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巍峨的贺兰山 ,位于宁夏平原 (银川平原 )与阿拉善高原之间 ,峰峦蜿蜒起伏 ,活像一匹奔腾如飞的骏马。“贺兰”即蒙古语骏马的意思 ,这可能就是贺兰山山名的由来。贺兰山南北绵亘五百余里 ,最高峰海拔3556米。它像一道天然屏障 ,挡住了腾格里的风沙 ,可以说是富庶的宁夏平原的“卫士”。公元 10 38年 ,李元昊称帝 ,建立“大夏”封建地方政权 ,定都于兴庆 (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 ,历史上称为“西厦”。李元昊称帝后 ,选择了贺兰山东麓下修建陵墓。这里地势平坦 ,一望无际。据传说李元昊命人建墓的过程中 ,为了预防盗墓者 ,在陵区内修建了许…  相似文献   

2.
论清初阿拉善和硕特部与清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初阿拉善和硕特部与清政府的关系徐晓萍清初居住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右旗,即河套以西的阿拉善和硕特部,究其源流属于额鲁特蒙古的一支,所以一般史籍也称之为阿拉善额鲁特或西套额鲁特。至和罗理一代,阿拉善和硕特部开始与清政府建立密切的关系,1697年(康熙三...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阿拉善民歌在这独一无二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结出美丽的果实,散发奇异的芳香。阿拉善有沙漠、戈壁、山川、草原,勤劳智慧的阿拉善人民用民歌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本文从阿拉善民歌中蕴含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特征入手,分别阐述阿拉善民歌中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研究不仅有利于阿拉善民歌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体现阿拉善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对阿拉善地区生态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称谓本义唐代已有定论,后来在转袭过程中,出现了歧义,影响了《辞海》对“贺兰山”条的准确注释。本文通过考辩论证,提出贺兰山名的由来,既非蒙古族命名,也非“蒙语称骏马为贺兰”。  相似文献   

5.
出租车驶出银川市,向西。太阳刚露头,路边的白杨树整齐地排列着伸向远方。司机指着前方一排褐色的山脉说:“那是贺兰山。”黄土地的尽端,碧蓝明空下,那段矮墙般的东西就是岳飞想要马踏的贺兰山?“这么低?”“低?咱们离它远。我们这儿空气干净,能见度高,望山跑死马!”果然,汽车一路向前开着,贺兰山一路向后“退”着,像是浮在天边。“野旷天低树”一点也不假,无垠的黄土高原上,连山都显得低了。向西,汽车直奔西夏王陵之首———元昊陵墓。贺兰山终于近了,座座山峰脊如刀,尖如锥,坚实冷峻,如同钢铁铸就。“这山上怎么没有…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称谡本义唐代已有定论,后来在转袭过程中,出现了歧义,影响了《辞海》对“贺兰山”条的准确注释。本文通过考辩论证,提出贺兰山名的由来,既非蒙古族命名,也非“蒙话称骏马为贺兰”。  相似文献   

