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农民技术培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任何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都必须根据农民的特点、农村的实际、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培训计划,科学编制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灵活选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从《浙江省2004年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建设项目》农民技术培训的实践中,总结出农民技术培训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各项培训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各类农民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一刀切”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农民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较低。文章在总结各地、各类农民培训的基础上,主张农民培训应该分类进行,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把农民分为农村一般劳动力、农业大户、回乡创业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等培训对象,并采取分类培训的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是国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转移的一项重大工程。根据在湖北黄冈、宜昌、襄阳和十堰四地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效果。研究发现新型农民的创业意愿和能力、学历呈正向关系,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更强。同时,创业培训活动增强了新型农民创业的意愿,增加了新型农民收入,提高了新型农民创业融资能力,提升了新型农民创业辐射带动效应。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创业培训的成效,必须加大对农民创业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民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27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在“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精神指导下,于2004年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起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3年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如皋市在加强做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实际工作中,本着“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服务社会化、培训运作市场化”的发展理念,成功创新了“三个联合”的农民技能培训模式,形成了对内合作和对外联合,本地协作与异地互动的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的农民技能培训格局,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5.49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2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1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农民工大量返乡。各地政府都把新型农民培训列入民生工程,为农民工再就业、返乡创业创造条件。但采取什么形式,培训哪些内容仍是各地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宁波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农民培训工作起步早,而且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制定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介绍了宁波市农民培训的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受比较利益的影响,江苏农业劳动力以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政府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农民能够接受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满足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选择好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的投入机制,是提高江苏农民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其经济发展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为了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民培训目前正引起湖南省理论界与决策界的广泛关注。它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目前农民培训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多元经费投入和理顺管理体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是"三农"工作的根基.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加强农民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农民培训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克  齐文士 《成人教育》1995,(11):32-32
提高绿色证书培训质量的探索李克,齐文士提高培训质量,是推广农民绿色证书制度的重点和难点。1992年以来,我们在农民绿色证书培训中,认真探索了培训方法和培训途径,大幅度地提高了培训质量。经过考核,讷河市已有1.2万多名青壮年农民获得了农民绿色证书。一、...  相似文献   

11.
延安市洛川县农广分校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增强致富能力为目标,强化培训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3650人次。其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3950人次;农民科技普及和推广培训36700人次;农民技术骨干培训6100人次;千乡万村科普培训690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0人,输出就业989人。  相似文献   

12.
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江苏省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归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三种主要类型的农民培训模式,对建立健全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绍兴县经济发展、被征地农民增多及企业用工短缺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的现实意义,总结"三单制"培训、规范管理、激励扶持、对接就业等推进农民培训与转移工作的基本经验及成绩,提出优化培训内容、强化操作训练、对接培训就业等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受比较利益的影响,江苏农业劳动力以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工业化、城市(镇)化过程中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既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因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偏低,影响农业组织化发展和农民农业收入的增加。政府主导的农民培训,以专题和实用性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时间短,适用性强,深受农民欢迎。除了种养殖技术外,农民还期望得到非农技术技能、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但政府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农民能够接受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满足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选择好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的投入机制,是提高江苏农民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需要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转移,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协调城乡发展的需要。而职业培训正是促进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实现就业转移的一个桥梁。作为职业培训机构,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培训效益呢?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其经济发展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为了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民培训目前正引起湖南省理论界与决策界的广泛关注。它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目前农民培训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多元经费投入和理顺管理体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提高依赖农民的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课题组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研究对象,对部分农民素质及教育培训进行了一次调研,力求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州太仓、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吴中、相城等四市三区1 351名农民的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了解苏州农民培训状况.总体来看,当前苏州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大大增加,各地农民培训呈现出不平衡性,农民培训多以短期为主,理论培训多于实践指导,培训效果还有待提高.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各地应根据实际灵活开展农民培训,并致力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农民培训目标是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民从劳动力转变成人力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点,加强农民培训,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要提高农民培训效益,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制度。本课题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农民培训项目的调查,指出当前农民培训面临着制度创新的困难,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尊重农民培训的自主选择权,调整农民培训管理体制,强化农民培训质量监控,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农民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实现农民培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才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实现以体能就业为主向技能就业为主的转变,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