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作者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语感品质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可见,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读出新意.  相似文献   

2.
语言习得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语言习得使学生在教师为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学习语言知识,使得语言能力自然提高。本文从习得语言形式的含义及作用出发,对习得语言形式对小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谢雄龙 《山东教育》2005,(13):20-22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例子和凭借,阅读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运用文本学习阅读,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引领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创造,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更好地言说,必须进行恰当的引领。教师的引领可分为工具引领与价值引领。在工具引领方面的策略有:1.提供范式——模仿性言说;2.创设情境——体验性言说;3.巧妙补白——想象性言说。而在价值引领方面应做到:1.言说要符合真实性规定;2.言说要符合教育性规定;3.言说要符合关感性规定。  相似文献   

6.
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科普小品文,往往会被其中科学知识牵绊住,不慎就上成了科学课。过多关注文本内容,忽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是科普小品文教学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其实,优秀的科普小品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能吸引人,行文必定有其妙处。我尝试转变思路,关注文本语言,指向学生表达,着力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张辉 《教育论坛》2006,(5):20-22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重头戏和主旋律,课堂教学自然成为改革的主阵地。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愉快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本”是极其重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本呢?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本的载体,也是文本的主体。假如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语言缺乏应有的敏感,那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很难有效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习得语言,从而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的。我们平常备课对文本的深度、广度关注比较多,相对而言对文本语言的细微处、细小处、细密处关注得就不够了。  相似文献   

9.
黄希希 《阅读与鉴赏》2009,(9):45-45,44
现在语文的诵读教学.随着学段的递增越来越被边缘化:小学抓得多.初中就大不如从前.高中阶段完整篇幅的诵读少之又少.充斥着无休止的分析、讲解和反反复复的题海训练.即使有些诵读,也多是适应考试要求的“基础专题”。教材的文本,要么被简化,要么被略化,难怪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觉得颇有乐趣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把它视为己任。要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我认为应发挥好诵读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充分涵咏文本。  相似文献   

10.
语言品读根植于文本,是基于“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理念。教师根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抓住一些较为有效的训练点,通过灵活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有滋有味的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从而达到得意、得言、得法的效果,让语文学习更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多层次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激活文本语言张力,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沉潜于文本之中,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品出文章的情致与意蕴,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阅读的主人,并最终获得真实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党瑞芳 《新疆教育》2012,(16):59-59
儿童的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小学阶段。儿童如果在此阶段能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和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会对他们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为小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并让小学生能够在诵读、写作和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从而为他们以后人生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转化是由外在文本的“文”向学生内在的“意”的转化过程,是把规范的、精美的文本语言转化生成为学生内在语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外在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学生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实现文本语言与学生语言转化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一、情境对话:促进语言理解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会不同。在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表达,情境对话为创造多元理解、多元表达的个性课堂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1.运用激励语言评价 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我们设计了小学科学课评价激励语一百句,让教师在课堂上及平时日常观察中以丰富的、发自内心的激励语及时表扬学生。教师常常表扬的学生有:勇于尝试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学生,不管他们是否{导到出色的成果;能够克服困难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学生,尤其是在克服困难时采用了有创意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接受了文本中固有的思想、知识、文化,接受了作者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文本语言的学习。钱理群教授认为“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要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否从文本中获取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引领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所说的文本价值引领的错位,是指教师对课文(或学生的反应)的感受、理解、评价等出现了偏差而使孩子形成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8.
老师们也许有这样的感觉:课堂教学优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一定是自然的、优美的,上课就像在和好朋友交谈、游戏一般。他们没有大段的豪言壮语,却如磁铁般,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有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教学内容好比美丽的珍珠,那么语言就是把珍珠串起的丝线,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回环诵读,重组文本语言朗读,是语言实践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诵读的方法方式,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目的。《荷叶圆圆》是一篇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富有节奏感。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荷叶的形状美和颜色美时,如果一味地诵读,学生必将进入朗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针。我们语文教师唯有关注学生深刻理解、领悟语言的能力,才能真正建构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