:(9~13)的范围,但经过本人反复的实验测试比较,我认为碳与氧化铜在实验中的最佳质量比的范围应为1:(10~12)。通常用普通试管进行加热,需4~5min,且还原产物中较难看到红色的钢生成,我将普通试管底加热吹薄,提高了反映速度(迅速提高反应物的温度),使该实验只需1~2min即可完成,且效果非常明显。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王兰$贵阳市第十四中学!550002  相似文献   

9.
1.取一块废软木塞用锉或小锯条制成细碎木屑。 2.分别称取一克氧化铜粉末和两克细碎木屑。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材中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用药量多,反应所需时间较长。对此我们进行了改进,效果尚佳。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用品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烧杯、锉刀。废软木塞、氧化铜粉末、石灰水。 2 改进方法 (1)将原实验用的碳粉改用软木塞屑。 (2)将原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改用酒精灯  相似文献   

12.
将洁净的铜丝绕成螺旋状,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使之氧化为氧化铜,后装入试管,用木炭粉覆盖,酒精灯加热片刻,即可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用此办法对课本实验加以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按课本介绍的方法,效果一般不理想。我们认为这是因炭块、粒状木炭的管道多为油脂等杂物堵塞,难以表现出吸附性。我们将块炭研成很细的炭扮,然后撒入有红墨水的水中,振荡至变  相似文献   

14.
将洁净的铜丝绕成螺旋状,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使之氧化为氧化铜,后装入试管,用木炭粉覆盖,酒精灯加热片刻,即可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用此办法对课本实验加以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市二中沈希杰同志来信,我读了化学教学1983年第1期刊登的“木炭具有吸附作用实验的改进”一文后,产生如下疑问:吸附了二氧化氮气体的木炭浸在品红溶液中,溶液逐渐褪色。这个实验的现象能否充分证明木炭具有吸附溶液中溶质的性质呢? 不妨作一简要分析:木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二氧化氮被木炭吸附后不发生质变。当木炭与品红溶液接触时,一方面是由于木炭的吸附作用使溶液褪色;另一方面二氧化氮作为一种氧化剂能够氧化品红,同样可使溶液褪色。  相似文献   

16.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一节中,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这个实验:其一,若按照课本使用广口瓶,恐怕没有几个学校能真正开展实验,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层面上;其二,若最后向瓶内滴入澄清石灰水,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难以完成原因的基础上,寻找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最终形成现象明显、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师课本《化学》第一册[实验6—7]改进。 把浓硝酸2毫升左右,同一小块木炭一起放在大试管(或圆底烧瓶)里加热。观察到红棕色的气体生成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从而证明了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浓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同时还避免了有毒气体的逸出。  相似文献   

19.
单质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综合实验,是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实验.1.实验目的采用课本装置,实验加热所需的时间较长,影响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