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报刊作为一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媒体传播力量,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封建士大夫到职业作家",由"精英文学"的抒写者到"通俗文学"的提倡者以及从专制禁锢下的"无知者"到封建秩序的"破坏者"等三方面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经历了发展、形成、分裂、瓦解和建构的历史过程。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家族制度、科举制度和儒家文化培养了强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有力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科举制度的废止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传统知识分子失去原有制度的保护,出现身份认同危机。随着革命的演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知识分子在党组织里获得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身份认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同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梳理了身份--认同(identity)概念的发展脉络.论述了西方如何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身份认同这一基本问题.从中梳理出西方在确定自身身份认同过程中如何形成了现代西方精神,以希望对现代中国寻求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构建之旅,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身份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身份—认同(identity)概念的发展脉络。对目前关于身份—认同研究的重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文职人员是我军近年来出现的新生群体,标志着我军全新的用人和管理模式,在目前情况下,他们的军地双重身份以及与现役军人在薪酬福利、培养深造等显性和隐性待遇方面的差异,容易导致其身份认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在高校这一具有时间和空间隐喻性的场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逻辑和理念;在大学校园的独特文化中形成了具有区隔性的审美方式和趣味倾向;在获得文化资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同质性的象征符号与文化习性,而作为行为的主体,在接受高校一连串模式化的灌输中,他们完成了群我的内化,对自己所属的大学生群体身份接纳、认可,并由此建构了群体身份的认同,产生了价值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相当多的作品都呈现了知识分子自我的身份认同与革命、与民众的密切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身份认同存在一个逐渐演变的轨迹:"五四"及20年代前半期体现为自我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危机;大革命前后及30年代体现为革命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左倾;抗战及四十年代则体现为人民认同,在认同中又有困惑。总之,知识分子自我、革命、人民是我们理解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以及精神特征,体现了知识分子身份的不同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之本性的爱情,在现代文学的书写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内涵,自始至终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相关联。在五四时期,爱情附着在个性解放的大旗下,是佐证知识分子自信力的有力武器;在革命认同的30年代,爱情遮蔽在革命的羽翼下,有力地缓解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焦虑;在人民认同的40年代,爱情成为知识分子心灵的安慰剂,是知识分子在日益边缘化的处境中安慰心灵的良药。这种借女性的爱情来彰显身份认同上的自信或缓解身份认同上的焦虑的写法,仍没有脱离传统文学的窠臼,使得现代文学的爱情书写某种程度上缺乏了一种形而上的品格,很难达到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的文艺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知识分子问题,而此时用来指称知识分子的称呼有文化人、文艺工作者、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称呼的变化,不仅折射着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同时也反映着一代知识人文化身份体认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对此最为敏感、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知识分子阶层。王蒙带着对时代的洞察力,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他笔下的倪吾诚是跨文化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着明显的身份焦虑感。在现代性的文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世俗精神与文人情怀的冲突以及"他者"目光的干扰造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1.
文人和政治家这两种身份认同的激烈交锋贯穿了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从《多余的话》中可以看出,瞿秋白明显趋向于文人身份,而对政治家身份持拒斥的态度。这与他对革命的理想化认识及其绅士意识有关。瞿秋白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性格所导致的文人从政的悲剧,毋宁说是诞生在一个革命语境当中的知识分子的由于时代而造成的悲剧,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在我国现代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知识分子命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13.
以整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质性方法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群体身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一建构过程遵循社会表征过程范武,在歧视贫穷的主流话语中,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附带了社会对贫穷的属性认知,即具有污名化倾向.高校贫困生对社会所建构的群体身份认同与否主要依据群体间的比较,当比较结果有利于贫困生群体时,他们倾向于集体认同;当比较结果不利于本群体时,他们倾向于对集体的排斥.高校贫困生会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避免使自己处于群体比较的不利境地.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公平和贫困生事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高校资助方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设计的开端以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Art and Crafts Movement)为标志,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设计的准备期;两战期间是现代设计的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社会自身的危机爆发,设计的现代主义开始转向后现代主义。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设计"与"文化"都是复杂的现象,且两者始终处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且此复杂关系有不同层面。本文试图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探究现代设计的现代性,阐释20世纪设计与文化的核心关系。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刊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变革力量。近代知识分子的几个主流群体在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历史地递进地认识到报刊的重要性,他们群起办报刊,使之成为手中撬动历史的有力杠杆,既推动了社会现实的改造,实现了报刊的变革,带来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了新的文化群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流行音乐文化对身份认同论题的介入、建构、解构等三个方面着眼,紧紧围绕流行音乐的文本特点、产业特征及文化特质,对流行音乐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纵横双向的梳理、概述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佐证其中的观点,同时还指出对贵的现实素材。  相似文献   

17.
当代打工诗歌是在我国现代性转型语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产物,它与现代性有着莫大的关联.这种关联其中一个突出表现便是打工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关于身份认同问题的书写.以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剖析和探究打工诗歌文本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群体身份、文化情感身份和道德身份等三重身份层次的展开与演化,对反思当今转型期社会的文化现代性进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的身份认同出现了危机,集中表现在教师对专业人的追求之上。产生这种危机的原因是教师的公共性、人文情怀、批判精神都处于失却的状态。而教师只有通过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做社会的阐释者,做社会的业余者,才能使教师对身份有正确的认同,才能使知识分子的精神在教师身上体现。  相似文献   

19.
少先队辅导员是我国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教师队伍中极具专业特色的一支队伍。本研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少先队辅导员身份认同及变迁情况的分析,呈现出这一群体在时代演变中的身份建构,为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三代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典型的时代特征,有"组织依恋""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三种不同取向。研究认为社会转型、公众期望的转变以及身份需求与现实的冲突是身份认同变迁最主要的原因。最后,研究认为提升辅导员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明晰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增加辅导员专业学习及理论提升的渠道是强化当代少先队辅导员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代教育与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末到民初,教会学校、新式学堂从无到有,增长速度惊人,所培养出来的新式学生数量众多;再加上始于洋务运动的出国留学期,赴欧美、日本的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些,对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新型的知识分子活跃于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思想和化界,承担着新观念、新知识、新化、新机制的传播、探索和建构的重任;他们以自己的实绩,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