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得性无助是学生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从"信心丧失、教师评价、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总结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同时对症下药,从"分层教学、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怎样消除中小学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心理呢?一、坚定学生的自信心丧失自信,是“习得性无力感”的一大心理特征,鼓励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消除“习得性无助”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发展特长。导致出现部分中小学生“习得性无力感”心理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教育观念的偏颇与畸形,特别是教学评价手段的片面与单一,使学生的自我同一感发生了混乱,形成了失败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年级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情景,笔者通过降低习作要求,增强学生写作信心;随文练笔,激发写作兴趣;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爱上习作;发表习作,体验成功喜悦等实践,使学生乐写、会写,从而变"习作"为"喜作"。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学生习作存在"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心理现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积极教育,激发儿童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是习作教学研究的崭新命题。"风车模型"以习得性乐观为核心,以习作序列训练为支柱,以课堂互动、团队互动、网络互动为动力,通过积极母语场、心理场、互动场,关注儿童与生活、儿童与他人、儿童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从而建构儿童习作的生态场。  相似文献   

5.
李晓  陈小鸿 《文教资料》2008,(14):111-113
中职生长期以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往往被认为是"差生",据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高、学习兴趣低下、消极的心理定势等现象.这种现象是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等的支持、肯定与鼓励,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后逐渐习得养成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感弥漫在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是对他们学习生活的概括.本文分析了中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长期经受着文言文学习枯燥、无效的挫折,从而使文言文学习消极被动,兴趣索然,甚至丧失信心,自我放弃。长此以往,形成了文言文学习的恶性循环。这印证了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75)等人所提出的"习得性无力感"这一概念,——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哀声叹气,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这种消极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学习,也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甚至是身心健康,特别是在严峻的考试压力之下。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呢,写作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如何产生的,又有那些切实可行的消除对策呢,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一、写作习得性无助感成因分析所谓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指的是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后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听天…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针对各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语文课标分别突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懂得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感情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动笔,乐表达.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重要环节,而讲评课堂应该如何把握学生习作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习作、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关键是做到赏评融合。"赏",就是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鉴赏,主动交换写作意见;"评"就是要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发现习作的亮点和不足。赏评融合,就是要从互赏互评中,习得评改习作的方法,聚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改、互改,不断完善习作,提高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习得性无助"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业的进步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习得性无助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成因既有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条件。从教育过程、心理干预等方面积极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是解决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今"微写作"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高中语文试卷上,面对这"暴风雨"式的洗礼,学生往往出现常见的"惧和拒"心理障碍,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感觉,在微写作练习中出现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习得性无助"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业的进步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习得性无助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成因既有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条件.从教育过程、心理干预等方面积极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是解决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英语线上课程中,由于课程目标设置和授课方式的变化,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影响了学习效果。分析了学生线上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及消极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一系列习得性无助表现,探讨了“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多元成因,并基于线上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钟英  薛玉 《成才之路》2011,(33):15-15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1967年提出的,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对自认为难以克服的困难所表现出来的缺乏信心、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而语文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1."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自身因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由于前期动手能力发展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动手表达能力困难。这些动手能力不足的学生,如果在学习上重视程度不够的话,很容易产生失败的体验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不良的归因反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2."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教学因素。集体授课  相似文献   

16.
王晓  顾海报  贺桂芳 《考试周刊》2013,(96):173-174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种现象是由塞利格曼通过实验在狗的身上发现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的。习得性无助在中学生身上表现为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等,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客观方面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对于习得性无助的中学生,教师和家长要多方参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耐挫性,从而克服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17.
中职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习得性无助是在长期的学习受挫中逐渐习得的,并逐渐泛化到与自己相关许多情景。习得性无助表现为学业不良直至丧失学习兴趣、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障碍,甚至对生活失去热情、没有人生目标等,给人一生的发展带来极为糟糕的负面影响。研究中职生的“习得性无助”,有利于帮助他们减少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步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阐述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大专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专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干预措施,包括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个体面临挫折和失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无能为力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信心严重不足,情感上自暴自弃,行为上拖拉逃避,最终导致学习一塌糊涂.研究"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让学生摆脱"习得性无助"的不良影响,对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高三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出发,从学校、学生、教师等多角度出发分析"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及行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对进一步转变高考应试教育理念,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