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作者在1993年中美博物馆学研讨班上的发言稿。文中综述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经历了:兴起——衰落——再兴起——再衰落——新的兴起,三起两落的曲折过程。文章阐述了中国博物馆研究三次兴起的不同特点。第一次兴起,处于本世纪前30年,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向西方学习;2.突出博物馆的社会使命。第二次兴起,处于50年代,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向苏联学习;2.突出博物馆的政治使命;3.中国的理论概括。第三次兴起,处于80年代以来,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2.突出博物馆的文化使命;3.学科建设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
处在世纪之交的博物馆学,有责任对本世纪中国博物馆学理论发展的现实历程和丰富内容作出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按它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探索一条积极可行的道路,依靠这种认识主动去指导博物馆实践,有效地推动博物馆按照自己的逻辑、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并开启博物馆学繁荣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国博物馆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今后十几年仍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建设的高峰时期。为了把博物馆建设好,使之真正服务和造福于人民和社会,中国博物馆学有必要重视中国博物馆建设管理和技术中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前中国博物馆学研究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极大的关怀和鞭策梁丹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博物馆学会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是党和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极大关怀和鞭策。首都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博物馆学也不例外。尽管这门学科目前在学术界的声音还比较微弱 ,尽管这门学科是否成立还遭到甚至是业内人士的诟病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已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 :“博物馆学是一门已具有学科基础并正在建设之中的科学学科”。因而 ,对这门学科的历史作一番疏理的构想 ,就不是无的放矢了。试分述之。  一、中国博物馆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博物馆学史即博物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概而言之 ,…  相似文献   

6.
本目录共辑录2009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地出版的中文博物馆学书目171条,将各条目分为博物馆学、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相似文献   

7.
本目录共辑录2010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出版的博物馆学书目249条,将各条目分为博物馆学、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相似文献   

8.
本目录共辑录2008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地出版的中文博物馆学书目217条,另有一条韩国出版的中文博物馆学书目,总计218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出版物,只有个别是内部资料。本目录将各条目分为博物馆学、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物馆》季刊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推动博物馆行业发展。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会刊,《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定位是:面向博协全体会员,传播行业发展最新成果;面向全国博物馆行业,聚焦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聚焦博物馆核心业务,指导博物馆工作实践;面向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前沿,探讨博物馆学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服务博物馆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协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指导各地博物馆实践,培育博物馆学人。2018年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2021年3月再度入选。  相似文献   

11.
探求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题。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指导中国博物馆的实践,充分发挥博物馆学理论的功能和加强学科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应当引起我国博物馆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一课题所具有的丰富的实践内容和相当理论难度,需要集中广大博物馆学研究者的才能和智慧来共同探讨,同时亦需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和变革。由此,本文不揣浅陋,试图从哲学的角度,仅  相似文献   

12.
13.
文化部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以上简称《概论》)是近三十年来公开出版的仅有的一部权威性的研究中国博物馆事业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及中国博物馆学的重要专著。笔者研读之后,认为此书论述的诸多问题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14.
王宏钧先生主编的《中国博博馆学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面世了。比起1983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它是大大地前进一步了,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来。比如“藏品”、“陈列”、“观众”这样的篇章题目,就明显地比“保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博物馆》(Chinese Museum)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协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指导各地博物馆实践,培育博物馆学人。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2018年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2021年3月再度入选。为更好顺应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形势、新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基于刊物自身的资源优势,本刊自2023年第1期起,由黑白印刷改为全彩色印刷,并新增“典藏研究”版块。欢迎各界专家学者,博物馆同行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博物馆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任何科学的建立和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博物馆学也不例外。一切有志于博物馆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人们,应该矢志不移地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充实和完善我国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7.
有关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文献,最早可追溯至刘煜在201 3年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的《社会大课堂教育模式新探》一文,七年间此类成果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涉及博物馆学、教育学、旅行学、文化研究和政治学等不同的学科分布,以及经验探讨和理论研究不同的文献类型。经过对最终选定的103篇文献展开纵向维度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以及横向维度的分类研究及其观点解读,获悉其在两大发展阶段和四个焦点议题方面已获得初步发现。可见,当前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尚存在有待拓展的空间:研究虽然已步入应用层面的操作探索阶段,但是存在泛泛而谈和同质化现象,同时实证研究缺失,从理论和实践视角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研究不多。而欲开展博物馆"研学旅行"效果提升等应用层面的研究,首先需要对博物馆"研学旅行"议题进行整体的研究回顾和成果分析,这些成果将从文献维度为现状归纳、问题提炼和对症施策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及观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学史材料的初步检视,认识到这门学科是从一种外来的知识介绍传播起步的,而不是对本土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而上升成为的一门科学。随着博物馆知识的积累,各种打上时代特色的关于博物馆的思考出现了,这种思考逐渐变成一种理论探讨、一种学术研究,作为学问的特色逐步形成,在这种探索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追求其学科特点,建立有学科特色的体系与规范。我们从学史的初步研究中看到了这种努力与发展趋势,但就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言,博物馆学家如果要把博物馆学发展成具有历史学、考古学一样的水准的学科,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9.
加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特别是应用博物馆学的研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加强和推进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一环,在于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更加系统地把需要研究的问题逐步展开和深入。为此,我认为学会和会刊编委会,应在许多同志已经酝酿、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广大会员的讨论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藏品整体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完善的发展趋势。在规模上,博物馆藏品数量增长迅速,占全国可移动文物数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博物馆藏品数遥遥领先于中部与西部。在结构方面,藏品高度集中于省级以上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数量占比迅速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博物馆藏品还存在增长速率逐渐趋缓、珍贵文物占比逐年减少等问题,应在今后发展中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