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础教育的改革已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进入实质性新阶段。新一轮课改,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以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进而言之,以人之现代化为追求的课程改革,也将关系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能否在21世纪最终达成。这次课程改革涵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各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虽不相同,但都呈现出强烈、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对每个生命个体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切关注和尊重。课程改革价值取向之一: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旧的课程观过度偏重于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价值取向的"整体性"沿袭,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在性"重建,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本性"回归,道德价值取向的"共识性"重申。综观上述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个人道德层面,从适应性道德到发展性道德,是"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对弈;在社会道德层面,从强调私德到关注公德,体现差序伦理与公共伦理的转换脉络;在国家道德层面,从忠于国家到任当世界,反映从保守到开放的气质流变。课程中道德思想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层面:跨越以天为本的道德本体,超越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升华传统道德规范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5.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是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和决定性因素。从德育实践来看,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忠实性"价值取向、"适应性"价值取向和"创生性"价值取向三种基本价值取向;而主体因素、文化背景、资源条件和理论基础等,则是影响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评价的价值取向是评价活动中所持价值观的体现,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从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到对教育内在价值和人自身发展的关注,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高考改革策略或政策都是一定价值选择的结果。"效率与公平"是建国后我国高考改革政策演变的核心价值选择,在高考改革政策价值取向上主要经历了从关注考试本身的效率逐渐走向关注人才选拔方面的效率;从关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逐步走向关注"尊重差异下的公平"的演变。针对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未来的高考改革政策应当体现出关注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使高考功能定位实现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考试"转变;在高考内容上强调"素质立意";在招考形式上建立"一主多元"的招生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素质"到"核心素养",深刻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能力本位目标的时代转型.聚焦于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对21世纪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专家型思维、复杂交往、终身学习品格与公民社会参与意识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以造就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应该积极尝试从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两方面并进的形式进行新一轮的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实施上重视以任务为取向的内在价值,课程评价上坚持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卓越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种病理现象的出现,说明构建新时期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2.
自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已渐渐深入人心,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毋庸置疑。从"双基"到"四基",由"两能"到"四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课程价值并驾齐驱的展现,各种课程价值彼此保持一定的张力并试图走向融合,这种融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摆脱并超越个人和社会本位从而回归到人类活动中去。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这种应然的价值取向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以人为本"引导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要求教育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开发人、解放人。根据价值认识的特点,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想教什么,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了广大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生物科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社会指标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种病理现象的出现,说明构建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政策的主要文本载体。对其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政策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方面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三个方面秉持守正创新的内容取向;在整合资源保障、统筹多方力量两个方面强调协同育人的执行取向。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立足于什么,这是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和首要问题。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看,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完善人格,尊重人的主体价值。社会发展表明,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极大地造福人类,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建立以"知识、个人、社会"3种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实验课程体系,符合当前高等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此改革模式体系包括3方面,一、更新教育观念,以"个人、知识、社会"3种价值取向统筹兼顾为改革原则进行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二、以"知识、个人、社会"3种价值目标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切入点,革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三、坚持"知识、个人、社会"3种价值目标导向,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革教学评价体系.这种课程改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缺乏目标取向均衡性和目标设计全面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缺乏内容取向经验性和内容组织逻辑性;在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实施取向协调性和实施过程游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缺乏评价取向多元性和评价组织平衡性。针对"价值融合"已成为课程取向的发展趋势、"儿童发展"是课程存在的唯一价值、"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精神,教师应树立"引导、支持、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儿童观,建立"幼儿为中心、游戏为精神、体验为目的"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