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2):62-63
自从戳趣园开办以来,我们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戳趣园的“趣”字究竞从何而来?最近,收到郭润康先生的一篇小稿,说是小稿,郭老在信封上就已标明“内有小稿一件”,拆开,果然,一张寥寥数语的手写稿纸而已,但一气读罢,却不得不叹服:这分明是小中见大的一篇大稿啊。  相似文献   

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4):62-64
在给戳趣园选稿写“串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提到我国的幅员辽阔,以至于产生了如此众多的戳源,衍生出如此众多的研究和收藏主题,给广大的邮友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良机。这些稿件中,有执着于收集某类邮戳的,有深挖邮戳背后的邮史的,有浅尝辄止仅看重趣味戳名的,有谈收集邮戳之经历的……  相似文献   

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4):64-64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近些年,各地邮政在邮资机戳方面持续发力,推陈出新,引发了新一轮的收集热度。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推出邮资机戳的同时,有的地方还会设计制作专门配合戳的封片,为邮迷们又添一份邮趣。《集邮博览》杂志社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0):68-71
上期戳趣园开篇,湖北邮友山川讲述了自己在台湾故宫邮局的“索戳”行动,本期有四川绵阳邮友刘建明站出来和他“PK”——比比谁的收集过程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戳趣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戳趣园也重新"包装"了一下:增加一些戳的简要介绍、点评,更加突出戳趣园的"趣"字。不过,调整的仅仅是形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戳共同的爱好,还望各位同好继续支持,让戳来得更猛一些吧。  相似文献   

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0):68-70
集戳乐 对于戳友来说,愉快的盖戳经历总是难忘的,让人忍不住津津乐道,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戳的喜爱,更有对戳中凝聚的人情的一份感动。新疆邮友曾夙军就有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几个月一晃就过去了,回想起在喀什的盖戳经历,令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2):62-65
1集戳乐 戳趣园“改换门庭”已经有几期了,从尝试摸索到形式基本固定,离不开各位邮友的热心“支招”,比如近期给“1、2、3”分别加上了小标题,就是参考了北京邮友林丰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7):78-80
“因为山在那儿。”这是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及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的著名回答。 编了这么多期戳趣园,我斗胆借这句著名回答调侃一下邮友,集戳的各位,是否也有这种“因为戳在那儿”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9.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2):56-58
一转眼,又是年终岁末。每到此时,各地的邮友们最期待、最关心的即奠过于来年的生肖邮票了。而且,这些年随着生肖文化热的逐渐升温,关注生肖邮票的人已不仅来自集邮圈,一年一度生肖邮票的发行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但也因为“热”,所以邮友们要早动手、早准备,河南许昌邮友于爱波发来了一组“马”戳(图1),便意在提醒大家:马年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0.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4):62-65
戳趣园本是介绍各种邮戳的,但因漏销邮戳形成的“趣观”,我们也不妨一赏,说不定从陕西西安邮友张立提供的这些封上,我们还能想起似曾相识的“遭遇”,同时也感同身受:漏销事小,责任事大。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8):64-67
在整理自己的邮品时,广州邮友胡丹华发现了几枚有趣的“赣州二简字”邮戳。写稿时,这个来去匆匆、有点儿奇怪的“奸”字已经打不出来了,电脑字库里早就没有它的位置了,而当年的这几枚邮戳却恰好见证了那段“二简字”乱象:  相似文献   

1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3):61-63
最近,戳趣园收到江苏太仓邮友蔡虎平的来稿,详述了一枚邮政副戳“寄件人自行封补”背后的故事。故事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结果更值得反复深思。尤其是邮政相关部门,如何在政策出台和服务大众之间求得一个平衡,恐怕将是需要今后长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65-67
“处处留意皆邮趣”,这是山东泰安邮友李士谦的集邮感悟。从某种角度来讲,“处处留意”对集邮者尤显重要,您看,邮票号称“方寸”,自然是小巧的、琐碎的,而与其相伴共生的邮戳自不待言,也大不了。想在这一堆“小”中觅趣,不留心留意,说不定那小小的“趣”就漏过去了。请看,李士谦留意了,于是他收获了自得其乐的种种“趣”:  相似文献   

14.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6):62-63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词套用于浩如烟海的邮戳,似乎也很贴切。邮戳成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独特窗口,不能不说是邮友之幸。每一枚邮戳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时过境迁,因为种种原因,地名或消失了,或变动了,但在我们手中,还有一枚邮戳记录下它曾经的存在,或许,不仅仅是存在,还有依附于存在之上的一份记忆,也就此定格于这小小的圆圈之间…”  相似文献   

15.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60-61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值此良辰,戳趣园也更新一把,改版上阵。此次改版,并非加长了,而是改短了:从原来的四版压缩为两版。殊不知,加长易,改短难,难在内容要更精,趣味要更足,邮味要更浓,真正为广大邮友所喜闻乐见。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把要求拔得再高,  相似文献   

16.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1):64-67
一些邮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平时林林总总攒下的各种邮品堆成小山,其中不少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扔?还是不扔?不知不觉中成了负担。其实,您如果像江苏泰兴邮友肖迅一样,再把这堆鸡肋认真过滤一下。说不定还能从中淘出几样您原先没留意的宝贝呢11997年发行邮政有奖贺年片时,恰逢邮资调整,由于贺年片已印制完成,片上印的售价为0.80元,只好在印好的贺年片上加盖改资邮戳“邮资改作40分中国邮政售价改作100分”,改资后出售。而原片是不准直接售出的,按规定只有加盖后才能出售。当时改资戳一般是手工加盖或机器加盖。  相似文献   

17.
微祝福     
送远方邮友 愿事业像巨龙般腾飞,愿生活像鲜花般多彩,愿友谊像青松一样长青。湖南 龙文  相似文献   

18.
喜欢文献的邮友们,常为能收集到创刊号兴奋不已。热衷于收藏《集邮博览》大全套的邮友也为数不少,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缺失某期的附品(即随刊夹赠品)而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只有收集到杂志及其所有附品,才是至臻完善,十全十美。因此,《集邮博览》杂志附赠的自成系列的贺年封也就成了藏友们热切寻觅的品种了。  相似文献   

19.
尹璐 《集邮博览》2018,(3):73-73
作为《集邮博览》的编辑,每逢年节,当收到全国各地邮友们寄来的各式各样的贺年封片之时,总会由衷地感到幸福。你看,这其中有见过面的,有通过电话的,还有既没见过也没聊过只是在文字中神交已久的,但不论“交情”深浅,作为邮迷,他们都商量好一样在这个时候给我寄出了一份邮味的祝福。  相似文献   

20.
顾膑 《上海集邮》2005,(9):12-12
今年是“复旦百年”,曾是复旦学子的我与母校同喜,更因《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邮票(2005-I)发行而欢欣。首发日,我与邮友同去跑戳.在邮票纪念对象所在地既重温当年窗读岁月,更以自己喜好的集邮方式,在邮品上融入此生永系的“复旦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