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高玲  罗珺  别如娥 《考试周刊》2012,(60):149-150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能力的环境变化.进而在降低贷款学生还款负担、完善信用风险约束机制、设立多元化还款模式、设立特殊条款保障特殊人群利益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还款负担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率偏高是基本事实,那么借款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是否由于还款负担率过高,还款能力不足引起。本文利用北京大学2003年6月、2007年6月两次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计算新老机制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还款负担率,探究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率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还存在着放贷面小,贷款来源和还款方式单一;银行最终承担风险,贷款拖欠率较高等问题。我国应借鉴美国提供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和咨询服务,建立惩罚机制等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分别在政府、银行、高校等层面上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高拖欠率问题及其危害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在防范和化解学生过重的还款负担,强化助学货款信用保障及完善助学贷款回收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防止和降低高拖欠率的对策;建立宽松灵活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强化国家助学款的信用保障;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机制。  相似文献   

5.
美国助学贷款制度在规模、期限和利率、还款方式、担保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对我国助学贷款以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机制、贷款利率多元化、完善学生减免制度、扩大助学贷款供给方的范围和数量等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美英日学生贷款回收机制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英、日是三个世界上较早开展学生贷款,在贷款回收上取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它们在学生贷款的回收方式、还款数额的确定、还款期限的延期、减免等方面各具特色,也与我国的助学贷款回收机制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比较与分析,借鉴它们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该从完善学生贷款工作部门、建立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健全减免政策并落实到实处、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我国高效的学生贷款回收机制。  相似文献   

7.
柳冰 《河南教育》2009,(9):27-28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搞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建立个人信用系统,构建针对贷款者违约的约束与惩罚机制,实行灵活的还款方式,创建国家助学贷款基金会,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美、英助学贷款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具体情况,以河南省助学贷款实施的具体情况为研究实例,提出了借鉴英、美经验,构建科学还款机制,促进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机制良性运行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的助学贷款政策目标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6月出台的新的助学贷款政策是对我国1999年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在实现助学贷款政策目标上相对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新的助学贷款政策从政策条文上来说实现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在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的承担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主导的公共信用体系的缺乏,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的低下,高校贫困学生资格审查和约束机制的薄弱,学生还款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督促银行建立还贷监测系统,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应增强政策宣传,辅以诚信和感恩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强信念。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以来,由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分级资助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国家助学金政策与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着重合等问题。本文在调查基础上提出对国家助学金政策进行融合性重构,即"凭贷建库、以奖代补、学费代偿、特困专助、勤工专补、无偿限额"等设想,以期国家助学金政策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政策伴随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并在政策环境的影响下经过逐步改革而日趋完善。本文分析了联邦学生资助政策在扩大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在促进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指出在不同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未来发展方面仍旧存在很大差距,就联邦学生资助政策而言,主要是学生资助资金不足以及学生资助体系以贷款为主所致。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淑琼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50-54,34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由银行和贷方、二级市场、担保机构、替代性贷款和顾问、出版商等五个部门组成.尽管受到联邦直接贷款政策的挑战,它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通过对美国学生资助业的发展过程、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等的思考,我国助学贷款体制可以从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和国家助学贷款基金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逐渐成为助学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防范和催还恶意欠贷,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将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鉴各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实行政府、银行和高校配合建立个人联合征信系统,明确惩罚措施;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发展生源地贷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资助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从整体来看资助力度巳达到一定程度;政府资助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强调公平,但政府资助力度较小尤其国家贷款的资助力度过小;各种资助的力度均呈下降趋势,同时资助项目缺乏稳定性。为此,有必要增加政府资助的力度并改进资助形式以更有利于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徐国兴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2):68-70,75
日本的国家大学生资助完全采取贷款形式,但是贷款制度有其固有的缺陷。为克服贷款制度的不足,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吸引优秀大学生进入教师行业,日本政府在贷款制度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还款特别豁免制度。贷款者只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后就可以获得还款特别豁免。该制度实行50多年来为日本教师队伍输送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高等教育的救助手段之一。由于政策方案规划不科学、政策主体利益追求不同、政策主体沟通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缺失和权威资源缺乏等原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现象,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效果不佳。为了消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梗阻现象,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制定助学贷款法,大力进行政策宣传,加强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主要讨论日本、中国的学费和学生资助状况。在日本,学费上涨很快,但是学生资助制度没有及时得到完善。国家财政提供的资助主要通过日本学生资助机构办理。该资助属贷款而不是赠予,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偿还。多数私立大学虽设立了具有其特色的奖助贷学金,但获资助学生非常少。即便是日本国立大学的学生,其教育费负担也很重。在中国,公立大学的学费飞速上涨。虽然中国的学生资助类型多样,但是赠予型多用于奖优,助贫主要靠贷款,借贷学生的偿还压力很大。中日两国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其教育机会均等化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是国家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然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诸多困难与难题。在实践中,我们高校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革新助学贷款制度,力求这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尽快完善和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20.
We study student loan behavior in the Netherlands where (i)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nditions of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aid program and (ii) take-up rates are low. In a field experiment we manipulated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students have about these conditions. The treatment has no impact on loan take-up, which is not due to students already having decided to take a loan or students not absorbing the information. We conclude that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specific policy parameters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a binding information constrai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