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山水地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剖析中国古代诗歌和山水画中的地质科学内涵。指出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诗人和山水画家就在“外师造化”科学思想指导下,对大自然进行理性的剖析,把地质科学思想融入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开创诗歌、绘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中普遍存在着喜好借用饮食譬喻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可以从哲学之维:知行合一的理论品格;存在之维:异中见同的文化型态;美学之维:味感与意感的审美互通等层面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3.
注重神似,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也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项基本主张,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文艺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传统.特定的理论渊源、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是形成这一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明代词坛,既无著名的词人,亦无深刻的词论,可以说是词风日下,一蹶不振。面清初的词坛,却有一个小小的复兴局面,相继出现了阳羡、浙西、常州等几个词的流派。因鉴于明代词的拟古僵化、粗率浅陋的通病,他们的目光就转向了词的创作最为辉煌的宋代。这几个词派中,只有较后的常州派,在词的理论上有所建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游仙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本质,是创作主体对现实与自身的一种超越。它无疑带有现实与历史印记,但这印记是通过作家诗人心灵振荡而记录的。谈起游仙主题,人们自然会想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其实后者不过是整个中国文学中该主题历史性发展的一个阶段,虽重要远非全部。游仙是庄、屈佳绝,巫系文化与人超现实审美理想的组合体。由于本文  相似文献   

6.
<正> 历史的风烟缠绵缭绕。人是历史的存在。文学不仅是现实世界万事万物的折光反映,也是既往历史及创作主体记忆表象的审美价值判断与形象的重温。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咏史怀古之叹不绝于耳,稽古拟古之作层出叠现;纵观中国文学史,复古文学思潮波澜不息,念旧情绪氛围历久弥存。这一切,突出地体现为一种试图复活逝去价值或利用既往求得现实变革的不懈努力。这种引  相似文献   

7.
在璀灿的古代文化宝藏中,爱国主义文学是闪烁着动人光彩的精品之一。而爱国主义作为华夏之邦最具有民族特色且为内在神理的即是黍离之思。黍离之思超越了爱国主义概念所界定的范围,诸如社会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政治、传统与个性、诗意与哲理等等复杂的情感意绪与哲思,都可以在这种切肤之痛的迸发中呈显出来。本文试对该主题作一历时性描述及深在成因、表现特征与影响的简略剖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欣赏批评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若借鉴比较文学的意识和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观念和国际视野,有利于更新传统的封闭的民族文学史观,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以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真挚感情。”(列宁语)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励下,我们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笔者认为课程教学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之一。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深深感到: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爱国主义恰如一根红线贯穿其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且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形式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是审美与形式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审美和形式也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六朝士族文人对五言诗的青睐以及以品论诗、历代儒家士人的复古主义或者退化论的文学史观,从表面看主要是形式问题,实际上都是某种政治诉求的文学表征,因此,探讨"形式的政治"就成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晋、秦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烛之武挺身而出,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用分化瓦解的策略说退秦师。他知道,秦、郑本无尖锐的矛盾冲突,秦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教化论是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一条主线,它以“诗言志”、“美刺”说、“文以明道”为核心范畴,形成具有教化特色的文学本质论,功能论,作家论,创伤论及风格论,从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学教化论体现出中国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其实质上蕴着强烈的古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钱雪琴 《文教资料》2005,5(32):150-151
铁凝是一位深懂艺术辩证法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各种艺术元素在对抗的“关联”中,构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咫尺中表现千里之势,曲与直、热与冷、空白与充实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周立波的小说艺术风格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对于这一风格,一般概括为“平易而隽永,朴素而丰富,细腻而明快。”这也说明了周立波小说具有一种辩证统一的艺术美。周立波曾说过:“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怎样才能“做”得恰到好处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艺术辩证法的运用。周立波解放后的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大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例。一、丰富多姿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艺术的规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是紧密联系的,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文献学作为中国一门古老的学科,和古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种传统的治学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日常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谈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文献学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本身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不仅是文学类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更是其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当代化、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意境为主要载体,这样才能增加古代文学学科及课程活力,实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专书、文体、篇章、内容、思想、艺术形式等等方面.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专书特色,通过分析专书体例与序跋的形式,剖析专书的结构的形式,串联专书内容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术史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