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灭亡》开始,巴金中篇小说就对中国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作了继承和弘扬.巴金中篇小说长于人物精神世界刻画,着力描写青年人的反抗和斗争,善于营造情感氛围,使小说在结构艺术、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等方面形成特点及有了创新.《憩园》的艺术手法更臻于娴熟,表现在:主题深刻而独到;环境描写诗意盎然,生活体验蕴蓄表达;采用视角转换、复调的手法,使叙事结构细致绵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讨论了《年月日》创作问题,认为《年月日》摹仿有余,创新不足,并不像所获奖项说明的那样是一篇“成功的佳作”,正好相反,它却是一篇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3.
本期《十月》生活感很强,似回到它质朴好看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5.
海明威是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反战思想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迷惘一厌战一呼唤人性复苏。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是:《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他的反战思想在当时、在今天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布斯》杂志于本周三发布“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连续四年蝉联冠军.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则首次跻身该榜。  相似文献   

7.
《大年夜》是作家鬼子的新作。《人民文学》2004年第9期发表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小说精选》和《小说月报》等选刊杂志。纷纷转载,《2004年中国中篇小说经典》等年选本。也纷纷收入;小说写得森严峭刻,看似说“鬼”。实则问“心”,追问人们心中之鬼。拷问人的灵魂。很多专家学者很看重鬼子的这部新作。并称之为作家的一次超越。而鬼子本人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这样说:“《大年夜》这小说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重要性。不管人物,故事,心灵,都是一次超越。尤其是有关灵魂的苦难。永远是至高无上的一个文学命题。想登高峰。这是谁都绕不过去的。”2004年9月22日。广西师大黄伟林教授组织了师大中文系的部分研究生。就《大年夜》与鬼子作了一次对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家鬼子一些最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期《花城》总体上质量平平,但是仍有可说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第5、6期的《山花》中,最值得说的是徐则臣的中篇《西夏》。  相似文献   

10.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11.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细致深入地分析了中篇小说《乔治饭店》的艺术特色,并从而阐述了对鲁迅关于小说创伤的一段名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出版于1944年的《憩园》通过其主人公杨梦痴的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正常人性的扭曲和摧残,同时昭示了财富不能“长宜子孙”这个真理。在叙事结构上,作一反业已形成的实现模式,而代之的典型的发现模式。在叙事线索上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钟山》本年度第3期是“女作家专号”,名家云集,较之前两期质量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人生好比作品,作品时时刻刻都在讲述作者的故事,都在叙述作者的智慧与平庸、勤劳与惰怠。作为作者,我们创造了作品,又不得不让它被评头论足。这有点使人沮丧,但客观情形如此,我们无以逃避。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躬耕人生,想办法把它做得更加精彩——读完《你在为谁工作》后,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父子关系"主题较为曲折隐约,小说揭示了父子之间隐藏的分歧与困境,再现了主人公既渴望父亲关怀,又希望自己能够取代父亲、超越父亲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巴勃罗的性格、其性格转变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在整个故事中,巴勃罗的性格经历了一次很大的转变。在进山以前他是一个勇敢、聪明、积极的斗士,而进山之后他变成一个狡猾、自私、消极的人。促成他的性格转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谁哭泣     
本子一边削着手中的头发.一边不时地向门口张望。是该来的时候了,为什么还没来呢?难道出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中篇小说《我爱比尔》呈现给人们这样一种现象: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洞开国门时,以上海文化所孕育出的女性阿三为代表的政治艺术家们,由于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在他们灵魂深处有着无法摆脱的传统情绪。虽然他们竭力希望与西方文化相认同,但在两种文化的冲撞中,其悲剧性结果是: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只能成为浮华生活的主角、精神世界的游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