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缺少教师退出机制,加之即使有了,还涉及到机制本身面临的诸如谁来执行、如何执行,以及保障跟不上等难题,从而使得教师退出机制的出炉面临重重难关。  相似文献   

2.
超大城市应着力处理好新城区与核心城区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其中义务教育是重要的焦点.对G市义务教育发展薄弱地区教师编制问题的调查发现:区内学校间、区区间存在总体超编、总体缺编、结构性缺编共存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市级行政部门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重视通过以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促进市内区域间的融合与整体发展;二是以建立市级师资储备库、推行流动编制为抓手,统筹管理与协调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编制;三是高要求贯彻与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与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的主动性,完善相关监督问责机制、管理组织,推行教师退出与相关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文学大师,3000年来的文学巨匠灿若星辰,先秦不说,唐代伟大诗人、散文家就够列几行了;宋、元、明、清那么多文学大师,简直无法一一列举。即使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100年持续不断的社会大动荡中,这片苦难而神奇的土地上,仍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大师——虽然其中也有一些成色并不怎么足,叫起来有点勉强,侶还不至于让人觉得别扭。可当代即60余年来,偌大个中国,却没有诞生出来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引导规范”是民办教育宏观管理的主旋律。在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适度调控民办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适应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和学习型大国建设要求,推动现有民办义务教育转型发展乃至部分退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总体设计了促进民办义务教育转型发展的四条路径,也即分别探索转办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托教育、素质培训;同时依法提出了推动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有序退出的三个选项,即倡导公益捐赠、允许主体变更、尝试终止清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学龄人口下降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教师资源相对过剩的局面。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这一矛盾,很多地区实行了教师退出机制。实行这一制度,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退出,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各类人员的岗位、采用灵活的区别对待的退出模式、全面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实行离职补偿制度、全面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度和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制度等途径来进行,以减轻或化解退出阻力,稳妥且有序地安置与消化退出教师,从而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稳步健康且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学龄人口下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教师资源相对过剩的现象。为缓解这一矛盾,不少地区实行了教师退出机制。本文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退出,可以通过合理确定中小学各类人员岗位、采用区别对待的退出模式、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实行离职补偿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大力开展教师培训等途径来进行,以减轻或化解退出阻力,促进退出教师稳妥有序的安置,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硕 《成人教育》2011,31(8):99-100
在探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时,考虑较多的是教师的培养机制,而往往忽略对教师退出机制的思考,没有退出机制或机制不健全,将难以形成教师队伍的良性循环,最终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从分析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困境与原因、建立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探讨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构建,以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师试用期制度重视对教师的入职引导,有完善的导师制,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退出有清晰的程序和实体规范。我国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快颁布《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明确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师聘任管理方面的权力与责任,教师解聘的前提条件、权力主体、程序和实体规范等;颁布国家层面的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试用期教师和在职教师的考核依据与手段,逐步完善教师退出的相关配套措施;适当延长新教师试用期长度,建立基于教学实践的新教师入职引导培训体系,完善导师制,明确规定导师资格、责任及评价要求;完善教师编制标准,师资配置向农村及偏远山区倾斜,实行动态编制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蕲春县从去年秋季开学起,对全省29个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一费制”改革试点。2003年二三月份,记者到这里采访时发现,试行“一费制”半年来,农民负担轻了,但教育经费日见紧张,全县教师流失达800多名,有些村小学只剩下一个“留守”老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义务教育不断均衡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加快流动、增强教育活力,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校际不平衡。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着地域、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育行政方面、观念偏差、学校缺乏沟通、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着城乡差别等。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学校要有实打实的执行力,从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和建立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全员流动要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文教资料》2013,(20):111-112
教师队伍作为我国教育的主导力量。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在教师聘用制度下对教师的选拔越来越严格,但教师队伍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胜任教师岗位的情况。我国现阶段教师退出机制是不完善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胜任教师的退出机制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要健全教师的退出机制,需要学校、教师、政府等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受学龄人口下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教师资源相对过剩的局面。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这一矛盾,很多地区实行了教师退出机制。实行这一制度,是社会发展、时代发展、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退出,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各类人员的岗位、采用区别对待的退出模式、拓宽教师退出渠道、实行离职补偿制度、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度和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制度等途径来进行,以减轻或化解退出阻力,促进退出教师稳妥有序地安置与消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教师入口关较严但出口不畅,为健康型大学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带来阻碍,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存在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缺失,教师绩效考核不科学,聘用制度不完善,对高校教师的退出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因此在借鉴世界各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高校教师退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与聘用制度,提高对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的认识等措施完善健康型大学教师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师退出机制,其根本在于加强自身建设,包括明确退出标准、明确退出主体与规范退出程序、建立多元化交流机制和严格监督与执法。推行退出机制的前提是完善教师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准入机制、考评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诚信机制。运行退出机制的关键是高职教师积极应对合理退出,包括转变教师职业"终身制"传统观念、提高胜任能力、树立正确的契约观与法制观。良好社会环境与社会保障法规建设是实施退出机制的保障,包括营造合理退出的舆论环境、加强高职教师管理的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发达国家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建立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建设我国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建立我国农村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应有自己的特殊对策.包括被动退出对策与主动退出对策.近期退出对策与长远退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向巩固提高的目标转变,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质量的确保,不仅在于实施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更在于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在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配置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教师退出机制是包括教师聘任、教师培训、教师考核、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解聘和退休等一系列完整制度。要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需要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从而不断更新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期刊的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退出指期刊作为出版物市场中的成员之一,受行政原因或市场原因影响而退出期刊市场。目前,我国的期刊退出有两种方式,即行政退出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由于我国国情特殊,期刊业的发展需综合运用这两种调节杠杆,才能尽快达到壮大期刊业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退出机制是确保农村特岗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特岗教师退出机制存在退出管理主体模糊、退出方式单一、退出程序欠规范等问题。因此,完善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退出机制,需要明确退出机制的管理主体;拓宽特岗教师退出渠道;规范退出程序,完善退出监督体系;建立退出特岗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和解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性质对不符合任职岗位要求的教师,采取换岗、接受离职或在职培训、解除聘任合同等退出模式,是基于"人伦之理"和"道德之应当",也是教师社会担当的应然。当下阻滞教师退出机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及社会认同度不高、利益补偿和平衡机制不健全。突破这一困境,不仅需要教师道德自觉和价值自觉,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和社会平衡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