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书育人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了“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性的教育”的理论概括:“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2.
潘月娟  冬青 《家庭教育》2005,(12B):30-31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看报纸。提醒 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相似文献   

3.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当我们再次研究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这些理论时.发现其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最新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技能和技巧.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记得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这个星期没有作业!”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那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者真的忍心一个星期不给学生留作业吗?他为什么不用“这个学期没有作业”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却为这样的理论而惶恐。一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能个个是神童,也不能个个是天才;二是因为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做法或者说法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6.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值得一读。关于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热点的今天,不能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主体性教育都有了深刻的本质的把握:,本文不仅阐明了什么是主体性以及主体性形成的机制,而且明确提出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设计:主体性学校管理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工作模式和心育机制.因此,使我们有洞然开朗之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曾对人的心理活动做出种种揣测.提出各种各样的假想.但是都遭遇了很大困境:我们无法证明一个人的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如果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所有对心理做出推测的理论可能都是虚妄.因为我们无法证明.也无法重复——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清澈、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同自己:应浚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一生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崔映飞 《时代教育》2007,(9Z):150-151
长期以来,班主任被看作是“人人能为”、不具有专门学问的工作,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育者——班主任.仅仅是维持班级秩序和教好某一门课程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应该树立“多角色意识”。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有一个全新的角色,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相似文献   

10.
一个班既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有不懂事、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教育人、引导人的教师则更应把创新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材的使用上不能死守老一套.而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迷失"的教育话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许多“陌生”而“新鲜”的话语。这似乎是个好现象,因为它显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活力。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许多深层的问题。这里试图从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理论研究者在研究中所具有的许多错误的研究心态与方式等方面来对此问题的内在根源加以分析探讨,希望能对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兴华 《今日教育》2007,(3S):34-35
今天是值得纪念和激动的日子.因为你们现在就是正式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子女从今天开始便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大家都知道“万事开头难”.更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应该特别注意:子女要进入角色.家长也要进入角色。作为教师.我更知道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担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担负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幸福.甚至担负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我明白每一个学生对各位家长意味着什么。我们会竭尽全力.用我们全身心的爱去呵护他们.让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在创建初期就十分重视马列主义的学习与宣传。今天,“三讲”教育把讲学习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我党一贯重视理论学习的优良传统,而理论是否联系实际,则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关系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和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6.
李祖超 《教育探索》2001,3(9):25-2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而教育理论是教育科研的产物   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1]列宁也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2]“不把理论看作首先是、最主要是行动的指南,那就大错就特错了。” [3]因…  相似文献   

17.
当谈到基础教育理论时,不少人会给它冠以“务虚”之名,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形而上”,《周易》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其实,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我们所谓的教育家本质上都是哲学家,其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是融为一体的,这为基础教育理论的“务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历史根基。但当科学研究成为学术的规范,基础教育理论一词投入了研究者的视野,理论成为教育之后缀,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近,有一个小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说有一名学生,上课喜欢讲话,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带回办公室,准备批评、教育他一番。想不到,老师还没有讲话,学生倒抢先讲起来了:“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因为我学得好。”我们在感叹这名学生“无礼”的同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好成绩是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好成绩是教出来的,但好成绩不完全是教出来的。同理,对于德…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与发展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观点,是我们今天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因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教育,只有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顺利完成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肖川 《湖北教育》2004,(1):13-13
关于“教育”我们可以作若干个命题,因为“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事件)。作为“文化——心理”过程,作为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过程.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教育究竟有哪些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呢?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助我于们获得对“教育”的更为完整的理解和更为自觉的筹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