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文学阅读,笔者以为,应该强调“回归文本”.“回归文本的语辞世界”。本文尝试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一细读。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怀念》是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从以文传文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以文中的四处省略号为出发点,探究语文教学活动中,扎根文字细读文本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昆明的雨》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写景散文极富美感,作者围绕"雨"信笔写来,看似松散,却又处处不离"雨",通过"雨"串联起作者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生活时的一系列往事,活泼中蔓延着自然清新,平淡里蕴含着朴素真实,颇得众多孩子的喜爱,品味语言当为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但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关注那些故事性强的情节、活泼有趣的细节等.  相似文献   

5.
饶一晨 《英语广场》2011,(Z5):21-26
对《驯悍记》的研究在莎学界或停留在将其作为闹剧进行戏剧理论的探讨,或通过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肢解,并没有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认清该剧的社会价值。本文从确定该剧作的性质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总结出作者在创作中体现出的积极的婚姻观与爱情观,让作品主题回归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葡萄月令》一文教学,从语言沉潜,引导学生走近经典,深度阅读,努力让学生在学习选修文本后提升阅读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相关作品,并在阅读中提升鉴赏能力,进而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启发,如此,高效度地读出经典文本的选修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说阅读在中学的课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往往小说的教学是事倍而功半,实际上学生没有全面深刻的获得文本的真正价值,因此本文讨论课堂之上能有效的阅读文本从而获得文本的最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已被流行趣味和正统趣味“收编”,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世俗化”的文本.本文在充分细读的基础上,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海子诗歌的整体创作状况,认为此诗实际上是一个语义丰富的“悖论性”的文本,它表达的并非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而恰恰是死亡世界的宁静、神秘与美丽,海子藉此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死亡美学.  相似文献   

9.
钟嵘的“诗味论”体现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也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  相似文献   

10.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更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文本为核心,抓住文本的关键点,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走进文本,沉入文本的言语之中,涵泳品味,从而充分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同时以文本为范例,学习文本的精彩之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构织起生动高效的教学课堂,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变革的困境》堪称近年来黄遵宪诗歌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该著以浓郁的现实关怀精神切入选题,然后将宏阔的历史比较视野与精到的文本细读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颇富独创性的学术论断。  相似文献   

12.
以《曳杖歌》《易水歌》《垓下歌》《鸿鹄歌》为例,分析《史记》人物传记中“临终作歌”的文化现象所体现的韵文独特价值.从对情节的推动、主次人物形象的互动、多侧面理解人物情感等角度来分析《史记》韵文的精妙.  相似文献   

13.
对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考量的是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解读视野,即一种"高于一般解读能力,带有语文教师专业特点的特殊解读能力"。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师不仅需要准确理解、把握文本的意思,还要根据自我的预判,初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为教学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其中有两点颇为关键:第一,教师自己要能读懂文本,先把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二,要品出作品特有的"人品味"。  相似文献   

14.
从"人"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历久弥新的话题。黄伟林的《人:小说的聚焦》在关注"人"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人"纳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中考察,连接起新时期中国不同形态的小说,切入了当前小说研究的核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人:小说的聚焦》挖掘出新时期小说的深层共性,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既有深度又有内容,对当前"浮化"和"泛化"的小说研究是一种反拨,别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丽芳 《文教资料》2006,(28):36-37
冯梦龙所辑的《挂枝儿》、《山歌》两部明代民歌集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内容,表现出强烈的自在、自由的民间精神,为文坛输入了勃勃生机,以其俗而不滥、淡而有味、形拙实巧的艺术特征,在生活的沃土上绽放着绚丽夺目的光华,在中国民歌史上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6.
徐伟 《亚太教育》2019,(12):174-174
本文尝试探索以新课程标准为范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阐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流程、体验和反思总结,并从教学实施的角度解读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课标执行。  相似文献   

17.
"文本细读"这个词多年来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话语系统,并占据核心关键词的位置,表现出教师对语文学科的高层次追求,对文本语言文字的重新审视。笔者所理解的文本细读,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慢慢读,细细品;要有一种智慧的眼光,从一个字读懂千字文、由一个词感悟万言书;是一种从字词走进文本,融入生命体验,从狭隘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认知走向体验的一种阅读方式。以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为例,谈谈文本细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小说教学往往拘泥于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教学内容的落点停留在小说的表达内容上,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小说阅读观片面而滞后,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小说的世界,感受作家的心灵.小说阅读要从体察学情出发,抓住“这一篇”小说的体式特征,在语言的本体上深耕细作,传授学生解读小说的方法,打开被旧知识所遮蔽的部分,用新知识重读小说,从而看到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妇女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她们在被抛弃被损害的时候,往往选择含悲忍泪、屈从事实,把屈辱和痛苦深埋于心,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弃妇"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有些教师常常会将说明文教学异化为科学课、常识课,使其丧失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说明文的特质深入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那么说明文教学就能彰显其应有的、浓郁的"语文味"。一、教什么:从文本内容信息中遴选烹制"语文味"的"食材"《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学段目标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