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奇葩之一,与《诗经》、《楚辞》等对仗工整、韵律明显的"韵文"相较,它属于"无韵之文"。从内容上说,先秦散文因更多记录历史故事,阐述历史哲理,刻画性格鲜明历史人物而被形象地称为"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了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散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本文对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并对其对后世文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在春秋末和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典型的代表作是《左传》、《战国策》。以后逐步向前发展,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壮观。本文将以这个嬗变过程为线索,以《左传》、《战国策》、《史记》三部著作为主要依据,探讨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问题。一人物形象的建立,时间空间是首要条件,它构成了人物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舞台。《左传》属编年体史书,人物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虽然有些片断具有纪传体雏形,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朽的小说大典,它的故事情节千变万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书中诸多人物已成典范,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已行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其中以关羽人物形象为著。历史上关羽是一位"忠义"、"勇猛"却又骄傲自负的将领,罗贯中抓住这一人物特征,运用艺术的构造和渲染,通过虚构故事情节,突出关羽的"忠义"品质和"才华过人",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结合《三国志》著作,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忠义观,并深入探索此等观念形成原因,将真实还原历史,艺术奉献文学。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美文学独特的资产阶级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导致了女性形象发展的特殊性。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特异性、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冲突的不同展现、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性的表象升华三方面论述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展现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复苏,从而揭示女性人物形象在西方近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一位英雄式人物,也是作者一生所塑造的成熟、英雄、硬汉子形象的辉煌结晶。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不仅赋予了圣地亚哥优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解读,对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论《左传》战争篇章的人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历史名著《左传》,在记叙春秋时期的战争时,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左传》战争篇章可以称得起是早期军事文学作品。我国古代军事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与《左传》有着深刻的艺术渊源关系,人物描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左传》战争篇章的军事文学特质来研究它的人物描写成就,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具有多面性。本文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力图使读者更全面、立体地了解这一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8.
山田花袋的名作《棉被》被誉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了日本的"私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无所顾忌地违反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暴露了社会生活中最丑恶的一面,对后来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棉被》虽然是一部自我告白性质浓厚的文学作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新旧思想相碰撞的社会氛围。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山田花袋作者本人和了解当时的明治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历来研究文献较多。相较唐僧、孙悟空及八戒等个性鲜明的形象,沙僧一直作为默默无闻的人物而存在,因此关于其文学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沙僧形象的溯源、沙僧形象以及文学界关于沙僧形象的论争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文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在文学上运用的产物,不同与传统的叙事写作方法,意识流文学通过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构筑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本文将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自由联想、阻抗和象征等意识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小说意识流手法和女性成长主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从中古时期走向近现代的启蒙书,它和《红楼梦》先后出现于18世纪中期,即封建社会最后“盛世”——乾隆年间。在作者吴敬梓笔下,中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组组生活在科举社会里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和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写实人物形象。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敏锐的洞察力、恰当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小说中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对自己的群体进行了提示和预警,探索了知识分子在举业至上主义和八股制艺的牢笼下如何冲决精神罗网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创作的《莎乐美》对莎乐美形象进行了根本的改变。诗剧对海派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引发其关于一系列文学主题的思索,如关于“恶之花”形象从潘金莲到莎乐美的现代转型,与男性阉割焦虑的主题;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两性战争的主题;关于性爱与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活泼、勇于冒险、善良而又机敏的形象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该作品也成为文学评论家和探究者所研究的对象。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语言艺术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本文拟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内心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相互调和。  相似文献   

14.
虎妞作为《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之一,其具有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由于被传统封建社会家庭所束缚,导致虎妞具有较为泼辣和强势的性格,同时她又能够突破封建社会统治下的自我,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想要对一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要以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基础,还要全面了解作者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和情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宣泄产生共鸣。因此作者从虎妞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描写以及人物性格的建立,塑造了一个生活状态与当时普通妇女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能够使作者通过对虎妞乖张性格的塑造,对虎妞敢于打破常规这种精神的赞扬,为虎妞这一形象成为文学经典人物提供了积极帮助。本文以虎妞为例,针对《骆驼祥子》中小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详细分析,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骆驼祥子》这本文学名著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它的生命在于艺术形象,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刻画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红楼梦》在这方面确实难能可贵,不但刻画了三、四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形象——贾宝玉.不朽的文学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功能,而且值得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它所包涵的意义和价值.《红楼梦》一诞生,贾宝玉这一典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历来评述者,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诸如一度盛行的“市民说”、“传统说”,乃至“农民说”,众说纷纭,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急先锋、勇士”、“封建礼教的叛道者”,笔者认为这是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从庸俗社会学的观念出发,从事文学研究工作,急于功利的结果,不免有失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这首问世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至今千古流传而不朽,世世代代吟唱而不衰,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究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赋予了诗的魅力所在是其根本。因此,笔者试从审美观点出发,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作粗略探讨,以供商榷。《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心灵”与“外貌”俱佳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还体现在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众多的修辞格,从而艺术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完美”的形象。一、《木兰诗》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中主人公———木兰…  相似文献   

17.
"局外人"和"看客"分别是加缪和鲁迅塑造的两种人物形象,他们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他们身上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比较的价值,通过这两类形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类形象及形象背后作家的美学思想与文学精神,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的文学成就,突出地体现在叙事上,善于在叙事中表现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注重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和多侧面,在矛盾运动中揭示主导性格,是刻画典型人物的一大特点。《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中的重耳形象,是这一形象塑造方法的突出代表。在塑造重耳性格时,不只限于描写他一个人,而是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把他与众多的人物放在一起。重耳的性格和经历是独特的,但有一定代表性,从重耳被迫流亡到得国的经历,可以看到特定时期社会政治斗争的历史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置,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比较分析中,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外在地表现为英雄人物形象的死亡和人物形象的平面化,内在地表现为理性意识的消失与精神憧憬的返魅。  相似文献   

20.
《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中塑造的于而龙、芦花、于莲、柳娟、高歌等形象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尤其是王纬宇这一反角形象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使人联想到出没于坟地的幽灵、魔鬼,它们常常是化妆成“美女”或“普渡众生”的道人,……虽不敢肯定说,这一典型将在经受了历史生活的检验后,能够高悬在文学形象的神圣画廊中,但它对社会主义的文学画廊来说,是有着特殊的首创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填补了有认识价值、美学价值的反角形象的空白。下面想从几个方面探讨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进行人物心灵的透视和解剖,继而完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