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歌》“兮”字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许多职责分明的虚字”,它仍是一个有声无义的“泛声”。“兮”字具有使声气舒扬的作用,它在诗中有规律地出现,可造成鲜明的节奏感。《楚辞》正是利用“兮”字与诗句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各种不同效果的“兮字句”节奏,以满足诗篇对节奏各自不同的要求。《九歌》一律采用将“兮”字置于句中的甲型兮字句,则是出于歌诗“应律合节”的特殊要求——使诗歌自身的节奏与音乐舞蹈的旋律节奏相谐和。  相似文献   

2.
《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老的诗篇中保留着许多汉字最初的原始意义。《关雎》为《诗经》之首篇。其中"琴瑟友之"之"友",依据其字形,采用象形、会意的方式予以解释较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一直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唐代诗人那爱国忧民的情怀,战争年代中那激昂奋进、催人斗志的革命诗篇,曾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习者。诗歌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论燕赵诗风     
燕赵诗歌是《诗·国风》和汉乐府所开拓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伸张正义、锄恶扶弱的豪侠精神,抗敌御侮,建立和平、开明、统一之国家的政治理想,是燕赵诗风的最突出的主旋律,"慷慨悲歌"堪称燕赵诗风独特的格调;其语言风格刚健遒劲,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广义地讲.讴歌祖国之美。期盼国家的繁荣昌盛,保卫祖国不受外敌侵犯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涉及这些题材的诗篇都是爱国诗篇。在中国诗歌中,爱国主义是世代相传的神圣主题。这些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的爱国热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诗经》中,描写劳动场面的诗歌屡见不鲜,而采摘类诗歌又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阅读《诗经》,我们不难发现采摘的对象很多:“彼汾一方,言采其桑”(《汾沮洳》)采摘的是桑叶;“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采蘩》)采摘的是白蒿;“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草虫》)采摘的是蕨菜;“于以采苹?南涧之滨”(《采苹》)采摘的是水豆;“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谷风》)采摘的是萝卜和蔓青;“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被誉为“诗歌王国”。古往今来,无数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为了让青年学生多读好诗,从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吸取营养,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共选编38首古今诗词。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索,终于悟出了一些教学之道,引导学生抄诗爱诗,读诗背诗,品诗写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曾经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的表达方式。自《诗经》始,人们表达对女子仰慕之情用诗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战争中表达同仇敌忾之情用诗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日常生活的劳作用诗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表达劳动人民对统治者贪婪厌恶用诗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歌可以说是无处不见。屈原借《离骚》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国之情留给了后世,鲍照借《拟行路难》将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留给了后世,陶渊明借田园诗将自己热爱自由、不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以其慷慨雄浑、大气豪迈的风格为人们所喜爱。古老的《诗经》记载了远古的边塞壮歌,开启了后世边塞诗歌发展繁荣的活水源头。透过《采薇》《无衣》《君子于役》这些诗篇,领略其中充盈的家国情怀、人生豪迈、勇士壮歌,探赏边塞诗的艺术风采,能够给我们以艺术审美陶冶和人格精神育养。  相似文献   

11.
张艳丽 《考试周刊》2012,(41):24-24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诗歌数目净增80多篇(包括与必修教材配套的《读本》及选修教材,如《中外现代诗歌赏析》、《唐宋诗词鉴赏》),这些诗篇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诗歌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诗篇,也有不少诗篇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其中有的是我们进行物理教学的有用材料,“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几乎成了许多教师讲解运动相对性原理时的保留节目。这不仅说明了诗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更揭示我们可以在诗歌与物理教学的结合上作更多、更深的探讨与尝试。 1 诗歌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自然界诗人对自然界有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并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  相似文献   

13.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相似文献   

14.
经典解读     
◆注释:①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纤维可以织布。②萧:蒿类植物,即艾蒿。③三秋:三个季度的时间。④艾:多年生草本植物。推荐理由:一读《采葛》,就会让我们想起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一日三秋”)。我们在咀嚼成语蕴含的无尽的相思的同时,还可以在诗歌的反复吟咏中去回味那真情的浓郁。当然,这首诗歌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流行歌曲”的特点。推荐指数:★★★★☆选自《诗经·王风》(一)采葛彼采葛①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②兮一日不见如三秋③兮彼采艾④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  相似文献   

15.
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篇目,也是著名的古典诗歌,在具体教学中,如果仅仅从单篇教学的角度,我们更多地是从诗歌中的意象、作者李白写诗前后的经历出发,对诗歌主旨、思想、风格进行学习。而如果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寻找一个同时代相近风格的诗篇进行对比教学,那么从时代背景角度关照盛唐诗歌风貌,似乎更能贴近编者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以文学方武记录着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诗歌源于民间,是情之于动的产物。当诗歌中的情感与时人产生共鸣时,最终上升为集体情感,成为一种情感的表征。葛兰言从“异文化”的视角,将《国风》各诗篇的主题加以概括,提出中国古代歌谣不含任何个人情感,而是一种风俗习惯的表现的论断,形成一种异于中国传统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以文学方式记录着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诗歌源于民间,是情之于动的产物。当诗歌中的情感与时人产生共鸣时,最终上升为集体情感,成为一种情感的表征。葛兰言从"异文化"的视角,将《国风》各诗篇的主题加以概括,提出中国古代歌谣不含任何个人情感,而是一种风俗习惯的表现的论断,形成一种异于中国传统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不仅有爱国思乡的情怀,不仅有美好爱情的歌颂,不仅有亲情友情的赞叹,还有那一曲曲劳动的赞歌,描绘了劳动的艰辛,讴歌了劳动之美,读来让我们感叹不已。中国最早的诗歌产生于民间,有很多诗歌本身就是民间的劳动号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天文科学最早发达的国家之一。这方面成就辉煌,资料完备。而我国又是诗的国度,诗人如夜空的繁星,诗歌象浩瀚的大海。不少诗人精通天文,因此很多古诗不仅是优美的诗篇,同时也是珍贵的天象记录。《诗》(诗经)、《骚》(楚辞)中的一些诗篇正是如此。下面,我们选录一些章节和诗句加以注释和解说,并且对《诗》、《骚》中的天象描写的特点以及这些天象描写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状况、作者思想等作一些粗浅的论述。十月之交①,朔月辛卯②。日有食之,亦孔之丑③。彼月而微,此日而微④。。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诗·小雅·十月之交》…  相似文献   

20.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