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招,还是不扩招?这成了一个问题。近几年,每逢高考来临,学校、家长和同学们都十分关注当年高校的扩招情况。连续多年的结果都让各方高兴,特别是部分家长,在眼看无望的情况下,因招生人数一增再增,孩子们也找到了学校就读,一圆大学之梦。据统计“,十五”期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1.4%提高到22%,本专科在校生从29.9万人增加到87.48万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扩招,实实在在地让一部分高中学子能够继续提升素质,提升学历;扩招,也让社会就业的压力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扩招,还让与高等教育有关的部分产业兴旺起来。今年,根据高校的自身发展情况,有…  相似文献   

2.
扩招无罪     
滚滚硝烟落下,七成的大学生欲哭无泪.工作?遥遥无期.考研?前途渺茫.  相似文献   

3.
遭遇扩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招,洪水猛兽? 200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212万,比去年多出67万人,这还不包括2002年未就业的剩下的45万人.供给增加,今年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却未增加.未找到工作的往届生加上急于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多出来的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扩招?大幅度的扩招从1999年开始,按照当年统计,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56万人,比1998年增幅高达47%.在此后的2000年、2001年,扩招增幅也分别达到38.16%和13.3%,到去年,这一幅度下降至相对平稳的10%左右.有专家评论说:中国高校近两年的扩招是世界各国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6月16日,一个令中国老百姓欢呼雀跃的喜讯终于传开了。这天,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宣布。1999年高等教育再扩招33万余人,其中普通高校22.7万人、成人高校10万人、研究生招生3900人。扩招最多的普通高校,由去年的108万人,扩招到今年三月份公布的130万人左右,再扩招至今天的153万人左右。这种前所未有的扩招再扩招,在考生、家长、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2,(4)
在高校连年扩招的大背景下,要成为一个不仅具有“学历”而且具有“学力”的人,才是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有不少中学生以为人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6.
《西北职教》2006,(4):7-7
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汤敏先生2月在新浪财经发表了一篇题为《扩招扩错了吗》的章,对社会上议论纷纷的大学扩招导致就业难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南风窗》记郑作时先生的题为《汤敏先生:扩招没有错吗?》的章则不以为然:“4年的大学扩招,使得作为中高级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供应过量了,远远超出了社会现阶段的要求,因此作为人力资源价格的薪资也必然要下降。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7.
1是收费好,还是降低录取率好?最近,各界人士对普通高校收费偏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如张贵峰在文章“对‘读书无用论’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1日)中就认为:“目前大学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学费涨幅10倍于居民收入增长”。虽然,我也认为普通高校学费不能过高,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普通高校学费的提高,对扩大普通高校规模,让更多人享受高等教育,是功不可没的。在某次教育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有学生问我:“对我国普通高校收费提高,您是怎样看的?”我的回答是:作为家长,我当然希望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学费不要提高,最…  相似文献   

8.
冷思研究生扩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2004年计划招收33万名研究生,比2003年实际招生数目增长约20%,2005年招生与2004年相比,研究生扩招3.4万多人,扩招的主要是硕士生。研究生扩招后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并且推迟了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9.
四年前,当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第一次敞开大门扩招新生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专家、我们的学生家长,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引起一些阵痛。在随后的几年中,学费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高校师资问题、高校资源达标利用问题,以及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导向和影响等诸多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议论。 2003年6、7月间,当年第一批扩招入学的“天之骄子”们就要离开学校,直面竞争激烈的社会了。此时此刻,让我们回过头来,平心静气地审视一下几年来高等教育走过的不平凡之路,以一个主人的身份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把把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第一年,官方的说法是“基本实现了目标”。言外之意,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还是勉强达到了扩招100万的目的。今年中职要继续扩招100万,虽然有了去年的经验,但要实现目标,难度还是相当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背景:1998年,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暂时处于困难之中,为了保住当年经济增长,政府的有关方面一直在寻找出路。就在这个时候,任职于亚行的汤敏先生给政府相关部门写信,建议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把原来计划外和计划内两种不同的招生方式进行并轨,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花。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校招生工作早已尘埃落地,扩招48万人,增幅达45%,使招生总数达到了154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30%而达到48%.国务院作出今年高校大幅度扩容的决策,既有教育本身供需两方面的原因,也充分考虑到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就业形势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遭遇四年前的扩招与面对现在的就业难,2003届毕业生可谓是"悲喜交加". 求职中无数次的奔波与一次次的失落使许多大学生陷入了迷惑,谁也没料到,当四年前的幸运不再光临时,大学毕业生在2003年期求一份就业合同居然如此艰难.网上流行着一篇文章<多收了三五斗>之大学生就业版--<多了三五成>,就业的窘境溢于字表,同时也对四年前的扩招提出了质疑,扩招似乎最后结出了一个谁也无法承受的苦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校扩招最主要的四个政策目标——拉动内需、科教兴国、缓解就业压力、推行素质教育——都存在设置不当的问题。阐述了扩招政策目标已经在大学生就业、素质提高、科教兴国等方面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损失,并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出现举债经营的问题。提出各级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目标时,应加强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田卫东 《师道》2000,(8):21-21
为迎接今年的大学扩招,为大学生创建安静、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私立华联大学董事会决定该校今年8月份从棠东搬迁到东圃小新塘世界大观对面的新景城花园。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 ,积极稳妥是保证 ,教育投入是后盾 ,配套措施是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是补充。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办学基本条件是前提 ,师资是关键 ,严把教学质量关是重点  相似文献   

17.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本就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今年愈发显得严峻. 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近期先后多次深入到大学生当中,跟大学生促膝谈心,鼓励和安慰他们,并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各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英国政府宣布,高校将在2009年秋季扩招10万人,以便让更多人在学校里渡过经济危机。但是,英国政府的这一扩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力。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中国教育改革有两项重大举措:一是隆重推出素质教育,二是扩大高校招生。文章就高校扩招对素质教育的正负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克弊扬利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研究生扩招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提出研究生扩招必须适应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时要依据招生单位的培养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合实际地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