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邝利芬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60-63,85
在五四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作家凌叔华以一种客观、温婉的方式对"新闺秀"们的情爱进行书写,显示了与其他同时代女作家不同的强烈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感,其作品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杰出的优秀女作家之一,文笔流畅,语言细腻。富有中国“曼斯菲尔德”之称的凌叔华文风亦清新明畅。两位女作家的代表作《幸福》与《花之寺》都以婚姻为主题,反映了两位作家相似的风格和看待女性问题独特的视角以及对女性的关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除了描绘女性问题外。还善于挖掘儿童文学题材.在其小说文本中.或通过描绘儿童自身的成长故事表现儿童世界的美丽、纯净,或通过儿童聚焦于成人世界,形成了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世界:纯美明澈的儿童世界,繁杂阴冷的成人世界。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均为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她们因为对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创作风格的钟爱,从创作伊始风格的相似就存在,所以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实际上两位女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再见》和《莳萝泡菜》的比较中找出两位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貌似下面潜存的神不似。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女性作家,她在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尤其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的书写,是其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古韵》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清末民初旧式大家族的生活图景,在跨文化的写作语境中想象和虚构了中国形象,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独特气韵。同时,对于如何在西方话语系统主导下求得东方话语的表述权,凌叔华的《古韵》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凌叔华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明显具有中国画的特质,因此,分析这种小说创作特点与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的渊源和联系,对于更深一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精髓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的底根,书写女性在时代更替里的挣扎和成长。她笔下有三个不同时代层次的女性:旧时代的女性、新旧文化夹层里的女性和新时代的女性。她的小说记录了时代更替里女性的生存状况。凌叔华通过对女性婚恋观变迁和家庭地位变化的描写,诉说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陷入的困境和遭遇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张爱玲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她们的写作风格,二是她们的写作技巧。两位作家都是通过细小琐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题材来表现人生真谛。她们都以其女性独特的观察视角、细腻清丽的表达方式、精湛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全新的艺术风格,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敏锐地思索人生。她们都擅长人物心理刻画,通过意象象征、意识流与间接内心独白及不同叙述视角间的灵活转换,更为直接地呈现人物意识和心理状态,将表层的生活故事引向深层的"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11.
凌淑华也许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女性作家,但她却是表现女性情感世界最出色的作家,她往往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切入少女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刻画着人物最敏感的心理,在细微处写出真实的少女形象。拟就其作品中少女形象塑造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一 ,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二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三 ,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花之寺>、<女人>小说集女性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客观写实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与其他形式的小说创作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强化作者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认知和感受,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二是剖析作为资产阶级女性们的病态心理.三采取客观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相似文献   

14.
丁玲与杨绛创作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的作家,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是极具代表性的。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视野中,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心态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儿童小说代表作《六便士》、《小姑娘》和《累妞儿》中被父母变态管教及伤害、被父母遗弃及被成人残酷迫害和剥削的苦难儿童群像,探讨了其儿童小说的恐惧感主题和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赵树理和路翎创作思想导向的<讲话>,为文学指明了无产阶级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讲话>的影响下,赵树理和路翎在20世纪40年代都达到了各自的创作高峰,在整合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赵树理以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路翎凸现的则是创作主体本身,二人均拓展和丰富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美学意蕴.50年代中期以后,在"左"的政治对文学施以粗暴的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二人文学创作的激情退却了,面对的是文学才思的枯竭和人生命运的劫难.  相似文献   

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小说用的诗意语的言表达展现女性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印象派绘画技巧"瞬间"在小说中的体现使其具有画般的意境,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