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少同学提到作文就皱眉头,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成了他们的一个包袱.究其原因:无话可写,不知如何去写.久而久之对写作就产生了厌烦、畏难心理.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由"怕"到"爱",由"畏惧"到"喜欢"呢?怎样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上去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和升学考试中,作文课无疑是重头戏,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看重的是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出采等技巧,诚然,作文技巧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上的东西,更何况技巧性的东西在短时间里是可以学会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中学生作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用,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调苍白的生活限制了学生思想的飞扬,致使他们"望文兴叹",只能机械地模仿,所以就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要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贫血症",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有材料可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呢?一般得通过两大途径:一是直接积累,二是间接积累。下面就此问题加以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评讲重在"升格引路".我将作文升格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小组升格,教师下水升格,同题拓展升格.最近一次练习作文,题目是"____之桥",学生普遍扣题不紧.有一个同学写"沟通之桥",通篇叙述自己的苦恼,最后一句才点了一下"希望架起一座沟通之桥".文章内容游离于文题之外,是乱贴标签式作文.讲评课上,我确定的训练点为"扣题"升格,让学生在作文互改小组内先展开讨论,确定详写情节,然后再动笔进行"局部点题"练习,要求学生围绕"直接点题"或"暗示点题"的方法给自己的作文进行点题升格.  相似文献   

4.
这节作文课,教师出示"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体会如何积累生活体验,捕捉生活中的好素材,创造性地进行材料"加工",塑造饱满形象,表达真情实感,我觉得很有价值.正是这篇"下水作文",激起了学生的热议,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见,下水作文不失为写作指导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难作文。不少学生谈作色变,教师更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为此,我尝试了让学生由静变动,激发学生做到三动,让作文教学活起来。一、关注生活,让学生眼动1.采集和阅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聪明的学生若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写不出好作文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勤于积累,为写好作文提供基础。笔者在班上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用于摘抄平时看到的好词佳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  相似文献   

6.
倪娟 《学子》2013,(4):49-51
一、让学生乐于读现在的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往往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少,到写作时经常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可作文又强调"言之有物"。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只要学生"肚中有货",写作往往就不怕了。为此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乐于读,让学生在写作时,真正有材料可写,有"货"可倒。让学生爱上阅读的N招有:  相似文献   

7.
作文一直是语文能力考查的重点,而我们的写作技巧指导应该建立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作文积累之后,才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很难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而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关键就在于平时的积累。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关键在于平时如何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积累好素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建好素材积累这个"蓄水池",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时主要抓了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写作时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教师教学时重语言材料积累,轻写作方法指导。"采蜜作文"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而生,它提倡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进行习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从"格式要求""操作模式"和"实践成果"三个方面系统介绍"采蜜作文"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中,反复强调"语言的积累",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特别是作文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要使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教师必须在课内课外经常不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感到困惑.因此,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学生硬着头皮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课外阅读面窄,不注意材料的积累.为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12.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目前许多学生一到写文章,常处于"无米下锅"或"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困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作文材料呢?本文针对初中生作文思想空白、语言干瘪等现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重点从作文教学中的积累能力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学生在写作中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从而真正热爱写作。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同样是要有充足的素材.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积累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下面我谈一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阅读现在的学生作文,格式化的语言很多,修饰性的词语很多,却唯独找不到学生自己的半点影子。作文中的情与意应是从心而生、自然流露,可许多学生作文中的"我"只是大众化的"我",在这儿是"我",换个地方仍然是这样的"我",个性化的个体变得大众化,变得千篇一律。作文中缺"我",一是因为作文中只写他人,纯客观地写,没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样的作文读起来是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作文总成为"无米之炊"。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学生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学生缺少生活积累,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当然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好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作一篇文,就像木工师傅打制一件家具。如果没有材料,就无从着手。可见,材料的积累足作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教学时让人头疼的一件事。诚然,作文教学成功与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儿年的语文教学,使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即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收集素材,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淡淡自己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姜俊丽 《山东教育》2012,(13):20-21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作文教学依然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让人喘不过气来。从大小作文,到随课练笔;从即兴作文到生活日记,学生写得很多,但精品难得;老师批得很累,但收效甚微。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虽然立场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整个过程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按照自己所以为的"好"去塑造孩子。当看到泰戈尔《飞鸟集》中的"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时,我心中震惊不已。习作是学生心灵的流露,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8.
每次高段接班,我都会让孩子写第一篇作文《我》,引导学生描写语文学习中最怕的故事?很多学生会写自己写作文时想美词的痛苦,凑字数的悲哀。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是"动听"在作怪,"动人"在作秀,"动情"在作对。学生没有看重"平常"生活,而在刻意追求"优美"的写作素材无从下手。通过调查,我也看到作文课堂教学三大现状:1.作文教学如同"缝扣",希望一次成品;2.作文教学如同"挖地",希望层层好泥;3.作文教学如"割草",希望永久巩固。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20.
创造能力的主体是创造性思维,它要求思维不落俗套,别巨匠心,富有新意.而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极好途径.从当前学生作文的心理特征来看,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是有基础的,因为他们有"三好":一是"好深",写文章喜欢涉及哲理性一类的问题;二是"好胜",希望在写作上超过自己的同班同学;三是"好新",喜欢讨论新的问题,涉及新的题材,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是因势利导,让其发展,还是套上框框,使其禁锢,这是作文教学中两种思想的分界线.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