7.
清朝康熙年间,一些临界州县的汉人就陆续进入阿拉善蒙古地区。清朝中期,阿拉善蒙古地区已涌入大批汉族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邻近之甘肃省民勤县以及宁夏、山西等地,并以从事农牧业、经商、开采矿产以及挖掘甘草苁蓉等多种途径进入阿拉善蒙古地区生存,此外"传教移民"也具有一定规模。移民的不断涌进对阿拉善蒙古地区传统的经济生活、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均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运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档案馆藏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蒙、汉文档案与相关资料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汉族移民的来源、迁移原因与途径、生活状况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前言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阿拉善荒漠沙地上的代表种,西从阿拉善荒漠的中心往东一直深入到草原区的内部。乌兰布和沙漠正处于阿拉善荒漠的东部边缘,东隔黄河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腾格里沙漠;年雨量100—150毫米,年平均气温7℃左右,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草原化荒漠。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油蒿群落几乎到处都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岳飞著名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提到的“贺兰山”地望存在着争议 ,本文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贺兰山名字由来、宋金时期战争的范围、当时南北通道的形胜等论述了邯郸磁县地区的“贺兰山”与岳飞的关系 ,提出“贺兰山”在磁县的新论。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岩画的形式既指述岩画具体的形式,也指述构成岩画的结构方式,它是我们研究并认识岩画的起点。贺兰山岩画的任何表达方式都是在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形式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贺兰山岩画语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括图形的各种形式以及各图形之间的关系。贺兰山岩画存在着自由、唯一、黏附、简单和复合五种语法形式以及变图形、变形态、图序和形式的选择四种排列组合的方式。除此之外,贺兰山岩画语法形式中还有抽象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道,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关键节点。利用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以贺兰山的人面像岩画为研究对象,构建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数据集并训练图像识别模型,成功实现了对人面像岩画的数字化识别,初步展示了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岩画研究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人面像岩画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个体视觉和经验判断的误差,可以辅助科研人员进行人面像岩画识别,这在岩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为深入挖掘岩画文化信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想起贺兰山     
<正>正是老兵退伍时,听到欢送老兵的锣鼓,看到欢送老兵的队伍,尤其看到老兵泪流满面、握手言别、依依不舍的情景,不禁又想起巍巍贺兰山的雄姿。提起贺兰山,便想起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名句。据历史学家考证,岳飞并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词中所指则是河南境内的另一座黄土山。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萃》2001,(8):54
最后一批牧民将全部迁出贺兰山,这意味着贺兰山上千年的放牧历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4.
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葡萄产业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产业推动、生态引领、文化打造,把贺兰山东麓建成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国内最大、全球知名的葡萄产业集聚带.近年来,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在了解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投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5.
骆驼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动物又何尝不是这样?
  阿拉善这片广袤的大地,似乎与生俱来就是骆驼繁衍生息的天堂。南方的一些动物园里也有供游人观赏的骆驼,被圈养在动物园里,失去了往昔的神采,在那里,它的标签只是一个身形庞大的动物,风头完全被那些善于哗众取宠、聪明灵秀的动物比了下去。生活在阿拉善的骆驼则完全不同,它们神采奕奕,沉稳大气,受到当地人民的讴歌与尊崇,它更不屑与狗兔之流争宠夺爱。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1,(7):F0002-F0002
埃及金字塔一直被看做人类的古文明之谜。无独有偶,在中国的西部贺兰山下也有一处神秘的古代建筑群,它就是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岩画的形式既指述岩画具体的形式,也指述构成岩画的结构方式,它是我们研究并认识岩画的起点。任何贺兰山岩画的表达方式都是在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形式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独体岩画是从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分解出来的最小的意义单位,其形式结构里存在着六种最基本的组合关系,并由此结构出了六种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形式结构类型。贺兰山独体岩画在能指层面上所具有的这种同一性的惯用表现法是由传统提供的,或者说是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岩画研究目前仍基本上处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初步描述分析的阶段,主要论著在文本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资料汇编。其文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图录统计式、描述说明性和求证式叙述风格三方面。历史文化话语是贺兰山岩画研究的一种重要话语形态。贺兰山岩画研究的这种话语形态以及文本形式特点的形成既与论著者的身份有关,亦与世界范围内岩画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和硕特是和硕特部的一个分支,又称西套和硕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括阿拉善盟左旗、阿右旗和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这里的牧民热爱生活,同时也非常喜欢音乐。他们的民歌古朴而悠长,深沉而庄重。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民歌音乐形态方面的粗浅分析,进而总结出民歌在调式、节奏节拍、结构等方面的一般特征,为今后对当地民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所谓的《仓央嘉措秘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蒙古族僧人阿旺伦珠达尔吉所著的《六世达赖喇嘛传》1757年成书以后,首先在阿拉善广宗寺刊刻印行。这个著作被西藏人所知,不会早于20世纪前半叶。它被称为《仓央嘉措秘传》。完全是以讹传讹。这是由于在拉萨刻版的过程中每一页的书眉上错误地写了“秘传(gsang mam)”二字而引起的。根据它的原版,不以“秘传”来称呼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不仅仅是为达尔吉诺门罕写的《六世达赖喇嘛传》正名的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好多无为的探索,也可以消除人们对六世达赖喇嘛的模糊想法。佛家对“秘”的认识是分深浅层次的,而且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