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科学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的创造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一、宏观把握到位。阅读一篇文章 ,必先让学生通览课文一、二遍 ,从整体把握下面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何种文体 ?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 ,在学生通览全篇后 ,首先让他们明确文体是小说 ,再和以前学过的鲁迅作品按文体归类比较 ,得出三类作品 :散文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议论文(又称杂文 )如《友邦惊诧论》 ;小说类如《社戏》、《故乡》、《孔乙己》等。这样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利于巩固所学的内容 ,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让学生思考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这样的题材 ?(根据课文提示回答 )  二、选点精读到位。在第…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一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另一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苏科版第八册《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课中的实验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 ;一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 ;一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这就说明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 ,自然实验教学必须营造“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氛围 ,锻炼学生发现、创意、表达、交往的技能。1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 ,在自然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该把实验方案的设计留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自由 ,有想象的空间 ,有选择的能力。例如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 ,学生为了研究空气…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借鉴。小学语文按新《大纲》要求分成三类课:一类是讲读课,着重在“扶”;二类是阅读课,着重在“半扶半放”,三类是独立阅读课,着重在“放”。小学语文分三类课是实现落实“双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个教学月的的有效措施。小学数学也要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按小学数学新《大纲》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课中的实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一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一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这就说明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自然实验教学必须营造“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发现、创意、表达、交往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高职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梯度”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技能训练分为基础、综合提高、设计创新三个梯度进行训练。根据这三个梯度,将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分为三类:第一类基础实验实训室,学习基础电子技能;第二类综合提高实验实训室,进行综合提高职业技能的训练;第三类设计创新实验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独立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我们周围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备课时,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课前准备好土壤沉淀的样本,放在材料角里,讨论认识土壤的方法后让组长拿到实验桌上,大家一起观察,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并将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然后借助渗水实验来认识三者的其它特征;再在此基础上认识三类不同的土壤,由此制定调查家乡土壤的研究计划,小组讨论,做好记录;最后课外调查家乡的土壤适合生长什么样的植物。按照以上的设计思路,在没…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中乡邻关系称谓词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第一类:比居、比邻类;第二类:同+区域单位;第三类:区域单位+党;第四类:区域单位+里;第五类:行政单位+人,每一类称谓词的分析先引用《说文解字》从字面解释字义,并结合当时社会制度,风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三国志》中乡邻关系称谓词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以“向科学家学习”为主题 ,开展讲科学家故事 的活动 ,借以传播科学精神小学生求知欲强 ,好奇心重 ,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容易被故事所感动 ,容易在故事中学到知识和道理。所以我采用讲科学家的故事这一形式来达到传播科学精神的目的。我把科学家的故事分为三类 ,第一类 :从小爱科学 ;第二类 :刻苦学习 ,不断探索 ;第三类 :为科学而献身。第一类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牛顿与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车、爱迪生在列车上做实验和张衡数星星等故事开始讲起 ,让学生懂得只有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用好…  相似文献   

12.
状物类的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文体,它题材广泛,主要包括有三类,一类是状动物文,如《猫》、《翠鸟》、《燕子》等;一类是状静物文,如《秦兵马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一类是状植物文,如《荷花》、《爬山虎的脚》等。在教学中,状物类作文也是学生习作经常训练的一种作文类型。掌握状物类作文的写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写作技能之一。如何充分用课本素材,依托文本,学习写好状物类作文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应注重将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与课外读本,如《剑桥少儿英语》《朗文新派少儿英语》《新概念英语》《英语悦读》等相结合,挖掘各类读本的优势,创编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类校本教材:1.低年级英语儿歌校本教材——让学生多聆听、多吟唱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英语歌谣和歌曲,在聆听与吟唱中拓展视野、受到熏陶,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中年级英语经典故事教材——让学生多朗读、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中乡邻关系称谓词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第一类:比居、比邻类;第二类:同+区域单位;第三类:区域单位+党;第四类:区域单位+里;第五类:行政单位+人,每一类称谓词的分析先引用《说文解字》从字面解释字义,并结合当时社会制度,风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三国志》中乡邻关系称谓词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怎样加快溶解》是《科学》实验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选择了肥皂这种常见易得又便于操作的可溶性固体物作为观察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教学时,凭借教学自然课《怎样加快溶解》时的经验,我认为研究的难度并不大。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科学的兴趣,我作了以下基本设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加快溶解的问题;学生讨论自己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加快溶解;然后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设计一个个对比实验,证明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多种"欣赏"类课程。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较为深刻的阐释;创意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觉,并且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另类"检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17.
“问题库”就是教师设计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智力价值的系列问题。“问题库”分为三类,即:对应知识点教学的微观性“问题库”;对不同类知识块建立联系的中观性“问题库”;针对教材中不同类知识穿插安排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设计宏观性的“问题库”。以下就三类“问题库”的不同设计背景、内容及特点分别举例说  相似文献   

18.
在《圆周角》的教学中应注意四点:一是圆周角概念的教学应注意简明性;二是要明确圆周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仅有三类;三是在发现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中,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与优选性;四是要让学生有所了解证明圆周角应分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让学习真正地发生?真正的学习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它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质?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探究李紫燕老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课堂,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让学生走向课堂中央李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读不懂的?李老师在梳理学生课前问题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问题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我回答不了”的,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借助背景知识或者其他途径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20.
《外国诗歌两首》是中学语文课本新增加的课文。中学语文课本原有的外国作品比重偏低,诗歌的比例更小,这对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开放视野是不利的。现在适当增加一点,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两首外国诗歌,都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从总体上说,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当然,既然列入课文,教师的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中把自读课文分作三类:一类课文,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或组织交流讨论;一类课文,先略作指导,或指导方法,或揭示要点,再让学生自读,然后深化;一类课文,在自读前不仅要作必要的指导,还要提供一些辅助资料,或有关历史背景,或有关作者史料,或前人对文章的评论,等等,使学生能读得更好,领会得更深。总之,指导自读,要从课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达到一定要求,不可千篇一律。《外国诗歌两首》,属第三种类型。这两首都是抒情诗,没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是作者以他在现实生活中激起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表明自己的倾向的。手法也有不同:有的直抒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