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在左云方言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用法,文章旨在探讨"将"的性质和功能。立足于左云方言事实,对"将"的用法进行共时描写,具体论述它作为副词、动态助词及介词的用法。作为副词的"将"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是"将"独具特色的虚词用法,而介词"将"则是处于半虚化状态的一个词。把左云方言"将"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中的"将"进行简单对比,通过全面分析,加深对"将"多功能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屈辱感"和由之而来的"民族性苦闷"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键词。而"民族性苦闷"其实又包含"民族"、"性"、"苦闷"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组合,衍生出不同的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故事,为什么故事只能这样讲而不能那样讲,当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讲什么?这将是本文将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论语》的"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丽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1):41-43,62
<论语>中用"而"的地方多达300多处,作者从句子构成的角度将<论语>中的"而"分为"动 而 动( 宾)"、"主 谓 而 不 动"、"动 而 动"、"动 而 动 之"、"动 宾 而 动 也"、"动 而 者……也"、"主谓 而 主谓"、"而已中的'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八大类二十多小类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而"的语法作用作了铺垫,具有一定的资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忙于询价、路演推介的三金药业及其IPO保荐机构等,万万也没想到就在"异常火爆"的时候,一篇根据对"深喉"采访而就的质疑报道,将三金推向风口浪尖。而爆出如此"猛料"的,则是不久前将立立电子IPO扼杀的某报。  相似文献   

5.
徐乐  Leffis 《音乐世界》2007,(17):94-95
当金属的坚硬、光耀和质感,遭遇水的柔情、温和与包容,会产生怎样奇幻的效果?而若将这两种效果呈现于一款手机上,又将激荡出怎样的火花?BenQ-Siemens C32"液态金属"手机,大胆引入"液态金属"矛盾而融合的设计概念,将刚与柔、金属与液体两个时尚元素相融合,展现出酷炫而又温柔的独特个性,是都市男女表达多面自我的时尚代言。  相似文献   

6.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将"其用法可分为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介词、助词六类,其中: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保留了上古中古汉语的一些用法特点,是承接发展的,而介词"将"和助词"将"却有了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非老师的博客中,读了一篇叫作《"装修"过度的课堂》的文章。吴非老师以朴实、生动与真切的笔触,告诉我们课堂不应过度"装修",要学会将课堂当成简朴的家,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笔者读完之后颇受触动。笔者认为,课堂的过度"装修"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追求氛围而忽视效果、追求自我而漠视学生,将本该简约的课堂变得花哨、繁复、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可即使如此,仍有千万学子"热衷"于各种奥数英文班,而又有多少学子还记得"沉睡"的周树人呢?理由很简单,奥数可以为高考加分,英文是工作的敲门砖,"怕"也只能"不怕"。而对于那"沉睡"的周树人呢,却因"怕"而将其遗忘。  相似文献   

9.
"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为"泰西之学"或"西学",而把后者称为"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由此而来。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偶像     
"崇拜偶像除了娱乐、发泄,还可以多方面吸收长处"——将"崇拜偶像"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且将重点放在"多方面吸收长处"上——立论角度,鲜明而又正确。文章还能在卒章兼顾"另一面"——"我们不能因崇拜偶像而迷失自己"。此文还需要修改:"现在的青年‘见多识广’……我们会为之癫狂"一段,应提到过渡段"崇拜偶像除了娱乐、发泄,还可以取长补短"前面。标题应改为"说偶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一直将"为鉴定而考"、"为管理而考"的"教育问责"作为其逻辑基点,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为此,须将高等教育课程考试从"教育问责"的外在控制位置,回归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本真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伦理"与"道德"的异同,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二者经常混用,但在学理上作出分辨仍然是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采取黑格尔式的立场,将"伦理"看做实体,而将"道德"理解为精神,即"伦理"与客观世界的现实运动及其过程、环节相关,而"道德"主要与主观世界的意志自律和意图显现相关.并且我们还将从这一角度考察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的概念所指及其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每月文题     
粤教版所选的《论"雅而不高"》一文,关注现实,对比历史,目光独特,有感而发,以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大雅似俗、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地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呈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一、巧妙对比,强烈反差。作者不是就"雅"而写"雅",而是将"雅"与"俗"进行比较,凸现"雅"和"俗"的强烈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文中第三自然段,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14.
作家、教师和学生由于名著阅读教学而连结在一起,而他们,都离不开一个"写"字。这里将对其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胡俊 《文教资料》2008,(28):197-200
余光中称诗人是"自作多情"的,能使万物受而知报,领而知还.本文将余光中诗歌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乡愁诗"的研究、"传统与现代"的研究、"诗艺"的研究,提取主要观点述评之.  相似文献   

16.
对新教师来说,如何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是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新教师所面对的课堂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三类:因教学秩序混乱而造成的突发事件、因师生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突发事件以及因教师准备不周而造成的突发事件。为了应对这些课堂突发事件,新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突发事件的类别,分别尝试从宽容学生的错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相信学生的"奇思妙想"、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将问题"反抛"给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误、将突发事件变成"良机"、在反思中总结经验等策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相约泰宁,同寻简约,分享智慧2013年11月8~11日,我们与您相聚泰宁,分享"简约·智慧"的数学课堂——简约,而不失大气;简约,而不失深度;简约,而不失灵动;简约,而不失思想;简约,而不失智慧。徐长青、许卫兵、罗鸣亮、林碧珍、王珍等名师将结合现场执教的课例。讲述他们对"简约课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孟荀之学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发展和演化的两个方向,孟荀政治哲学亦代表了儒家政治哲学建构的两种基本思路。二者一显"仁"一显"礼",一讲"性善"一讲"性恶",一言"仁政"一言"礼治",一主"仁义内在"一主"隆礼至法",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致思路向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基于仁学精神而展开的孟子政治哲学可谓是一种德治(仁道)主义的政治哲学,而基于礼学精神而展开的荀子政治哲学则可谓是一种礼治主义的政治哲学。孟子德治主义政治哲学的要义是将政治道德化、将道德内在化(心性化);而荀子礼治主义政治哲学的要义则是将道德政治化、将政治客观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上来看主要是由于二者仁学进路和礼学进路的不同,而从社会历史的外缘条件下来看则主要是战国中期和战国晚期的时代精神有别使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放而不扶"与"扶而不放"的英语课堂教学弊病,"扶放进阶"教学通过目标演示、差异推进、协作互助与独立学习四个步骤将学习的责任主体从教师那里转移到学生身上,最终实现学生的独立学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生活中出现许多"微"事物,从最初的微博、微信、微小说,到后来的微商、微视频,"微"事物总能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他独特的功能,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微课"同样成为教育中新的授课方式,"微课"是将教师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微视频展示给学生。而在本文当中,将详细的阐述"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制作和运用,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