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宇  齐萍 《海外英语》2022,(3):132-133
以《绝望的主妇》第八季台词为语料,随机转写40则异性对话,以话轮转换理论为基础,以量化的方式,对比分析男性和女性的话轮转换标记语在使用频度和话轮转换过程中的使用异同,揭示英语中话轮转换标记语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在异性会话中,男性最常用的五个话轮转换标记语为but,uh,yeah,and和well;女性最常用的是oh,well,but,and和yeah。话轮放弃时,男性使用的话轮转换标记语的种类比女性更多样;话轮维持时,女性使用的话轮转换标记语比男性更丰富。在多功能标记语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话轮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轮换成为话轮转换,话轮转换并非说话人随心所欲的转换,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话语标记语well是会话中话轮持续的手段.本文分析《绝望的主妇》中话语标记语well的话轮转换标志功能.  相似文献   

3.
口语中常用的话语标记语well不仅连接前后语句,还具有语用功能。本文以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分析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well在剧中共出现215次,其中约90%作为话语标记语,其使用比例远高于非话语标记语。另外,话语标记语well在剧中有5种语用功能:面子威胁缓和语、延缓标记语、信息短缺标记语、情感标记语、话轮转换标记语。  相似文献   

4.
向雅琴 《考试周刊》2012,(21):18-19
本文以2001年春晚一等奖获奖小品《卖拐》为语言素材,以萨克斯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为依据,将小品中的语言划分成小的语言对话单位进行定量分析,旨在探讨话轮转换在喜剧小品中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制造幽默效果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园 《考试周刊》2011,(4):50-51
言语打断是在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前开始讲话,是说话人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当前说话人争抢话轮。打断不仅是对话轮转换规则的违反,还是对语言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以罗杰、布尔和史密斯(1988)提出的打断模式为基础,本文选取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Friends)中的对白,以在校学生的对话为语料,试图分析男性和女性在言语打断时所运用的打断模式的不同特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和正式场合下人们所采用的打断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对话语篇是小学英语教材中常见的语篇类型。对话语篇通常有两位以上角色。对话中,这些角色既是发言者,也是倾听者。角色之间互相交谈,产生了话轮,话轮是对话的基本构造单位,对话语篇也就是根据话轮转换编写成的。作为教者,何不巧妙运用对话语篇文本中的话轮推进教学?一、对话语篇"文本话轮"的概念小学英语对话语篇文本话轮,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对话语篇文本中的角色在会话过程中某一时刻获得说话的机会;其二,文本角色作为讲话  相似文献   

7.
徐蒙蒙 《海外英语》2012,(24):263-266
该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语料,研究well作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在对语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得出well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共有三大功能,即充当连贯标记语,面子威胁缓和标记语,话语理解制约标记语。Well作为连贯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体现为标记话题转变、标记评论和解释和标记解释;面子威胁缓和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体现为标记分歧和拒绝和标记命令;话语理解制约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体现为标记缓延、标记话轮转换和标记信息短缺。  相似文献   

8.
山西山阴方言有两种无标记的拷贝式话题句: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和谓词拷贝话题句,从语用上看,前者主要是进行客观叙述,后者则表消极下抑的主观性语势。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语用言语行为理论(SAT)、关联理论(RT)对现代汉语话轮转换的话语标记语及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获得话轮、保持话轮、放弃话轮等三种具体话轮,尤其对话语标记语的动态性、语境依存性等重要现象进行了整体性阐述和剖析。系统研究发现,某些话语标记语起着强化或弱化语力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言语行为潜势。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语用言语行为理论(SAT)、关联理论(RT)对现代汉语话轮转换的话语标记语及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获得话轮、保持话轮、放弃话轮等三种具体话轮,尤其对话语标记语的动态性、语境依存性等重要现象进行了整体性阐述和剖析。系统研究发现,某些话语标记语起着强化或弱化语力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言语行为潜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33个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能带“的”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的”以后是自由的,另一种是带“的”以后是粘着的,绝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粘着的,相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自由的。文章认为“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的”的语法功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战国、秦至西汉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比较了它们的发展变化,纠正了前人时贤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说法,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州土语》是李方桂早期编撰的壮语著作。对于龙州土语判断句的研究,首先可根据有无标记以及句法成分的标准,将全书长篇语料中的判断句进行分类并描述;其次根据判断句中判断事物(前项)和判断内容(后项)的语义关系,将龙州土语的判断句划分为七种语义类型;最后补充阐述系词"是"的其他两种用法。基于这三项内容,试探讨龙州土语判断句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事件。在其悠久的流传过程中,无数民间艺人与文人参与创作,"西游"故事被不断地改变情节,丰富内涵,并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问世标志着"西游"故事的定型,其对后世的小说与戏曲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滦州影戏剧本《火焰山》根据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改编而成。文章通过对二者的情节、表达方式及道德教化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关联。  相似文献   

15.
从语义角度探讨“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X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运用这些观点可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表时间量的格式“一X(的)工夫”存在三个类别。在表达时间量上,“一VP(的)工夫”无一不表达短时约量,而“一NP(的)工夫”却不单纯表达短时约量。这种语义的差别主要是由“一VP”和“一NP”各自的特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当代汉语小说语料库”和“汉语复句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汉语中三个同音词——“各各”、“各个”和“个个”进行了定量考察,并借助搜集的语料比较了三个词语的异同,总结了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老挝学生作文语料和调查问卷中结构助词"的"使用偏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他们习得该语法项目的偏误类型,运用标记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分析了偏误成因。结合偏误的具体统计数据及偏误成因,归纳了老挝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难点,即"的"和"地"、"得"的区别,"的"字短语的使用,称谓性定语的使用语境,多项定语中"的"字的使用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足的”,《红楼梦辞典》释为“一直的”,但从《红楼梦》本身及相关文献和方言用例来看,其确切意义当为“非得……不可”;“拾头打滚”中的“拾”,《红楼梦辞典》释为“往地上碰”,据对相关文献和方言的考证,其确切意义当为“用头钻,用头撞”;“尽着”,《红楼梦辞典》释为“总是”,但其在《红楼梦》中还可释为“本来已经……偏又……”;“咱们”、“我们”在《红楼梦》中存在特殊用法,即分别用为“排除式”和“包括式”;“别要”是“不要”连说混音形成“别”之后,在剩余因素尤其是原式的影响下“要”音复原的新旧嫁接形式。  相似文献   

20.
"针"的古字"箴"与"鍼"在《说文解字》中有音同义近的现象,部分典籍中也提及"箴"与"鍼"字的同源关系,但辅证的资料极为匮乏。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考古发现、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已经为"针"与"箴"和"鍼"的流变与替换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针"字的流变过程是汉字承载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