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回顾合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认知观。从认知视角建构合作学习的认知互动模型,并且对合作学习的核心认知过程与认知属性进行阐释,能够将合作学习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由于数学知识的建构性本质,决定和凸显了数学学习的建构性特征。数学学习的实质在于建构,数学学习是一种建构性学习活动。本文试图以认知建构理论和后现代思想,从数学学习的知识观、理解观、迁移观、解题观等方面阐述数学学习的建构性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自主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学习哲学,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并对学习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和启示。由于成人学习者比青少年儿童拥有更丰富的经验背景和更强的自主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成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建构CAI课件学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传统的客观主义的学习观所强调的接受学习而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更注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强调培养学习者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发现式、问题解决式CAI学习模式的设计,应基于学习课题要求和学习者的认知特性建构学习环境,同时要求设计的课件应具有高水平的人机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习观是对学习活动本质属性的看法,它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认识移动学习(m-Learning)时代学习的本质,认清学习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树立适应移动学习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和知识论,是关乎移动学习成效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分布式认知理论最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角出发揭示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智力、认知不是个体思维的专有属性,认知是分布存在的,具有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非线性、微型性的特征,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对话、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学习者从不同的学习或实践共,同体中可以得到高级认知能力的训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自我调节学习主要有维果斯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操作主义观、现象学观点、自主意志观、认知建构观、信息加工观和社会认知观七种理论观点,在这七种理论中,以社会认知论的影响最大.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四个基础假设、理论的架构、研究和测量的主要方法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信息只有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的主动建构才能内化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笔者认为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在头脑中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供直接利用时,  相似文献   

10.
构建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反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行为主义机械教学观,也不苟同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先天论。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认为,语言学习是与环境交互作用、学习者主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学生中心、凸现问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不同的。学习形象化知识时,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要比抽象化知识的作用要大。学习者本身的学习动机类型也影响着这种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策略、环境等外部因素之外,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其中的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学习的远程学习者已达230多万人。由于学习者具有何种特征对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持两个方面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探究远程学习者的特征,可以使远程教学活动更加适应于远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从而最终保障远程教育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本文首先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远程学习策略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根据人的发展由“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的基本理论,考察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组成的特征成分.即人口学特征、支持性特征、动力特征、策略特征,并尝试提出远程学习者特征的理论模型,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个性化学习理论的梳理,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是以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现为本性。阐述电子书包技术的发展与教学应用,凸显其主要特征在于泛在性和个性化,挖掘电子书包技术关键要素促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子书包新媒体技术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情境提供支持和服务,建构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型,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5.
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在理论取向上,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确立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但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动机概念的术语五花八门,缺乏区分效度;不同理论取向并存,难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动机研究模式;研究者对学习动机基本性质的看法存在着重大分歧;过于倚重自我报告的问卷研究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未来,在研究的理论取向上,社会认知理论的优势地位将更加突显,对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的分析将更加全面系统,在社会认知观的指导下,将建立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关系的整合模型;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将得到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但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外语的融合型动机,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学习和网络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新学习机会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新的信息系统和通讯技术不断涌现,使得在线学习成为了教育实践中的中心话题。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框架,使那些有着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远程学生产生有意义参与学习的经验。我们使用新术语“Cybergogy“来描述建立在线参与式学习所采用的策略,描述了为不同背景的远程学生创设认知、社会和情感三方面的学习经验。Cybergogy的核心是参与式学习,在参与式学习中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探索适当的资源、与其他人进行小组协作并以有意义的方式建构知识。我们所建立的“参与式学习的cybergogy模型“包括三个相互重叠/交叉的域:认知域、情感域和社会域。这一模型综合了当前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框架,它们是关于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这三个域上的程度和性质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模型来描述每个学习者,然后设计针对每个人的策略,我们称这一过程为“customized engagement“。这样,学生不仅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且将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外部环境的刺激,学习上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在实际工作中,要同时发挥内外两种动机的作用,抓住一切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9.
The advancement of mobile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s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sign concept of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we attempt to integrate field study into the inquiry-based mobile learning model; moreover, a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students to access both physical and virtual resources is developed accordingly. During the in-field learning activity, the mobile learning system is able to present the learning tasks, guide the students to visit the real-world learning targets for exploration, and provide them with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via the mobile device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this mobile learning model on students' cognitive load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s. The 51 sixth grad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assigned to an experimental and a control group. From the pre and posttests as well as the cognitive load questionnai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who learned with the inquiry-based mobile learning approach had better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ss cognitive load than those who lear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bile learning model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elementary students in local culture learning.  相似文献   

20.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说"受情感的影响最大.作者认为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促进口语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对口语的学习产生障碍,影响学习者学习潜力的发挥.本文探讨了消极的情感因素,如焦虑,低自尊心,紧张的课堂气氛等对口语学习产生的障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