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也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这其中,便出现了处于农村和城市过渡边界的特殊发展区域——城乡接合部。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都呈现出了比较鲜明的地域特征,既有城市的印记,又包含农村的踪迹,而深受城乡接合部教育现状的影响,对应地域的小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已经呈现出诸多值得社会各界深入关注的特点。因此,分析城乡接合部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开展学生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俊槐 《甘肃教育》2023,(21):31-34
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特殊地带的城乡接合部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教育已经成为影响该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文章结合金昌市第二中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城乡接合部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城乡接合部学困生的出现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也对学生自己未来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变,就需要师生与家长一起努力。本文以小学语文学困生为例,通过对城乡接合部的学困生进行研究,发现了其学困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学困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一、城乡接合部学校的教学现状城乡接合部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基础太差,英语词汇记不住,语法理解不了,课文不熟悉,甚至不会读,课后更不会主动进行复习,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考试中的屡战屡败极大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尝试总结出了五步背诵法及其反馈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轻松、快速地完成课文背诵。二、课文背诵的必要性1.有利于增强自信心。作为城乡接合部的英语教师,最  相似文献   

5.
张喜燕 《学周刊C版》2019,(8):161-161
城乡接合部是一个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特殊领域,这一区域的留守儿童比较容易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教师以城乡接合部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为基础,探究城乡接合部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旨在提升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乡接合部的乡镇中学,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周边的生活环境,都与市区内的学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影响城乡接合部乡镇中学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主要可以分成三类:校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对乡镇中学的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过对城乡接合部的乡镇中学学生成长环境现状的分析,分别探讨了三类影响因素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即成才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城乡接合部农村是介于城区与偏远乡村之间的地域,此处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共生共存,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互为反差,文化层次、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差异共融,造成了该地域初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异于城区学生和偏远农村学生。笔者结合城乡接合部农村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探索出一些提高学生名著阅读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朱张虎  刘萍 《福建教育》2023,(43):28-29
<正>近年来,不少学校和教师对作为体验载体的活动如何实现育德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这些育德活动实践中,南京某城乡接合部初中学校的一则思政课活动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处在快速发展的城乡接合部,该校附近的交通状况一言难尽,学生在上学或放学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事情偶有发生。与该校学生通勤情况不同的是:乡村初中生因处在农村地区,按照相关政策可以搭乘校车通勤;县城初中生因处在县城,城市公交系统完善,大多能搭乘公交车通勤。于是,该校某班学生和思政课教师商议,开展一项为期一个学期的关于“城乡接合部中小学配置校车可行性问题”的研究性活动,研究城乡接合部中小学的校车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往往引起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教育界需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早日完善相关政策,缩短城乡的教学差距。本文就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乡职业教育在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价值取向、方式、资源、师资水平等诸多向度上表现出现实差距.消弭城乡职教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必须更新职教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采行多元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健全城乡职业教育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机制,并加大社会对农村职教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支持,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之下,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对城乡义务教育的课程价值取向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要求。纵观相关研究成果,关于城乡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问题,都是立足城市或者城乡一体化的背景来讨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或用城市话语霸权讨论整个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问题,缺乏对城乡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结构、层次的进一步研究。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对其课程价值取向进行"解剖式"研究,探究其是否应该存在差异,并立足教育现实,满足此前并发展着的城乡义务教育课程价值主体的价值诉求,进而实现真正的、相对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乡接合部区域成为了城市的后花园,农村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以家庭式流动的方式大量涌入县城,他们大多选择居住在生活成本较低、距离中心城市不远的城乡接合部,随之而来的适龄儿童入园问题逐渐显现,出现了城乡接合区域学位紧张、公办资源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13.
汤训锋 《教师》2019,(3):83-84
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国的推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法等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分层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主要围绕城乡接合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这个主题,从分层教学的概念与内涵、城乡接合部的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接合部已经成为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区域之间的"激烈交锋"区域,各类思潮的激烈震荡使城乡接合部学校教育出现了种种新的变数。我校于2018年3月进行了《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专题研究,现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接合部的教师在提升内在力方面受到区位、资源、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而现代网络资源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城乡接合部的教师可以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加入优质学习共同体,在线提升自己的内在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是教育公平的起点,随着我国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及滇西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定位于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均衡的系统性和实证分析,立足于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为切入点,以丽江金山白族乡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展开研究,以期为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提供意见建议。首先,调研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现状;其次,分析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滇西北民族地区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找出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提高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然而,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城市性质使其享受政策保障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其教育经费又往往难以达到主城区水平,因此城乡接合部地区可能成为处于主城区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经费“洼地”。本研究基于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使用空间断点回归方法,定量地研究“新机制”背景下城乡属性对于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接合部学校生均经费显著地低于邻近的农村学校,而且存在学生规模过大的问题。本研究建议,现行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该对城乡接合部学校的教育经费予以重点倾斜。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由国家推动,率先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成都试水的教育综合改革。这项教育改革定位于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反哺农村这一大的背景下,是解决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对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性质定位、背景认知、路径选择以及价值诉求的讨论,可以发现其价值取向有这么两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社会取向,二、教育公平、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人文取向。而这场教育改革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是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应当着力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城乡接合部小学生感知教师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基本情况及其关系,对593名城乡接合部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接合部小学生感知教师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城乡接合部小学中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农村/外来务工的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及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学习投入的奉献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教师支持影响学习投入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这一古老的机构从中世纪开始延续至今,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也成为大学发展的价值判断与政策选择的坐标。纵观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大学基于认识论与政治论的不同哲学立场,大致经历了以知识取向为主和以职业取向为主的阶段。笔者认为,职业取向的不足与传统大学精神的引领,最终会把大学推向生活取向的教育形态,就是说,实施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教育,密切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与社会成长,将成为大学教育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