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民族化在当今华语流行音乐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了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一个具体表现阶段--"中国风"阶段展开分析,重点从"中国风"的文化属性、艺术特征等角度展开其流行音乐民族化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郑恺 《华章》2009,(13)
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而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民族传统元素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近些年似乎已经成为众多华语流行音乐创作者所较为钟爱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通过对民族化相关概念的梳理,总结了"民族化"以及"流行音乐民族化"的概念,希望对今后流行音乐民族化音乐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方面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画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错误是对"民族化"一词作了过于简单、直观、静止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民族化"在当下的时间和空间语境,使之仅成为纲领性的口号而缺少面向当下的实质性研究内容和指导意义.质而言之,当下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和"当代化".  相似文献   

4.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现象繁复纷呈."中国风"流行音乐与众多文化现象一样.近几年在中国流行乐坛上兴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中国风"流行热."中国风"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引入运用,形成一股热潮自由它不同一般的特征与魅力,本文就此现象,在这里进行一般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俞之 《音乐世界》2020,(2):70-79,F0003
民间音乐的传承和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当下及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凉山弈族流行音乐唱作人扎根弈族文化,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集创作与演唱于一体,创作出大量高质量作品,成为流行音乐民族化和民族音乐流行化的优秀范例。本文从文化背景、音乐创作及演唱风格的角度,对凉山弈族流行音乐唱作人作了系统的研究,并希望由此对中国流行音乐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流行音乐“中国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流行乐坛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风"热潮。这种流行音乐风格将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具潮流代表性的音乐体裁融入中国古典文化的不同侧面,形成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并饱含时代音乐气息的全新艺术形态。跨越历史和音乐种类,从多重视角主体形象、音乐技巧和目的性思考,中国风音乐并不等同于我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民族化"音乐。它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五四时期艺术歌曲、80年代港台流行乐曲有相同处,它们的主导力量、中西文化的融合继承都具有相似性。中国风音乐应当克服审美和创作缺陷,将其提升为与蓝调、摇滚并存的体裁样式,并稳定发展成为一种专属于中国的流行音乐新体裁。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在上个世纪由港台传入内地,经历过学界的误解与反对后,依旧走向大众。而今,流行音乐不断发展,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不断的加速着其中国化的进程。而戏曲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其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也成为近期流行音乐事项中的一抹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8.
高萍萍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68-170+180
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既存在着很强的必要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一种泊来音乐,流行音乐想要获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其必然要与本土的传统音乐相融合。而对于传统音乐而言,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可以很好地借助于流行音乐的大众性、时代性等特点更好地展示自身的魅力,同时也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音乐的融入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流行音乐的传统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拓展流行音乐的创作视野,让我国的流行音乐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更加自信且强势的姿态面临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的音乐文化竞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尽一份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歌曲的创作与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78-1985年,改革开放的先声首先体现在抒情歌曲的集体出场以及流行音乐的曲折回流,反映了以"情"为本体的歌曲艺术的强力回归;1986-1992年,"西北风"歌曲的兴起以及中国摇滚的诞生,表明中国本土歌曲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1993-2015年,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商业化浪潮促进了中国歌曲的多元化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歌曲担当起新的历史任务,歌唱这样的一种特殊语言在言说我们、言说中国。中国歌曲的"风雅颂"传统,歌词的"兴观群怨"功能,中国歌曲的新时代特征,在民族化、传统化、中国化以及国际化的路上,会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功能和情感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流行音乐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风"歌曲形式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而造就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风".将所有包含民族元素的新兴音乐都称作"中国风"作品,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以"中国风"歌曲为例,探究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整合,研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综合学科的建筑设计都应明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民族化"的还是"国际化"的,都应以此为前提.所谓"民族化"和"国际化"只是建筑形式和审美观念的差别.中国建筑的发展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框定,自然流露的"民族化"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国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2.
“流行音乐”是我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研究当今音乐与现实生活关系的重要课题。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迈向成熟期。本文结合中国当今社会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因素,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特点、问题进行了新的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究其本质是一个不同层面的"民族化"过程,它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体制的变革以及新文化运动浪潮的爆发有着紧密的联系。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变迁,油画在数代艺术家身体力行地推动下,始终在以探索如何将其"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该文以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画家及其理论,进而挖掘总结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进程,以此进一步探析"民族化"的本质与未来,力图探寻新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行音乐历经“西风东渐”的影响以及商业化运作之后,逐渐开始探索建构自身的音乐体系,积极争取与主流文化相融入。在这一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风”的兴起。“中国风”流行音乐全方位融入了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歌词文本中对古代诗歌等传统语言文化的引入、旋律上对民族调式的运用、演唱中对地方民歌与戏曲的借鉴以及配器上对民族乐器的广泛运用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这些创作特征。有助于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民族化这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5.
张芹  李响 《华章》2007,(11):223
从流行音乐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民族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他植根于大众生活的土壤当中,拥有更大的欣赏群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的优秀之作究其根源都与本民族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存在于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作曲家的音乐当中.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化,即音乐家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规律,运用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并使其呈现出民族之韵味及相应的风格。民族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持续生长而富于生命力的东西,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探索,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自小提琴传入中国,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在尊重中华音乐美学审美的基础上,找寻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独特规律,这对于当代小提琴艺术的创作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为中华音乐艺术之林培育了新的艺术形式,为丰富中国音乐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研究以揭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为理论出发点,探讨高校文化建设特点.并力图通过对流行音乐与高校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二者更好的相互融合,并期望通过这样一种研究,能够为高校文化建设指出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博大精深,发展绵长,是人们艺术智慧的结晶.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化音乐元素,是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之举.民族诗词歌赋、民族歌曲旋律、民族戏曲元素、民族器乐伴奏在流行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应用,对激发流行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赋予了流行音乐作品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增添了流行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油画民族化"是个多有争议的话题,然而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讨论大多着眼于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却忽略了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之价值所在.从中西精神根源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与油画在各自民族文化心理影响下表达体系的不同,这种不同来自于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中信仰的缺失.通过对艺术功能与表达形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油画民族...  相似文献   

20.
“流行音乐”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研究当今音乐与现实生活关系的重要课题。音乐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是与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历程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艺术文明和世界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已经开始迈向成熟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音乐人才,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宝库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