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阶段性练习刚刚结束,就忙坏了孩子家长。不管孩子成绩怎样,都得在孩子练习卷上签个名。其实,这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练习和试卷上签名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家长得检查并签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家长得监督并签字;学习阶段性练习,家长得写意见并签名……签名就如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件法宝,牢牢地把孩子套住。学校、老师认为,家长签名了,学生便再也无法偷懒了;家长们认为,学校这样的做法,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高一点。于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家长签名就这样一天一天开展下来。而笔者认为,如此方法有着一些不妥,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我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规定,凡是学生在学校一天内连续3次挨批评,老师就必须给孩子家长打一次电话。有段时间,儿子同一个实习老师较上了劲儿。结果,家里几乎天天接到老师的电话。学校这一招是用来对付那些放纵自己孩子的父母的,而我们常常就“过度反应”了。为此,孩子没少挨责骂。直到我找到学校,同老师交谈,才发现这  相似文献   

3.
要想把学生教育好,光靠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记者在美国访问时发现,一些美国父母也认为,孩子在学校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老师。因此,碰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时,“学校没管好,老师没教好”就成了许多美国家长埋怨学校和老师的理由。甚至认为,支付了比较昂贵的学费,就应该有充分理由把孩子学好学坏的一切责任归咎于学校和老师。其实,每个在校学生的好坏、优劣、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名气大小和老师的尽职与否,家校的互动与配合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在美国芝加哥访问时,记者对面住了一位从国内去的工程师,他夫人原来在国内当…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9):25-2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可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本人针对学生家长、老师就如何构建家校共同体,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个朋友,在家里是外公,外孙读高中,体育有几个项目的成绩不合格,担心影响高中毕业,经人介绍,去一体育学校,请一位老师指教。朋友带外孙来到学校。老师打量一下孩子的身材,觉得他有点胖,就带他们来到田径场,让孩子跑一圈看看。孩子没有动,反过来用质问的口气对老师  相似文献   

6.
1.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它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而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组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承担着孩子的"摇篮教育",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关系到孩子的终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校和老师怎么会伤害孩子?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常有的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当下,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未来;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老师,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家长和孩子是亲情关系、血缘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学校为孩子的父母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协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私立学校还要求父母对学校教育给予帮助,并根据他们的努力程度和效果来减免孩子的学费! 作为老师的助手,你也许应老师的要求而给孩子示范朗读,或听孩子朗读、帮老师评阅试卷、维持纪律、提供“一对一”的帮助、参加某项活动、帮助打印试卷、出黑板报、举办展览等。在帮助学校老师的过程中,你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和看到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也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些问题。你可以看出: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如何?他是否积极提问并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陈希 《辅导员》2012,(12):78
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学习的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场所,学校里面的老师一个个都是教育专家。在家里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送到学校里面去让老师来教育才行。这样的思想常常会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绊脚石。在缺乏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下列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他人意识"。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的家庭由于孩子的父母正处于人生的事业奋斗  相似文献   

11.
胡群波 《教育》2012,(9):44-45
7月初,北京市右景山区打工子弟学校——树仁学校已经放暑假了。在一间挂着“一年级(3班)”牌子的教室里,却有10来个六七岁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读黑板上的拼音。老师的普通话讲得并不好,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模仿着。这些孩子是被托管在学校的,他们从事保浩、建筑、卖菜、  相似文献   

12.
一段好春藏不住 [现场实录]正值暑假,记者在兴国县平川中学看到,很多学生家长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有的家长要求把孩子放到甲老师班上,有的家长要求把孩子放到乙老师班上,校党支部书记吴嘉清等学校领导微笑着向家长解释: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敬业,都会尽责尽职地把你们的孩子教好。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14.
我作为家长,对学校和老师要说的是:一、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信心在学校学习;少惩罚孩子,让孩子觉得在学校里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现在的许多情况是,孩子一旦违纪了,一些老师就进行身心惩罚。比如罚站,搞强化性的体育运动,罚搞卫生等,本来好端端的体育活动和卫生项目竟成了惩罚的手段,其负面效应是让学生在心里厌恶体育运动和劳动卫生;当学生完不成作业了或者作业完成不好了,存在着这样两个极端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场景一:"老师,孩子参加运动队训练,会影响学习成绩吗?""老师,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孩子在家不听话,您帮我教育教育!""老师,课本上的知识都学不好,还需要读什么课外书吗?""前天,孩子要帮我洗洗脚,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谢谢老师,孩子懂事了。"……每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理解支持,有困惑不解,有寻求帮助,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在一次次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冯颖 《家庭教育》2021,(2):26-28
好动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会遭遇较多纪律方面的挑战。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来释放内在能量,所以如果不让动,他们就只能通过说话、做小动作来发泄。他们往往被老师看成“调皮捣蛋”的孩子。正因如此,这类孩子往往会因为在学校受到太多的限制、不让玩不让跑、不让随便说话而常被老师批评,进而对学校产生抗拒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一.现阶段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怪现象 列举一:学校一个学生,在学校违反了校规校纪,被班主任叫去谈话。结果下午该生的家长找到学校,冲进办公室指着老师的鼻子破口大骂,说老师冤枉了他的孩子,根本不给老师解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08-114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渴望得到安全感,渴望得到老师的疼爱。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幼儿园,走进学校,校园的一切完全是陌生的,他们需要疼爱帮助他们融入全新的环境。当家长把孩子稚嫩的小手传递给老师时,学校就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一年级组的全体老师做了很多努力和新的尝试,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去疼爱孩子,让每个孩子切身感受到老师的疼爱,在老师的疼爱中快乐地生活。学生需要疼爱,教育呼唤疼爱,疼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中关村一小一年级教师疼爱孩子的故事,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相似文献   

19.
杨子 《辽宁教育》2014,(12):51-52
正这学期刚刚开学,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找到我,谈到孩子开学后不愿意上学,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写,心里很着急。家长说孩子的老师年龄太小,经验不足,上学期跟孩子之间发生过冲突至今都没有解决。老师自己都没长大,怎么教育孩子。原来这位家长所说的是86年出生的一个"小老师"。家长找过学校几次,希望校方更换老师,校方告知无法调换,家长就想把孩子转到其他的学校,可孩子说已跟同班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如果换了新学校,还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家长面对以上诸多困惑,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刘福香辞去了公办教师一职,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到焦作市解放区启智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因学校规模有限,而且不是寄宿制学校,那些路途遥远、没有接送条件的孩子就无法入学,为了能让智力残疾的孩子上学读书,不少家长甚至跪求老师……看到这些,刘福香心里久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